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分析

才智咖 人氣:3.25W

這是一場精彩紛呈的辯論賽,雙方的辯論技巧和水平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辯題來看,反方略微有利,但是正方卻可以通過煽動觀眾的情感來巧妙立論。請看下面的具體分析。

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分析

一、辯論戰術及技巧具體分析

1. 正方:正方從一辯立論開始就不斷強調,人有善根方為善事的核心觀點,並舉出了惻隱

之心;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以及捨己為人的行為為論據,支援這一觀點。反方應對這一觀點是,亦針鋒相對地提出“惡從何來”“善花如何結出惡果”兩個問題。對此,正方二辯指明瞭環境對人的影響,並用西瓜舉例:好的瓜種若沒有好的環境,也難長出好的西瓜。接下來正反雙方就圍繞“本”和“善惡之源”兩個問題展開了交鋒。在交鋒中,正方採取的是以守代攻的方法,不斷強調善是人之天性,是人與禽獸最本質的區別。並舉出了鳥能飛而人怎麼學習都無法學會飛這一點作為例證,使反方的攻擊顯得軟弱無力。在防守的間歇,正方三辯也用愛情的例子反駁反方慾望產生惡之說,但是被反方聰明地躲過了(後面會具體分析)。總體來說,正方這場辯論賽相對於反方而言是防守有餘,進攻略顯不足。儘管正方抓住了理性也是本性,惡人之法不能執行等等反方的漏洞,但是都沒能在自由辯論上撕開反方的防線,很是可惜。

2. 反方:反方立論時將人性分為本性和理性兩種,本性是人的自然屬性,指的是人的本能

和慾望;理性則是人的'社會屬性,指的是人為了適應社會生活後天形成的一種屬性。反方如此立論妙就妙在將對方可能攻擊的善行出自何處一點交給了社會屬性。當然,也留下了理性為什麼不屬於本性的問題,被正方人與禽獸最本質的區別是人性所利用。反方在整場辯論賽中觀點十分明確,並且主要都是進攻性的觀點。如:人性本善,為何會產生道德和法律?善花如何結出惡果?人性既善,教化何用?等。其中,第二個問題是雙方的主要交鋒點。為了進攻這一個點,反方連續提出了“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無人倡導大家做壞事,為何還有人這樣做?”“人性本善,不用老師教,學生都能心有靈犀不點通。”等等觀點。一連串的攻擊使得正方不得不轉移話題。這種把握主要戰場,對對手的漏洞窮追不捨的戰術值得我們學習。從整體上來說,反方做到了攻守有據,並能在賽前做好充足的準備,牢牢把握住“善花如何結出惡果”這一自由辯論的主戰場,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二、對辯題的解讀和看法

這一個辯題是一個老辯題,亦或說是一個哲學命題,從古至今就爭論不休。其實,從人的動物性而言,人性本惡應當是正確的,因為動物為了自身的生存都會有自私性。但是漫長的自然進化讓人類擁有了理性,因而這個辯題才有可辨性。我認為,正方要打好這場辯論賽,就必須抓住理性是人類固有的,後天無法培養的這一點,讓反方無法解釋善從何來。反方則需要確定好立論,以巧妙的立論制約正方。其中就包含這樣一點:本能和慾望的無限膨脹就是惡。當然這樣的立論亦有不能說明本能和慾望就是惡的缺點,容易被對手反擊,但是對手沒有發現,那就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