李姓的起源簡介

才智咖 人氣:2.82W

李姓是很普遍的一個姓,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的一篇“李姓的起源簡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姓的起源簡介

姓氏:【李】

拼音:Li

郡望:隴西郡

名人:李聃,李世民,李嘉誠,李澤楷,李光耀,

勝蹟:福建永定李氏宗祠

文獻:李氏宗譜, 趙錢孫李:中國大姓尋根與取名

歷史:李是中國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萬,在中國以北方人居多,在臺灣排名第五位。李姓的來源相當複雜,根據傳說,李姓出自黃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黃帝孫子的後裔。皋陶在堯稱帝的時候,曾經擔任“大理”,主管司法,並主持制定了五種刑罰,史稱“五刑”。皋陶的子孫世襲其職,經歷了虞,夏,商三個朝代,並且以官職為自己的姓氏,人稱“理”氏。直至商朝末年,他的後代,一個叫理徵的貴族,被紂王迫害致死,他的妻子契和氏與兒子理利貞,一起逃難到伊侯之墟。因為逃難途中曾經躲在一棵李樹下,並且以李子充飢,才得以保全性命,所以改姓為“李”。因為皋陶祖先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在先秦時期,李姓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進入魏晉以後,李氏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個是:王,崔,盧,鄭。到唐代,因為皇帝姓李的緣故,使得李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不僅皇帝賜姓給一些人,讓他們姓李,更有許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於是,李姓在這三百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一下子變成了中國的一個大姓。李氏名人尚有:李白、李自成、李小龍、李敖、李鵬、李遠哲等人。

補充資料:

姓氏起源:

關於李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勳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聚集地:

遷徙分佈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佈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臺灣李姓排列第五。臺灣各地到處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煙稀少的邊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後裔在繁衍。臺灣李氏也來自福建和廣東。最先到臺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後為鄭芸龍所殺。臺灣李姓並非一支,第一類是北宋大臣要綱之後稱為景仙李氏;第二類是河南李氏稱為兌山李氏;第三類是來自宋朝的雲南後稱為金山鄉李氏;第四類是燕樓李氏;約宋元之間這支李氏上在臺李氏中人數最多。

堂號

"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

家乘譜牒

全國:隴西郡李氏族譜總譜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

河北:濼縣李氏族譜五卷、濼邑李氏族譜四卷、李氏族譜不分卷、李氏支譜不分卷、李氏家譜不分卷、李氏張恕堂本支譜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冊、隴西李氏宗譜不分卷、竹岡李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江蘇: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寧李氏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二卷宗圖一卷、李氏三房支譜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譜十二卷、嘉興梅會李氏族譜二十二卷、梅會李氏族譜十二卷

歷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學家,道家的創始人。他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陰一陽為之道"的辯證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統論。

李 冰:戰國時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為國家農業生產、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貢獻,被後世奉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門事變"取得政權,後製定了一些對社會發展較為有利的措施,創造了"從諫如流,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他在中國文學史上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人稱"詩仙"。

李 廣:西漢時人,曾歷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參加反擊匈奴的戰爭,作戰70餘次,以勇敢善戰著稱。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匈奴數年不敢攻擾,稱之為"飛將軍"。

李清照:南宋女詞人。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拓展:長孫姓的歷史起源介紹

一、尋根問祖

長孫複姓本為拓跋氏,為後魏獻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後。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沙英雄為南部大人,號拓跋氏;小兒子什翼健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兒子,就賜他的兒子為長孫氏。長孫嵩後來位至太尉,封為北平王;他的侄子長孫道生屢建戰功,位至宰相,封為上黨王。拓跋嵩因有功於魏,世襲為王族大人。孝文帝時,以拓跋姓為魏朝皇族宗室之長門,故改姓為長孫氏。

二、遷徙分佈

長孫姓望族居濟陽(今山東定陶西北,一說河南蘭封東北)。 《郡望百家姓》記載:長孫氏望出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置濟陽郡,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

三、郡望堂號 "霹靂堂":隋朝時候,長孫晟18歲即為司衛上士。

突厥南侵。向皇帝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定其虛實,瞭如指掌,拜車騎將軍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聽到他的弓聲,說是霹靂,故有"霹靂"之稱。

四、歷史名人

長孫晟--字季晟。隋朝洛陽人。自幼習武,年18為司衛上士,高祖一見嗟異。開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定其虛實,皆如指掌。遂拜為車騎將軍兼受降使者,敵稱他的馬聲與弓聲為"霹靂閃電",聞風喪膽。終為右驍將軍。卒諡獻。 長孫無忌--字輔機,晟子。唐朝洛陽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謀略。從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遷吏部尚書,封為齊國公,又徙趙國公、太子太師,後為高宗時輔政大臣,進授太尉,兼修國史。因被武后所陷,削爵流黔州,自殺。撰有《唐律疏議》。 長孫儉--本名慶明。北周洛陽人。少方正有cao行。時四方騷動,儉從左衛將軍攻破宿勒明達等,以功賜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荊州刺史、東南道行臺僕射。黎民樹碑刻頌。又詣闕留,後徵授大行臺尚書,兼相府司馬。封昌寧公,升大將軍,鎮荊州。以病還為夏州總管卒。

TAGS:李姓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