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推廣背景下的方言保護

才智咖 人氣:8.34K

摘要:普通話是我國通用語言,推廣普通話是社會現代化的需要,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對方言形成衝擊。普通話和方言都是漢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要積極地對方言進行保護。本文論述了保護語言多樣性的重要性,並對方言保護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

普通話推廣背景下的方言保護

關鍵詞:普通話 保護措施 方言

2000年九屆全國人大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並於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這部法規是根據憲法,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制定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多方言的大國,普通話的推廣為增進各名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維護國家統一,增強國家凝聚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與普通話蓬勃發展相對照的卻是各地方言的沒落。雖然我國對於語言權的保護和保障方面有相關立法,既規定了普通話的法律地位又對方言和少數民族的語言給予法律保障。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普通話的推廣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方言正在從人們的語言生活中逐漸淡去。這個現象引起了不少人的擔心,如此下去,我國的方言不用多久,就會走向衰亡。一項就在京農民工對家鄉話的認識的調查表明,有8.82%的被調查農民工對家鄉話的功能沒有什麼認識,46.18%的人認為家鄉話用處不大,只有20%的人認為家鄉話用處很大;與此相反,絕大多數人認為普通話的適用範圍廣、用處大[1]。這表明方言意識正在淡薄,方言地位岌岌可危,增強方言意識,加強方言保護已刻不容緩。

一、方言衰退的原因

1.1普通話的衝擊。

大力推廣普通話是當今中國社會的大趨勢,普通話的推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民眾遷移變得非常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漸成為移民區,普通話作為通用語言被廣泛使用。普通話在生活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以上海為例,因為普通話教育從娃娃抓起,所以現在上海的兒童在很多場合都自然而然地說普通話,有些甚至不能流利地說上海話。這一現象讓很多上海人覺得難以接受。

1.2許多人主動選擇放棄方言。

農民進城打工者遍佈全國各地,一些青壯年紛紛告別故土走進城市。隨著國家逐步解決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給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環境,於是他們進入城市後更願意在城市紮根下來,自覺不自覺地就主動放棄了原有的方言,講起普通話。以一線城市為例,北上廣深四個城市中,北京是典型的北方語系,與普通話接近;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以普通話為主;上海與廣州,一個是吳語,一個是粵語,都與普通話差異巨大。這種巨大的差異一方面使外來人口難以聽懂當地方言,另一方面使普通話對方言的侵蝕加大、加快。

1.3對方言認識錯誤。

現今仍有很多人認為方言會阻礙民族社會交流,忽略了方言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一味對方言抱有排斥態度。方言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但不少人,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年輕人認為說方言是一種很“土”的行為,他們認為家鄉的方言是難聽的落後的,出於自卑,他們認為講方言的自己也是落後的。所以在生活中他們一直說普通話,希望能被大城市的人所接受,能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圈。總之,對方言的錯誤態度和生活的現代化,對我國各地的方言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消亡。

二、方言保護的重要性

作為地方文化的基因和重要的語言資源,方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1作為交際的工具,方言可以傳遞最真實、最親切的情感。

普通話作為共同語能夠促進不同地區和群體之間的順利交際,而個性化更強的地方方言,在語言背景相同的人們的交際過程中,則可以確保說話人真實意願的最充分最準確的表達。

2.2作為認同的載體,方言是聯絡地方情感的紐帶。

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徵,而方言則是民系的重要特徵之一,不同民系的人對方言保持不同程度的語言忠誠,並以此作為群體認同的重要標記。比如,閩語、粵語、客家話、吳語等方言在聚集海內外華人力量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作為文化的載體,方言和地方戲曲等文藝形式之間有著直接的關係。

許多戲曲的唱詞、曲調、唸白等都是以地方方言的聲調和語音創作的。失去了方言基礎和民俗特色,地方戲劇的唱詞就讓人難以聽懂並無法在民間傳唱。

2.4作為歷史的鏡子,方言能夠反映歷史的發展。

通過相鄰地區方言的比較而得出的關於語言接觸的證據,往往能夠反映出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人口遷移、戰爭等。一些傳統的帶有方言特徵的地名,也反映出了歷史上這些地區的原貌。例如,在上海,“陸家嘴、肇家浜、馬橋”這一類地名非常普遍,反映出歷史上上海地區河汊縱橫的地理面貌。

三、方言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