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泥泥狗的藝術形式

才智咖 人氣:2.59W
淺析泥泥狗的藝術形式

摘要 :民間美術作品承載了許多傳統文化資訊,其中許多是文字無法描述的,沒有文字記載的,是考證古代藝術形態和具體生活的原始資料,不僅對研究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當今的藝術創作也具有指導性。如淮陽“泥泥狗”的由來是與伏羲女媧的故事分不開的,泥玩中大膽的創作形式和不拘小節的整體意識,對不同動物、人物合成造型恰到好處地組合等,都是當代設計中很好的範例

關鍵詞 :泥泥狗 造型特點 民間美術

  一、什麼是泥泥狗
  
  泥泥狗是河南淮陽地方民間泥塑藝術。淮陽,古稱陳州,是中國歷史傳說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淮陽城北有“太昊陵”,俗稱 “人祖廟”。“太昊”是形容伏羲像日月那樣光明,以讚美他在茹毛飲血的人生之始,教民“作網罟,以佃以魚,以贍民用;養六畜,以充庖廚”的聖德(《史綱評要·太昊伏羲篇》)。
  “太昊陵”每年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為“人祖廟會”,當地人又稱“二月會”。在二月會期間,每天約有炎黃子孫10萬人雲集淮陽,在伏羲陵和女媧觀前朝祖進香,祈盼國運昌盛、民富國強。太昊陵“人祖廟會”的原始主題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媧,以求子孫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著遠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遺俗,如頌揚伏羲、女媧的“履跡舞”,再現“生殖崇拜”上古遺風的“摸兒洞”“獻旗杆”“拴娃娃”以及各種動物下部的生殖符號等等,展示了人類的生命意識和種族繁衍的永恆主題。
  泥泥狗,又叫“陵狗”或“靈狗”,是淮陽伏羲陵獨有的泥玩具的總稱。為什麼稱為“陵狗”?泥塑藝人們的答覆是:泥泥狗是人祖爺喂的狗,是給人祖爺守陵的。這些造型奇特、色彩熱烈奔放的泥泥狗,是伏羲、女媧及遠古時期生靈群像高度概括變形的拜祭祀物,是中原農民藝人世世代代口傳心授的民間工藝品。
  泥泥狗大體上可分為四類:猴類、獸類、鳥類和壎類,而又統稱其為“狗”。其來歷源於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遠古傳說,《太平御覽》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巨)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太昊伏羲氏是中華民族發展畜牧業的始祖,狗是首先被人類所征服,為人守護、報警、護衛畜群的.助手。遠古時期,人們認為狗是上天派下來拯救和幫助人類的,是人類和畜群的保護神,從而出現了以狗為圖騰的原始氏族部落。隨著捏製泥泥狗祭祀人祖的習俗的延續,各氏族部落所崇拜的圖騰也加入到了“狗”圖騰的行列。這些來自遠古的民間美術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藝術造型巧妙,神韻充沛,拙中寓巧,在寫實的基礎上予以變形和誇張,有的狀若頑猴,活潑可愛;有的類如狐狸,靈敏機警;有的形如猛獸,猙獰可怖;還有的形態怪異,亦神亦猴亦人,充分顯示了原始圖騰的尊嚴,體現了原始的藝術美、抽象美和誇張美,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的藝術創作才能,也顯示了4000多年前的藝術匠師們的絕妙技藝。
  泥泥狗取材十分廣泛,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無所不有,鳥獸魚蟲、奇禽怪獸達500多種,其造型虛幻、神祕,使人猶如踏進《山海經》的神話世界之中,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混沌初開、風雷電閃、猛獸出沒、人獸共存的曠古時代。
  
  二、泥泥狗的造型特點分析
  
  淮陽泥泥狗在造型上具有一種張力,渾樸、大氣,且體積感較強,形象出人意料,用筆很有力度。
  外簡內繁——淮陽泥泥狗在外形上非常概括洗練。外形上沒有瑣碎的轉折,都是由較長的弧線構成最大的結構。它的形體則是由兩三個較大團塊組成的,整體感很強,因而外形十分明確。它的內形基本是用筆畫出的,十分繁複。多用長直線做骨幹,有小短線兼圓點充實長線周圍,點用得密集豐富。內形還包括了許多生殖符號的紋飾圖樣,也十分和諧地融入其中。
  變形誇張、以需為重——淮陽泥泥狗的形象已經打破了一般的正常比例,極具誇張變形。但是這種誇張變形並非是沒有內容的形式,而是來源於內容和審美的需要。需要表現哪裡就誇張放大哪個部位。例如,頭部是人身體的中樞,為了表現出擁有智慧和能力,將頭部放大來顯示這一點。而眼睛在五官中的位置很重要,因為眼睛是傳神的窗櫺,沒有眼睛就沒法真正地認識世界,所以又將眼睛誇大。由此可以說淮陽泥泥狗的形象基本是以誇張變形、以需要為重的原則來安排的。主要的放大,次要的縮小。例如,人面猴,頭部較大,四肢短小,眼睛畫成圓圈形,顯得相當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