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系本科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4W

各大院校的公共外語教學,基本上都在機械地延續著傳統的、專業外語的教學方法,即以外語語法知識、外語特殊句型為核心的閱讀理解式的教學方法,和以考試為指揮棒的習題操練式的教學模式。接下來是小編帶來的外語系本科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外語系本科論文

摘要:公共外語教學改革,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首先,應從公共外語的教學方法入手———強化外語和漢語的互譯能力訓練,培養大學生的外語綜合性應用能力;其次,要更新公共外語教學內容———增加相關專業外語資訊資源,讓大學生隨時感受到外語在獲得國外學術前沿資料和資訊方面的作用;最後,改變公共外語的考試形式———實行多元化考核,引導大學生改變單純的對應試知識點的掌握,加強對大學生外語實際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公共外語;教學改革;高校

目前,各大院校的公共外語教學,基本上都在機械地延續著傳統的、專業外語的教學方法,即以外語語法知識、外語特殊句型為核心的閱讀理解式的教學方法,和以考試為指揮棒的習題操練式的教學模式。而且,公共外語教學的內容千篇一律,無論是理科還是文科專業,都使用一本教材,與大學生所學專業嚴重脫節。而且,學校的期末考試,只是為了評價大學生對外語語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不是對大學生外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這種考核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公共外語教學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改革常規的公共外語教學方法,培養大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成為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滿足社會對外語綜合型與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各企事業單位,急需的是既有專業技能,又懂外語的綜合型人才。現有的公共外語教學,培養出來的應試型、高分低能的大學生已經不能滿足企、事業單位對兼具聽、說、讀、寫、翻譯能力的實際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公共外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便將公共外語的大學生,培養成具有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的、滿足社會用人單位需求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二)適應教育部教學大綱對公共外語教學的要求

以公共外語教學中的公共日語教學為例。根據教育部新修訂的大學公共日語教學大綱的要求[1]:對於非日語專業的大學生,經過一年半到兩年的學習,應該掌握較強的日語資料的閱讀能力、一定的漢日互譯能力以及日語的聽力能力、初步的日文寫作能力和說日語的能力,大學生能夠利用掌握的日語能力,獲得相關的國外高新技術資訊或所需的學習資料,並且為今後更加全面地提高日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礎。現在,各大院校,公共日語教學使用的最普遍的教材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2]。一般情況下,在三到四個學期學完《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的初級版。大學生可以掌握2800個左右的基礎詞和最簡單的日語基礎文法,也就相當於日語能力等級測試的三、四級水平,達不到公共日語教學大綱的要求。事實證明,同一本教材、同一種教學模式,造成的後果就是使學生普遍處於應付考試和極端厭學的狀態[3],這就嚴重阻礙和限制了公共日語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無論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還是教學大綱的要求,公共外語的教學改革都勢在必行。下面就對公共外語的教學改革進行一些探索。

二、公共外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事業單位與國際間的合作日益增加,用人單位對就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提高了[4]。例如,在錄用人才時,更加重視對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面試時,常要求應聘者朗讀一些外文的資料,並當場進行外語和漢語的互譯。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對外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公共外語的教學重點,應該突出對大學生外語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而對知識點的掌握。具體教學改革措施探索如下。

(一)創新公共外語教學方法

以公共外語教學中的公共日語教學為例。目前,公共日語的教學一共是四個學期或三個學期。因此,可以利用第一個學期,集中將日語的基礎語法和基本單詞講授給學生;從第二個學期開始,課程內容主要以閱讀理解為主,提高學生藉助字典、網路互譯工具等掌握日漢互譯的能力;在第三個學期再加入簡單的日文寫作和聽說能力訓練。這樣,在公共日語課程結束後,學生基本能達到公共日語教學大綱要求的使大學生具備利用所掌握的日語應用能力,查詢相關的專業技術資訊或完成工作所需的漢日資料互譯工作。根據多年的公共日語教學經驗,第一學期的改革目標,很容易達到。因為,目前公共日語的教學進度,過於鬆散。所以,緊一緊,對大學生來說很容易接受。公共日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重點、難點,在第二個學期:閱讀理解及日漢互譯。這個改革目標達到後,第三學期的日文寫作和聽說能力訓練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第二學期的改革是公共日語教學模式改革最關鍵的一環。第二學期的閱讀理解和日漢互譯,其中,漢譯日對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如何提高大學生的日漢語言的轉換能力,是日漢互譯階段教學的重點,日漢轉換能力是日語中比較難掌握的一種技能,也是日語語言應用能力的一種最好體現。日漢互譯涉及日語和漢語的對比知識,因此,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以日漢翻譯的基本理論為指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日漢互譯訓練,培訓大學生運用基本日漢互譯技巧。例如,在日漢互譯時,如何選擇詞義以及詞義的引申意義和詞類的轉譯等。這期間,可以口譯和筆譯訓練相結合,培養大學生初步的日漢互譯能力,為日後在學習和工作中運用日語獲取相關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優化公共外語教學內容

要想實現上述公共外語教學方法的改革,與之相配套的公共外語教學內容也應隨之更新。現在,各大院校的公共外語教學,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一律使用一教材。以公共外語教學中的公共日語教學為例,都使用《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所以,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的大學生,都無從接觸到與本專業相關的詞彙和資訊,更不用說世界學術前沿的專業動態和資訊了。以至於大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想要查詢國外的相關資料資訊,卻無從下手。因此,建議在公共外語教學中,結合相關專業特點,讓學生儘可能多地接觸外文專業文章等,以便大學生了解一些本專業的國際資訊。具體做法建議如下。一些專業相近的理工科院校,可以聯合起來,按照教育部大學公共外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編寫一本適合理工科大學生使用的外語教材。教材中,可以選取一些外文版的科技前沿的論文序言和科技報道、學術報告等短小文章;一些專業相似的文科院校,則可以合作編寫一本適合文科大學生使用的外語教材。另外,也可以選取一些外文原版的短篇小說,和時事報道等以社會生活為主的文章。但是,無論是文科版還是理科版教材,都應該儘量做到題材廣泛、內容新穎、時代感強。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大學生的外語詞彙量、開闊大學生的學術視野,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外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改革公共外語考試形式

大學公共外語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如果還在原來公共外語教學考試形式下進行,是行不通的。因為,無論是哪個學科,考試不僅是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學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考試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重要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例如,在目前各大院校公共外語單一的考試形式中,大多采用多項選擇的題型,而且,這類題型在考試中佔絕對的主導地位,甚至在閱讀理解的考核中,也是客觀題為主。這種考試形式的指揮棒,誤導大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鍛鍊外語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對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落實公共外語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必須對公共外語教學的考試形式進行相應的改革。考慮到公共外語教學的特殊性,應該為公共外語的大學生,確立一個符合教學需要的考試、考核機制,以扭轉應試導向的弊端,出臺一系列注重以考查、考核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為前提的考試形式。也可以打破傳統單一的考試形式,採取多種多樣的考試形式。例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足夠的相關學科的短文、資料、學術報道等短小的外語文章,並做成題簽。在考試現場,讓大學生抽籤選題。給學生10—15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後,用外語現場討論問題、回答問題,以考核大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外語和漢語的互譯能力以及外語聽說能力等實際綜合運用能力。這種新的考試形式,可以刺激公共外語的大學生,在平時外語的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多讀多看相關的外文資料,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大學生的詞彙量,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大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

三、結語

教學改革,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複雜工程[5]。公共外語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要想達到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外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必須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試形式等方面進行從形式到內容的全面的、徹底的、實質性的改革。這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教學改革措施,將大學生培養成既有專業知識又可以用外語獲取專業資訊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組.大學日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

[3]郭良英.基於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人才,2012,(8).

[4]馬寧慈,劉昕.高校公共外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5).

[5]王維雋.論公共外語教學的特點與改革[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