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的分析

才智咖 人氣:8.97K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當今社會新的人才需求架構下進行應用性改造是必然、明智的選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新的知識觀為專業應用性改造提供了本體論、認識論的基礎,為高校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轉變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踐摸索提供了理論依據,指明瞭專業改革的方向,有效地指導了具體專業的實踐教改活動.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的分析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髮展,漢語言文學專業在當今社會新的人才需求下進行應用性改造是非常有不必要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新的知識觀為專業應用性改造提供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基礎,為高校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轉變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實踐摸索提供了理論依據,明確的指出了專業改革的方向,並且有效的指導了具體專業的實踐教育活動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提出的背景

1.1漢語言文學專業也素有“中文專業”的稱呼,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專業,在中國早期就被作為一門專業課來對待,因此在我國各個高校中設定時間比較長,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文化積澱相比於其他專業比較深厚,課程設定和教學內容也比較穩定。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專業中底蘊最為豐富的一個學科,深受中國古老優秀文化的影響,也是現代大學體系中最穩定的專業之一,其有著學科自身的特點和獨特魅力。

1.2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逐漸進入了大眾化教育階段,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呈現多樣化,尤其非常需要具有較強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我國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知識講授,而且考試考查的內容大部分也就是上課老師講授的知識,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試背筆記的現象非常普遍,這樣的教育教學模式過於死板,老套,不能使學生養成動腦的習慣,也不能讓學生準確的利用自己學習的知識解答問題,甚至不利於學生今後的發展和就業。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會導致學生書生氣足,不懂待人接物的技巧,在所學轉為所用方面存在缺陷,對文章的寫作也不熟悉。

1.3尤其一些畢業生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缺乏鮮明的特色和可操作性,缺乏實用的技能,看起來似乎是“萬金油”,但又缺少實際工作能力與經驗。漢語言文學專業被一些人定位哲學家,語言家和文藝理論家等學者的搖籃,然而,畢竟社會對專家和學者的需求是有限的。隨著高等教育逐步趨於大眾化,中文專業由和少數綜合性大學舉辦變為更多其他型別學校的新專業以後,就必須要對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引起高度重視,就應該嘗試著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適當的改革。改革的過程中既不能完全照搬傳統的專業辦學模式,也不能完全摒棄它,應該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對待傳統的專業辦學模式。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的理論依據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專業,對一個傳統專業進行改造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並不是簡單的增加或者減少幾門課程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對其進行改革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涉及到專業的改變和課程的改設,教程的改革,實際體系的構建、教師角色的改變和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因素。要想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行成功的改革,首先應該打破之前傳統的舊觀念,在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科學規劃改革方案,重點培養專業性人才,讓學生們能夠做到“起而行之”。

(1)新知識觀念為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認識基礎我國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按照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順序依次進行安排,在學習的過程中,先學枯燥,抽象的理論,然後再開展具體的實踐,先進行實踐理論的思考,再讓學生們參加實踐活動,這種人才培養方案完全脫離了職業活動的過程。新的知識觀遵行讀書與實踐活動並行的觀點,在杜威的“知行統一”觀念中我們可以看出“行”的重要性要想對所學習的知識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瞭解,就需要親身實踐去證明,也就是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因為學習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思考與實踐相統一的'事情。英國的以為思想家、科學家波蘭尼曾提出“人的知識分為兩種型別: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的理論。顯性知識是可以通過人們使用語言、文字或者符號表示出來的知識,而緘默知識則是指那些我們平時意識不到,但卻深刻影響我們行為的知識。緘默知識不能通過語言和文字表現出來,甚至連知識的擁有者都無法用適當的語言表現出來,往往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不能以正規的形式進行傳遞,緘默知識的獲得不是依賴簡單的讀書或者聽課,而是需要我們親身參與體驗,最終通過我們的感官或者理性的直覺而獲得。這一新的知識觀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認識論基礎,讓我們瞭解到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除了顯性知識,學生們還需要嘗試接觸緘默知識,親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做到真正的掌握理論知識,理解知識的真正含義。

(2)馬克思實踐觀為應用性改造提供了本體論基礎馬克思指出:“人的勞動實踐使生產者也改變著,煉出新的品質,通過生產而發展和改造著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觀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語言。”老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驗證知識,在實踐論證的過程中還可以生成構建新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由於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主要是在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讓學生活動起來,讓學生們學會動腦、動口,積極參與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大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可以發現自我價值並且提升自我能力,這些實踐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學生,就需要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逐漸積累工作經驗,不斷的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學生也只有在實踐中才可以理解自己、理解社會、理解人生的真正含義。

三、在先進理念指導下的專業應用性改造

(1)培養雙師型人才,打造適應專業改革的師資隊伍因為學生的知識是由教師傳授的,因此教師是專業改革的關鍵,想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專業性改革,就必須具備強大並且優秀的教師團隊。成功的專業改革需要老師們能夠按照新形勢下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授課並且逐步的引導學生學習,雖然現在大部分教師都具有教授、副教授、碩士和博士等職稱,但他們仍缺乏與所授課程相關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能力,因此尚且不能完全的勝任教學實踐活動,所以急需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首先,教師應當主動的去適應專業改革的需要,意識到專業改造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其次,學校應及時對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讓教師深入學生將來的崗位或者到實習基地實習,深入瞭解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彌補應用效能力差與社會隔膜的缺陷,做到講課不盲目而有目的、有規劃。最後,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師培訓的相關社會活動,讓教師們平時多多積累大量的教學經驗,提升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這可以使教師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加有把握,並且順利開展教學活動。

(2)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了使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能夠達到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學校與社會應當聯合各方面因素重新制定專業性人才培養方案。過多的專業課程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校應該適當的減少專業課學時,增加一些應用性的方向課程。在一些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踐環節,設計相對集中的培養能力和獨立實踐課程。

(3)加強實習基地,實驗室的建設學生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提升工作能力,為了使專業應用型人才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學校應該為學生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與建立社會實踐基地。使學生通過不斷的社會實踐與社會進一步接觸,瞭解社會、認識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增強自己的工作能力,為今後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圍繞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核心能力主要表述為:合旨得體的言說和寫作能力、自如靈動的溝通與策劃能力,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等。想要成功的對其進行改革,就需要圍繞專業核心能力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造,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對於沒有實踐環節的基礎課程,老師要增加師生互動環節,處理好傳統與創新的關係。對於傳統的教學模式,既不能一律照搬,也不能完全摒棄,要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對待傳統教學模式。上課過程中,組織自讀,自講、撰寫短篇論文的小活動來讓學生寫作能力。

結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改造是專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造,不僅可以培養出工作能力出眾的畢業生,也可以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改革中不斷積累經驗,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有效的辦法進行改正,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今後的發展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