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會計專業論文怎麼寫

才智咖 人氣:2.8W

大學學習的是會計專業的同學們,大家知道怎麼樣書寫自己的畢業論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好的本科會計專業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本科會計專業論文怎麼寫

摘要:會計管理、會計控制與會計監督在“會計管理”概念在理論和實務中,根據情況不同會融合與分開,會計管理、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三個概念有相同的基礎與核心價值,但是三者的標準和目標又各不相同,在管理控制和內部控制的研究下,會計管理、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逐漸延伸融合,三者都是構成內部控制的主要部分,它們共同的基礎與核心是會計的中心繫統,本文主要探討會計管理、會計控制、會計監督與內部控制的關係。

關鍵詞:會計管理;會計控制;會計監督;內部控制;會計管理

一、會計理論現狀

會計本質觀點在我國會計理論界有兩種不同說法,一種是“會計資訊系統論”,另一種是“會計管理活動論”,其中“會計資訊系統論”代表人物是葛家澍教授和餘緒纓教授,“會計管理活動論”代表人物是已故會計學家閻達五教授、楊紀琬教授。“會計管理活動論”認為會計的本質是管理生產過程的行為,也就是說會計本身就具有管理職能,部分“會計管理活動論”代表者主張“會計管理”就是人們控制生產過程和總結觀念,管理內容是分配不同社會勞動生產和調節勞動時間。“會計資訊系統論”認為提供財務資訊是會計的本質,其認為會計應當分為四個環節: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期間,會計職業被迫重新認識和規劃自身職業形象和本質,30年代中期,美國會計界制定“公認會計原則”,藉此表明會計界的藝術觀立場和態度。近年來我國會計界多以“會計資訊系統論”為職業標準,但“會計管理”概念依舊在各種領域應用,儘管目前各領域對“會計管理”概念的應用是加以改進變更後的,例如:“會計管理”等於“對會計的管理”,“會計控制”等於“內部控制”,“會計管理”等於“會計監督”等,目前這種變更意義後的概念認識雖然活躍在各領域,但依然需要理清會計管理、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之間的聯絡。

二、會計理論概念及關係

(一)會計管理概念

楊紀琬教授和閻達五教授在1980年中國會計學會成立大會上,合作發表《開展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幾點意見―兼論會計學的科學屬性》學術論文,“會計管理”概念首次提出,認為會計的職能是管理活動,1985年閻達五教授又出版了《會計理論專題》一書,此書專門論述“管理活動論”,而後在1987年又出版《責任會計的理論和實踐》一書,至此,“會計管理”概念初步形成。楊紀琬教授和閻達五教授認為:會計管理是通過組織經濟活動、控制過程、指導行為,通過收集並處理資訊對人們經濟行為提出建議,是一種講求經濟效果的管理活動。“會計管理”包括管理者、管理目標、管理方法等要素,通過預測、預算、分析、預報、核算、控制、業績考評、決策等八項職能來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見會計管理包括會計核算,也就是說“會計管理”本質不僅僅是隨時間進行事前、事發時、事後的迴圈管理,還有根據經濟資訊構成記錄、分析、反饋等會計控制迴圈的深層含義。會計既控制對外生產活動,也控制內部資訊、質量等活動

現今社會多使用由會計資訊處理、會計資訊控制、會計系統監督組合而成的會計系統。)

從可以看出,會計同時控制內部和外部生產活動,會計以經濟組織為控制系統,把會計子系統當“控制中心”考察。會計系統本身具有監督系統和控制系統,有內外組織、協調和監督的職能,“會計活動論”創立者閻達五教授和楊紀琬教授對“會計管理”的看法,應當是“會計管理”系統不等於“會計控制”系統,“會計管理”系統由對外控制、組織、協調、監督、資訊處理系統、系統內部資訊質量控制系統組成。本文認為“內部會計控制”等於“會計控制”,而“會計管理”則“對外控制”包括監督、組織、指導在內一切活動。“會計管理”的目的是外部控制管理,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以管理外部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與“會計活動論”認為的“會計管理”是管理經濟活動不相干。

(二)會計控制與內部控制的異同

1.會計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的定義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係稱為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企業處理財務關係或組織財務相關活動的管理工作”。楊紀琬教授認為財務管理是一種“什麼都管,什麼都不管”的管理形式,也就是採用間接性管理手段去全面管理一切能稱之為“財務”的財,財務管理如同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業務管理等管理部門相同,都是管理系統下的子系統。財務管理雖然是管理系統下的單獨子系統,但與會計管理又是有所關聯的,因為財務管理必須通過會計資訊,並藉助會計資訊進行管理,所以會計管理與財務管理有關聯又有區別。

2.內部控制

常用的較規範會計控制都是內部會計控制構成部分,內部控制經過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框架、內部控制框架整合、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等六個階段。從原始組織到20世紀40年代,內部控制都屬於內部牽制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內部控制開始進入制度階段,在1972年,AICPA委員會發布了《審計準則公告》,正式將會計內部控制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兩個部分。“會計控制”主要是資產安全、財務記錄可靠提供合理保證的組織機構,主要從事記錄活動,“內部控制”包括為企業內部提供資產保護、會計資料正確性稽核,主要為提高經濟效益。內部控制作用在於提高會計資訊資料的正確性及可靠性、保證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保護企業內部財產安全、保證企業即定方案貫徹執行、為審計工作提供良好基礎,其必須遵循七原則:合法性、整體性、針對性、一貫性、適應性、經濟性、發展性。內部控制隨著經濟組織的發展漸漸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從“會計記錄”發展到“內部會計控制”再到“會計制度”成為如今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融合為一體。

3.會計管理和會計控制

會計控制是對會計資訊真實度、可靠性等進行考察控制的行為,“會計管理”主要管理貨幣反應的經濟資訊、活動等情況,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會計控制是管理會計資訊質量,會計資訊的質量是“會計管理”的關鍵,企業管理會計資訊也就是會計控制,會計管理建立在會計控制的基礎上,會計控制和會計管理在企業實踐的基礎上密不可分,二者的核心價值都是提升經濟效益。內部控制主要是為了提升經濟效益、保證企業經營合理合法、促進企業發展,而會計管理只是從事會計管理的會計人員的工作過程,會計管理僅僅是帶有提升經濟效益目的,因此會計內部控制不等於會計管理。(會計控制與會計管理之間的區別如圖三所示)

4.會計監督

會計核算是對資訊處理的過程,也是控制會計資訊質量的過程。由於內部控制為了嚴格按照法律標準執行,會計管理和會計監督的職能也有重疊部分,因為會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法律法規卻是會計監督的職能,而會計核算是會計資訊提供者的工作內容,會計資訊提供者同時進行部分會計管理和會計控制工作,也就是說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部分職能相關聯。會計監督的主要職能是執法監督,可以細分為:會計工作人員監督財務收支、財產物資、會計資訊、會計工作監督等。會計工作監督就是“對會計的管理”或“對會計的監督”,這是一種外部發起,對內監督的行為,會計監督的職能主題是保證財產、財務資訊的安全、真實等,除了企業外部對內壁發起的監督外,其餘的工作內容屬於“內部會計監督”,也就是說應當屬於內部控制。會計監督無法細分其到底屬於會計管理還是會計控制,但無論會計監督屬於哪一項,它都是內部控制子系統。

結束語

通過圖四可以看出,會計管理、會計控制與會計監督間有聯絡但又是三個個體,三者都屬於內部控制,並且與內部框架融合為一體,這也是內部控制框架的意義所在。會計管理、會計控制和會計監督三者的職能邊界與圖四中清楚界定不同,從前文我們可以看出,三者之間的職能交叉、重疊,三者邊界定義模糊不清,這其中也有“會計管理理論”和“會計資訊系統論”與當今會計業融合的作用。總之,會計管理、會計控制與會計監督基礎與核心相同,但三者卻是獨立的個體,職能有所關聯但互不交集。

參考文獻:

[1]張秀濤.芻議會計管理、會計控制、會計監督辨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07):230-231.

[2]李穎.對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相關問題探究[J].中國外資(下半月),2014(01):84-84.

[3]楊雪廷.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J].商場現代化,2012(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