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美賞析(2)

才智咖 人氣:1.67W

5.象徵手法

小說美賞析(2)

文學上的象徵手法,一是力圖示新立異,與眾不同;一是力圖使意義多元化,或歧義化。如果暗喻或明喻在於把甲比作乙,那麼文學象徵手法則是乙暗示著甲,或多個甲。張承志在《北方的河》中,對“神奇的火河”、“滿溢著一川銅水”的黃河的描繪,用來象徵炎黃子孫的精神。作家將小說的詩的感情、詩的情緒、詩的氛圍象海綿吸水那樣,灌注在象徵體中,使象徵成為詩情和哲理的結晶,讀之令人遐想神思。宗璞的《我是誰》《蝸居》是運用象徵化模式塑造形象比較突出而影響甚大的作品。《蝸居》中的 “我”,遨遊了一個奇異的夢幻世界。在夢幻中,主人公目睹了那些隱居在黑暗中的“蝸牛式”人們和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用頭顱點燃火焰的先哲,在對光明與黑暗的審察中,傾訴了他的心曲。在這兩篇作品裡,作者塑造了以死抗爭專制主義的殘害,維護人的尊嚴的女性形象,和對歷史進行反思的夢厴者形象。這兩個藝術形象都沒有定型的性格特徵,較多的是意念和情緒的流動。人物形象的鑄塑自始自終都是在藝術象徵中完成的。高曉聲的《魚釣》裡主人公“賊王”劉才寶釣魚卻被魚拖到水底,在昏迷中變成水蛇並被魚群分而食之。這篇故事也是通過藝術象徵來揭示“賊王”這一形象的“天下莫予毒”的人生哲學之醜惡和毀滅的必然結局。

6.巧合

巧合在現實生活中以其對稱性令人驚訝。在小說創作中顯然是作為一種結構手段來利用的。大衛·西塞爾對於夏洛蒂·勃郎特運用巧合的方式作過十分風趣的評價。他說,勃郎特“把巧合的長臂伸展到了脫臼錯位的地步。”亨利·詹姆士在《大使》一書裡安排了高潮巧遇這一幕。故事的主人公蘭博特·斯特萊塞是一位上了年紀的美國單身漢,為人和藹可親。他那可怕的保護人紐塞姆太太派他去巴黎,任務是去核實一下有關她兒子與一個法國女子不清不白的傳聞,並把他帶回來,家中的生意。斯特萊塞對巴黎一見鍾情,對有所長進的查德和他的貴族朋友戴維奧耐特夫人也頗有好感。他相信了查德的話,說他們之間是清白的。在家庭爭執中,不顧自己的前途,站到了查德的一邊。後在獨自一人去往法國鄉下的途中,他在一家河景小店裡歇腳。就在這裡,他巧遇查德和戴·維奧耐特夫人。他們二人內獨自坐船來到了這個地方。斯特萊塞意識到他們之間確係情人關係。這使他感到痛苦、羞辱和希望的破滅。他所珍視的美妙、體面和高雅的歐洲,卻原來是表裡不一,論喪。這一結局是靠巧合來完成的。正如故事中所言,“百年不遇,千載難逢。”作者以其高超的敘述手法,讓讀者從斯特萊塞的眼裡去感受這一切,而不是讓大家地接受他的平鋪直敘。故事結局毫無斧琢之痕。



7.諷喻

諷喻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象徵主義描述手法。它的目的不僅僅是暗示人們話外之話,言外之言,而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去詮釋它。中最為著名的諷喻作品是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它把基督徒希望的得救的心理看成是一種行程。這種行程始於破壞之城,歷經艱難險阻,名韁利鎖,如絕望之淵,名利場等最終到達天城。道德與邪惡被擬人化。成了基督徒途中所遇到的人物。試看:“如今,他來到勒令山頂,這時,有兩個人跑過來迎接他。一個叫膽怯,另一個叫懷疑。基督徒對他倆說,先生,怎麼啦?你走錯了。膽怯說,他們要去烏托邦城。他們來到了那個地方,可是,他接著說,我們越往前走,碰到的危險就越多。所以我們又回來了。”由於諷喻描寫手法的前提是喻體與被諷喻的事物之間必須是一對一的關係,因此,它在小說中給人的感覺,用亨利。詹姆士的話來說,是“被感知的生活”。這種表現手法使那些荒誕不經的事情蒙上了一層似乎合情合理的色彩。通過睿智與巧妙的處理,並非讓你一眼識破,從而增加了趣味性。

8.心理時空

心理時空是各個時刻相互滲透的表現強度的質量概念(柏格森)。法國構造心家鐵欽納進一步形象地說明:“你在一個鄉村車站的候車室所消磨的一小時和你在欣賞一場有趣的比賽時所消磨的一小時,在方面是彼此相等;他們以秒為單位的量數是完全相同的,對你來說,前一個小時過得很慢,後一個小時過得很快,它們並不相等。”這後一個小時亦即心理時間。心理空間是人物生活的內宇宙。它以人物主體情感的投射為程式鋪饊流瀉,具有很大的彈性、張力。情感強度是心理、空間的主宰。心理時空概念的產生使小說形式朝多元敘述形態發展,提高了小說藝術表現力。如王蒙《春之聲》的時空結構,客觀時間:悶罐車內,及沿途的自然空間。心理空間:作者在回憶、想象和聯想中出現的故鄉、漢堡、斯圖加特、北平和法蘭克福等。意識流小說時空觀的變化表現了審美視角的向內轉,即重視心理世界的開拓。這種變化很符合當代小說追求形式創新,不斷髮展和完善的自覺過程。

;

主要參考書目

1.《小說的藝術》(英)戴維。洛奇文集 作家出版社; 1998(2)

2.《中國小說美學論稿》吳士餘編著; 上海三聯書店 1991(9);

3.《現代小說美學》張德林著 ;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87(12)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TAGS:賞析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