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馬點

才智咖 人氣:7.21K
費馬點
而費爾馬曾提出關於三角形的一個有趣問題:在三角形所在平面上,求一點,使該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距離之和最小。即在ABC內求一點P,使 PA+PB+PC之值為最小,人們稱這個點為“費馬點”。
今天我們來探索費馬點。首先將三角形分為兩種情況:
①當三角形有一個內角大於或等於一百二十度的時候,則費馬點就是這個內角的頂點。
下面來驗證這個結論: 對三角形內任意一點P,延長BA至C’使得AC=AC’,做∠C’AP’=∠CAP,並且使得AP’=AP, PC’=PC,即把三角形APC以A為中心做旋轉變換(如圖)。

則△APC≌△AP’C’(旋轉的不變性)
∵∠BAC≥120°(已知)    
∴∠PAP’=180°-∠BAP-∠C’AP’(平角的意義)=180°-∠BAP-∠CAP(等量代換)=180°-∠BAC≤60°
∴等腰三角形PAP’中(已知AP’=AP),AP≥PP’(∠PAP’<∠AP P’)
∴PA+PB+PC≥PP’+PB+ P’C’>BC’(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AB+AC(已知AC=AC’)
所以A是費馬點。即之前的結論。
下面探討第二種情況:
②如果三個內角都在120度以內,那麼,費馬點就是使得費馬點與三角形三頂點的連線兩兩夾角為120度的點。
做△ABC內一點P,使得∠APC=∠BPC=∠CPA=120°,分別作PA,PB,PC的垂線,交於D,E,F三點(如圖),再作一點P’,不與點P重合,連結P’A,P’B,P’C,過P’作P’H垂直EF於H。
 
∵∠APB=120°,∴∠PAB+∠PBA=180°-120°=60°
且∠PAF=∠PBF=90°,∴∠F=180°-(90°+90°-60°)
同理可得:∠D=∠E=∠F=60°,即△DEF為等邊三角形,設邊長為d,面積為S。
則S= 1/2 d (PA+PB+PC)
∵P’H ≤ P’A
∴ 1/2×d×P’H×2S ≤1/2 ×d ×P’A×2S
又∵1/2×d×P’H=△EP’F  ∴ 2S△EP’F≤ d ×P’A×S
同理有:2S△DP’F≤d ×P’B×S , 2S△EP’D≤d ×P’C×S
相加,得:2S(△EP’F+△DP’F+△EP’D)≤ d ×S (P’A+P’B+P’C)
又∵△EP’F+△DP’F+△EP’D=△EDF
2S×S ≤ d ×S (P’A+P’B+P’C) 兩邊同除以S,得:2S ≤ d  (P’A+P’B+P’C)
把S= 1/2 ×d (PA+PB+PC)代入上式可得:
PA+PB+PC≤P’A+P’B+P’C,若且唯若P,P’重合時取到等號。
所以P是費馬點,即與上述結論相符合。
經過上述的.推導,我們即得出了三角形中費馬點的找法:
當三角形有一個內角大於或等於一百二十度的時候,費馬點就是這個內角的頂點;如果三個內角都在120度以內,那麼,費馬點就是使得費馬點與三角形三頂點的連線兩兩夾角為120度的點。
八年級㈢班   林賢昊
費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是法國數學家、物家。費馬一生從未受過專門的數學,數學研究也不過是業餘之愛好。然而,在17世紀的法國還找不到哪位數學家可以與之匹敵。他是解析幾何的發明者之一;概率論的主要創始人;以及獨承17世紀數論天地的人。一代數學大師費馬堪稱是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數學家。尤其他提出的費馬大定理更是困惑了世間智者358年。
TAGS:費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