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交替探尋均衡的數學化

才智咖 人氣:1.27W
畢業論文


縱橫交替探尋均衡的數學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張繼紅

  要:通過課堂實踐,總結得失,從“立足生活實際,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呈現橫向數學化”、“經歷‘操作—表象—符號’的認知過程,推進縱向數學化”以及“橫縱交錯,構建現實主義的‘數學化’課堂”3方面進行了具體論述,旨在發揮現實主義課堂的積極作用,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均衡的數學化又為教師進行教材分析、實施有效教學提供了可供自我監測的明確標準。

關鍵詞:國小數學  數學化  教學實踐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8-2462(2008)06-0082-03

 

人們運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組織,以發現其規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簡單地說,數學地組織現實世界的過程就是數學化。

——弗賴登塔爾(荷蘭)

數學新課程把數學作為人類的1種活動來體驗。因此,數學教學的主要方式不是“教”給學生現成的、定論的知識,而是指導學生“再創造”,“使它好像就是接受著自己的產物”。這裡的“再創造”就是“數學化”,它包括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前者指由現實問題到數學問題的轉化,是把生活情境問題表述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這1過程,把現實情境轉化為數學符號;後者是在前者之後的數學化,是從具體問題到抽象概念和方法的轉化,是數學範疇內對已經符號化了的問題作進1步抽象化處理的數學化過程。簡單地說,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就是水平的橫向數學化,而將這個問題向垂直方向深入探究,即縱向數學化。經過數學化得到1個新的數學概念之後,還有1個總結、反思、應用的過程。

橫向與縱向數學化因素都是學生再創造的物件,要使兩者均衡發展,才是現實主義的數學教育,才能實現促進學生1般發展與特殊發展的教育價值。這種課程新理念雖然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同,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不少問題和困惑,特別是擔心數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會加劇兩極分化,會導致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不紮實。因此,我們必須關注:在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探究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必須堅持橫向數學化與縱向數學化的均衡發展。筆者根據親身實踐,談談在實施數學化教學中的若干體會:

1、立足生活實際,在解決現實問題中呈現橫向數學化

橫向數學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教師的責任是創設適合進行數學化活動的具體生活情境,並有效地指導學生參與到數學化的各個方面中去。

例1:國小數學中的《平均數。在生成點的把握上要認識到今天的平均數教學與過去不同,今天是在統計(知識點)的'背景下。學生會有:有統計總數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有平均數?類似的疑問。
   
那麼,首先讓學生親歷的過程是:為什麼要學平均數?可以設計1個情境:讓3個人1組進行拍球比賽,這時可以用總數。但如果某1組有4個人拍球,學生馬上就會說不能再用總數,這樣不公平!——這就是生成點。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呈現出橫向數學化的盎然生機。
   
例2:《盈虧問題》其實是奧數中的1個知識點,在教材中雖然屬於只教不考的內容,但是如何讓學生把握好其中的不變數呢?在教學設計中,我沒有出現“盈虧問題”這個讓學生不易理解的學術名詞,而是以“春遊中的數學問題”取而代之,1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在新授環節中,我也秉承了“立足現實生活”的原則,進行了如下設計:

問題:春遊活動中,我們全班小朋友乘坐8條遊船,每條船可坐4-6人,有幾種不同的方案?(填入下表)

每條船的人數

結果

總人數

 

 

 

 

 

 

 

 

 

 

 

 

學生根據班級總人數37人,得到以下3種方案:

1、每船坐4人,還多5人;

2、每船坐5人,還少3人;

3、每船坐6人,還少11人。

繼而提出:每條船坐的人數不同,結果也不同,但是其中有什麼量始終沒變?學生很容易就找出船的數量和總人數就是其中的不變數。在方案的設計中,學生體驗了橫向數學化的過程,並且為隨後的縱向數學化打下了基礎。如果是a條船,總人數如何表示?(如:<?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a+5)然後把每條船的人數和結果相差幾人都用字母bc表示時,即得到總人數可用抽象的字母式ab±c來表示,再根據總人數不變列出方程,讓難題迎刃而解。

橫向數學化的宗旨是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希望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因此數學課堂上的生活情境必須要有數學的含量,如同去金礦淘金、到漁場捕魚1樣,教師應當精心篩選,讓有數學價值的生活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數學化的天地。

2、經歷“操作—表象—符號”的認知過程,推進縱向數學化

縱向數學化是“在符號世界裡,符號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縱向數學化的產物是生成抽象的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所以縱向數學化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活動,是橫向數學化的進1步發展,它真正能把學生引入數學世界。數學新課程強調數學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什麼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呢?布魯納關於兒童智力發展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認知發展需要經歷3個發展階段:動作認知、圖形認知和符號認知。這3個發展階段對應著兒童思維發展的3種水平:操作水平、表象水平和分析水平。從下面的課例中可以看到數學化過程是怎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

《設計紙盒》是在區教研室指導下進行的1次數學化教學實踐。圍繞著“1張正方形卡紙,剪去4個角後折成1個無蓋的長方體盒子,怎樣剪才能使其內部空間儘可能大1些?”這1數學問題展開探究。

以邊長12釐米的正方形為例,學生分4步進行研究:

第1步——通過討論得出:剪去的小正方形的邊長可能為1-5釐米(取整數);

第2步——分別製作出5種無蓋長方體盒子,並猜想哪種盒子的容積最大;

第3步——操作驗證:用倒多少米和計算容積的方法得到結果;

第4步——當正方形的大小變化時,剪去的4個小正方體的邊長為多少,盒子的容積最大。

如表:

正方形卡紙

紙盒容積最大時,剪去

的4個小正方形的邊長

12㎝×12

2

18㎝×18

3

24㎝×24

4

……

……

從得出的結果(如上表),學生得到了初步的結論:當長方形卡紙的邊長是剪去的4個小正方形邊長的6倍時,所得到的無蓋盒子容積最大。這個結論是否完全正確?如果邊長不是整數時結果又將如何?來自學生的1系列問題更加推進了縱向數學化的發展,促進了學生深層次的思維發展。

數學活動是讓學生經歷1個數學化的過程,即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經驗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概括或發現有關數學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憑藉操作實驗形成初步表象;再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作進1步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修正初步形成的數學語言,讓學生親身經歷了1個從具體到抽象的縱向數學化的過程。

3、橫縱交替,構建現實主義的“數學化”課堂

弗賴登塔爾以前並不接受橫向與縱向數學化的劃分,但最終他不僅接受了這種劃分的思想,甚至到了極力推崇的地步。原因是:如果用雙重的2分法分別從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進行分類,數學教育可以分成4種類型:

 

水平的數學化

垂直的數學化

機械的(mechanistic

經驗的(empiricist

+

構造的(structuralist

+

現實的(realistic

+

+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4種數學化的教學型別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哲學觀:
1
、缺少橫向數學化,也缺乏縱向數學化,是機械主義的教學:
2
、橫向數學化得到成長,但縱向數學化不足,是經驗主義的教學;
3
、橫向數學化不足,但縱向數學化被培養起來,是結構主義的教學:
4
、橫向數學化與縱向數學化都得到成長,是現實主義的教學。

數學知識的發展不是單線地朝1個方向發展,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也倡導現實主義的教學,橫向數學化與縱向數學化要結伴而行、均衡發展。數學課要上出數學味,選擇橫向的和縱向的數學化兩個標準,來設計和分析數學教學,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自己教學設計的明確的或含蓄的意圖,防止數學教學偏離現實主義的正確道路。1堂好的數學課或者1個好的教學環節應該是橫向數學化與縱向數學化均衡發展的過程,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針對性地“設情境”——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相繼呈現。

從以上的諸多例項中不難發現,數學化過程常常由橫向數學化開始,以縱向數學化結束。來源於現實問題的橫向數學化,1旦轉化成或多或少具有數學性質的問題時,就從具體問題轉化到抽象概念和方法,自然過渡到縱向數學化的過程。如:《搭配中的學問》中,小巧有3件上衣和4條裙子,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橫向數學化在於找出問題的結構,這可以從某種巧妙的計算開始,而最終用乘積來完成縱向數學化。

2、創造性地“用教材”——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同步呈現。

在1些教學內容中,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說明同1個問題。例如:教學乘法時,56倍可以用56列(或65列)的矩形圖式來進行橫向數學化,而縱向數學化則得到數列:51015202530。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其最終目標卻是1致的。

3、引導學生“做數學”——橫向數學化和縱向數學化交替呈現。

弗賴登塔爾關於“數學化”的演講稿中舉例到:用於幾何(形狀)給出的積數,它們的大小和關係就屬於橫向數學化問題。例如(圖4),前n個奇數的和等於n的平方,又如(圖5):第n1個3角形數和第n個3角形數的和等於n的平方。長期以來,這都是橫向的經驗,而且1旦把這種敘述和關係表達成公式進行處理,縱向數學化就佔了主導。證明這種關係的歸納步驟具有縱向的特徵,即使在很長的時間內它將像橫向的那樣起作用。在證明中所用的完全歸納法語言也表現出縱向的數學化。

從“1支蛋筒3元,24元能買幾支?”能歸納出:24裡有幾個3?或者243的幾倍?這兩個簡單的數學問題都揭示了實際問題中蘊含的數學結構——除法結構,進而列出除法算式:24÷3,至此完成了橫向數學化。利用口訣求商,得到數學問題的解8,這是縱向數學化。再回到實際問題的情境,解釋和檢驗這個抽象的解8的實際意義,做出實際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也反映了從具體到1般,再從1般到具體的人類認識真知的辯證道路。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