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藝術設計的畢業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1W

現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增長,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也有了極大的發展與進步。高校作為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聚集地,在人才培養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相對於西方已開發國家來說,依然有較大的發展差距,藝術設計專業存在教學資源匱乏、課程設計落後、專業建設不強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總體專業水平,學生所學習的設計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導致我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受限。因此,加強對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法創新研究十分必要。

淺談藝術設計的畢業論文

一、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生源質量水平不佳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大招生,在社會需求和經濟因素的驅使下,各個高校開始爭相開設藝術設計相關專業,導致藝術設計專業的入學門檻不斷降低[1],生源的總體質量不高。在我國教育事業中,對藝術設計專業存在著一定誤區,大學聯考中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文化成績要求較低,多數學生是在文化課成績不佳的情況下才被動選擇藝術設計專業,導致多數學生並非因為熱愛而選擇藝術設計專業,而是將其作為大學聯考的一種捷徑。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綜合人文水平等有著一定的要求,只有較高的綜合人文知識,才能有創新思維,才能將知識轉化為創作的動力。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學生即沒有對藝術設計學科深層次的瞭解,也沒有對藝術設計的熱愛,僅僅為了取得本科證書,導致藝術設計教育工作難以深入開展。

(二)師資能力以及課程建設不強

藝術設計專業作為一門綜合要求較高的科目,其學習要求有較高的綜合性人文知識。但是目前部分高校仍然未重視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性知識培養,雖然已經設定了藝術設計與技術類課程的結合建設,但是課程配套缺乏一定的科學性[2],導致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後依然無法創作出較高質量的作品。部分高校沒有根據市場和社會的需求進行專業內容體系的變革,導致教學質量水平的不斷下降,與社會實際需求嚴重脫節。另外,高校的藝術設計課程屬於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科目,但是師資普遍實踐能力水平不高,專業教學缺乏社會實戰經驗,對市場需求的認識敏銳度不高,導致教學水平與效果受限。因此,在高校教育中,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計是否切合社會實際需求,不同科目課程的銜接是否順暢,課程的進度安排是否合理等都是教育工作者在課程安排上的重要研究課題。在教育資源上,我國教育相關機構建設尚不完善,真正的高水平藝術設計工作者還相對缺乏。

(三)藝術設計教學方式的落後

在高校藝術設計教育工作中,教學實踐的缺失,以及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的脫節[3],學生缺乏對專業知識的整合與實際運用能力,導致在畢業之後實際設計水平和創新意識缺乏,使其所設計的作品水平不高,這是高校設計專業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嚴峻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依然被運用於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工作中,過於強調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缺乏教學內容的實踐訓練與評價。部分高校雖然設定了藝術設計實踐課程,但是較多選擇虛擬命題進行模擬設計,這種空化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在實際的社會工作中,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低下,在畢業之後難以找到適合自身的角色,又需要花費物力、精力重新學習與培養,導致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藝術設計教育中的創新性教學方法

(一)情景性與實踐性結合的教學模式

高校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應當實施情景化的授課模式,根據市場對設計的需求,在教學工作中有目的設定專案設計相關的訓練,提升學生設計的實戰能力水平,使高校學生能夠在情景化教學過程中感受到設計的實踐性,使教學過程在內容與形式上能夠呈現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豐富、多樣的狀態。情景化的教學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中:1。化靜為動,建立開放式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時間、內容固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一般只以完成課堂教學知識點為目的,在課堂結束後,學生一般不會自主地選擇外界知識的獲取,導致知識拓展、交換受限。因此,高校應當創新教學模式,建立一種開放性、自由化、全方位的教學課堂模式,不規定明確的課堂起點與終點,跟蹤市場應用,拓展課程教學知識面,讓學生始終保持與市場、社會之間的積極互動,促進課堂的開放化水平。2。化點為線,重視過程的發展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在學生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打破孤立課程的壁壘,將重點放在各課程設計實踐中的關聯應用上,促進知識點的有效串聯,將課堂教學效果體現出來,重視學生對藝術設計活動中知識的應用經驗獲取,使教學內容由點到線形成知識體系,從單一課程的考查轉變到藝術設計整體知識面的全過程考查上來。3。化分為和,打破專業界限藝術設計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學科,需要較高的綜合人文知識基礎。因此一個高素質的設計人才不僅需要具備完整的設計知識體系以及設計實踐能力,還需要對其他綜合性學科的知識都有一定掌握。高校需要通過教學改革實踐來打破各個學科之間的界限,將人文、歷史、環境、技術等內容納入教學內容,同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要與其他相關專業學生多交流、多協作,通過教學及交流,做到專業知識的互補。

(二)“一體三維”的教學內容創新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價值需要通過課程內容進行展現。學校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變革,使其滿足社會發展與市場的實際需求,構建“一體三維”的教學模式,“一體”是以高校為主體的專業性知識教學,“三維”則指的是設計比賽、企業需求與科研專案的結合實施[4]。在高校的設計專業教學中應當以創新性設計思維和實踐性專業訓練為一體,包括設計的專業技能層次深入、設計思維的創新以及相關設計職業性培訓,從而促使學生獲取更多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讓學生在畢業之前即達到專業設計師的水平與標準,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知識技能與社會適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一體”的構建是以“三維”進行教學過程貫穿的,與傳統藝術教育中的知識學習有所不同,需要通過“三維”進行教學活動拓展,“一體”是為“三維”服務的,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一體”與“三維”相輔相成,在兩者的共同作用下,為高校藝術設計的學生創造一個穩定、科學的教育平臺。通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與企業實踐、能力競賽結合的培養模式,能夠促進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與教師知識獲取能力的共同提高,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使學生應用能力在實踐中得到加強。

(三)重視課堂的組織與討論環節

高校在進行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活躍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與創意發表意見,促進同學之間的思維交流與知識探討,使學生在自我想法的講解時,對其他學生產生啟發與感染,發揮設計專業中的集體思維的優勢,針對同一設計方案進行不同學生不同意見的講解,從而促進設計整體方案完善與設計知識應用範圍拓寬,提升設計作品中的藝術含量,促進優秀設計作品的出現,促進教學效果的良好實現。

(四)新模式下的教師優化升級

在以上所述的變革中,高校的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更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與互動關係,在這種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關係中,教師的職能並未被削弱,反而對其綜合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首先,新型教育模式需要教師由學習管理者角色轉變為引導者。高校的藝術設計學習中,教師的主要職能體現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上,教師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僅僅看學生對專業性知識的掌握,還需要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層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在師生平等交流的過程中,接受與充分理解學生的不同思維,並高屋建瓴的引導學生,推動其學習層次與學習過程的發展。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工作中,教師的角色是多重化的,其即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與引導者,又可以是一種資源的顧問[5],但是根本角色還在於“導”,即體現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引導作用。其次,教師需要由知識傳播者轉變為能力的開發者,藝術設計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構建,因此,教師應當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持續發展,擁有樂觀且積極的態度,充分尊重且欣賞學生在設計中的天性和創新,堅信學生都是藝術的創造者,要通過引導充分開發與喚醒學生的潛力,使學生能夠提升在藝術創新中的自信[6]。同時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還要加強教師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模式,保證專業教育正常化執行的同時,也為青年教師的進步創造一個平等的鍛鍊平臺[7]。教師還需要不斷地通過藝術實踐進行自我能力水平的提升,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同時,也需要對自我知識體系進行再學習與再開發。高校應當創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將人才的激勵與合作進行有效結合,充分帶動並培養創新型師資人才,促進教師結構的不斷優化,為發展“雙師型”教師提供堅實有力的平臺。

結束語

高校在藝術設計教育工作中,應當積極加強對創新教學理念的改革,提升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水平,轉變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知識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師資隊伍的不斷改革與課程體系建設,結合專業實踐,培養出高層次與高水平的專業性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