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特徵分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7W

【摘要】文章針對當前經濟社會企業的現狀,指明目前物流萌芽中出現的問題及存在問題的成因,提出應借鑑的國內國際物流經驗,闡明第三方物流的內涵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及產生的理論機理。

第三方物流特徵分析的論文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企業特徵理論機理

一、第三方物流的特徵

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深,物流業務———成為非物流企業外包的物件,而第三方物流則是一種專業物流模式,是非物流企業理想的選擇。從已開發國家第三方物流成功的實踐來看,第三方物流已經逐漸形成鮮明的特徵,具體表現如下:

-

(一)契約關係明顯化

第三方物流通過委託方和代理方簽訂的正式合約,來確定雙方的權利以及義務。第三方物流根據契約規定的要求,來為物流業務的需求者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並對整個物流活動進行管理。所以第三方物流個體之間及物流聯盟之間的關係都呈現出契約化的特徵。

(二)業務專業化

專業化是物流提供方發展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委託方的需要。第三方物流必須要提供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體現在物流方案的設計、物流操作過程、物流技術工具、物流活動的管理等方面。

(三)服務針對性

物流需求者在對物流服務專案上有特殊性,第三方物流作為代理方應該根據委託方在需求特性、產品特徵、企業形象、業務流程等方面的要求,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服務和增值服務。第三方物流要在物流行業的競爭中取勝,也要持續強化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的個性化和特色化,來培育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四)管理系統科學化

第三方物流應該具有全方位的物流服務功能,這是第三方物流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第三方物流才能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

(五)資訊資源共享化

資訊科技是第三方物流發展的軟體基礎。資訊系統技術的發展實現了資訊資源的共享,促進物流管理的科學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為物流企業以及物流與物流需求企業的順利合作提供了條件。

二、第三方物流產生的理論機理的綜述

(一)交易費用理論

羅納德科斯研究表明,“當企業擴大時,對企業家的功能來說,收益可能會減少,也就是說,在企業內部組織追加的交易成本可能會上升。自然,企業的擴大必須達到這一點,即在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額外的交易的成本等於在公開市場上完成這筆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於由另一個企業家來組織這筆交易的成本。”從交易費用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物流不屬於非物流企業的核心業務,由於物流業務存在的管理費用大於將其外包給專業物流企業的交易費用,另外,由於物流裝置的專用性,也會佔用企業的資金以及影響到其他業務的正常執行。所以,企業將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物流公司,這就構成第三方物流產生的一個理論基礎。

(二)企業資源理論

企業資源理論(ResourcesTheory)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出現,目前已基本成為企業戰略競爭理論的主要流派。該理論強調將公司的內部分析與產業和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結合起來,制定企業的競爭戰略。按照主要代表人物柯林斯(Colis1995)和蒙哥馬利(omery)的觀點,資源是一個企業所擁有的資產和能力的總和。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通常存在物質性有形資源、非物質性有形資源和其他物質資源。

企業資源理論較全面、客觀地解釋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從這個理論出發,企業在保留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優勢的同時,可以考慮將不具優勢的資源外包。非物流企業中,物流業務所涉及的資源對大部分企業來說,並不具有資源優勢,所以企業要想在競爭中獲勝,將這些物流業務所涉及的資源外包,是必要的,這就構成了第三方物流企業產生的一個理論機理。中國論文聯盟-(三)管理學組織結構變革理論

組織結構的變革企業做出計劃,進行各種制度、協調和管理都離不開一定的組織形式,所以組織是管理的中心。企業對於人力、生產、市場和財務方面的管理都離不開組織手段,所以組織又是管理的工具。一個企業的運作如何,組織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管理體制的改革在外部就體現為組織結構形式的變化。

在企業自營物流的情況下,比較現實的情況是企業自設的物流設施由於具有資產專用性且較為分散,企業的生產可能還有季節性、週期性的波動,往往自設的物流設施並得不到充分利用,主要體現在倉庫時間和空間的利用方面。這樣的重複建設浪費了企業的資源也浪費了社會資源。效率低下的組織和部門降低了企業整體的效率和效益,而明智的決策就是將其從企業中分離出去,將社會中閒散的物流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加以充分利用併發揮其社會分工後的專業化、規模化的競爭優勢,來打造現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四)社會分工理論

現代物流的發展程序具有與工業革命期間由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生產模式過渡為手工工場的生產模式,再過渡為社會化和機器大生產模式一樣的演變規律,都是生產不斷社會化的表現。開始時生產力不是很發達,流通的產品數量有限,生產企業自己擁有車輛、倉庫等物流設施來自營物流服務,這就好比是家庭作坊式的物流生產,自給自足,能流通多少就流通多少,物流生產能力很小,服務方式單一併且範圍較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市場上生產和交換的產品越來越多,此時的企業自營物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的需求,就不得不到市場中尋找物流服務供應商來幫助自己。第三方物流的產生就有了必要性。

(五)核心競爭力理論

alad和l在1990年《公司核心能力》中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概念。指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內部經過整合了的知識和技能。其具有價值優越性、異質性、延展性、難以模仿性難以替代性等特徵。1990年,他們又認為核心競爭力是能使企業提供附加價值給客戶的一組獨特的技能和技術。Teece、Pisano和Shuen將核心競爭力定義為提供企業在特定經營中的競爭能力和支撐優勢基礎的一組相異的技能、互補性資產和規則。鮑埃裡克森和傑克爾森的研究從較為全面的企業範圍和更廣泛的角度來考察核心競爭力的組合原因。他們認為,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集合。核心能力理論表明企業存在的根本就在於其核心競爭能力,但是對於大多數的非物流企業來說,物流業務並不是該企業的核心業務,也就無所謂的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在持續發展的經濟或高速成長的企業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保持穩定持久的競爭優勢,並以此來取勝,就必須致力於培育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就可以把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物流公司,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和資源來從事自己的核心業務,培育出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獲取穩固的市場地位,第三方物流的服務模式應運而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第三方物流的產生不僅有經濟背景,也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第三方物流是以交易費用理論、企業資源理論、管理學組織結構變革理論、社會分工理論、核心競爭力理論為理論前提的。通過對其理論機理的闡述,可以加深我們對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以便更好地發展第三方物流。

參考文獻:

[1]駱溫平.第三方物流——理論、操作與案例[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版社,2001.

[2]郝聚民.第三方物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牛魚龍.第三方物流:模式與運作[M].海天出版社,2004.

[4]田宇,朱道立.物流聯盟形成機理研究[J].物流技求,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