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的STSE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1.06W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在實施STSE教育過程中,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中的應用,提供豐富多樣化的教學空間,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科學評價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的價值觀的形成。

高中化學教學中的STSE教育論文

關鍵詞:STSE教育;高中化學;滲透

STSE教育是以突出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和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中的應用為指導思想而組織實施的科學教育。化學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在中學化學中滲透STSE教育,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和用正確的價值觀處理社會問題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來談談自己在實施STSE教育過程中的一些教學體會:

一、學課內滲透

(一)必修課

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挖掘出STSE教育的結合點。如化學史實、能源、資源、醫療、環保等與工業、農業、生產、生活有著密切聯絡的內容。課內滲透的時間個人認為一般不超過3分鐘,需要詳細介紹的結合點也要在5分鐘以內,內容要精練。

例如:在《氨氣》教學時,讓學生分析下列問題:

(1)如果化工廠發生嚴重的氨氣洩露事件,你應該往哪裡撤離?地勢高的地方還是地勢低的地方?

(2)如果你家距離化工廠比較近,如何避免吸入較多的氨氣?

(3)當氨氣瀰漫在空氣中,消防官兵前來處理時,他們噴射的物質最可能是什麼?

(二)選修課

選修課是必修課的補充和延伸。運用現代化傳播媒體,靈活開展STSE教育活動,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應用。如2008年北京奧運游泳館“水立方”引進了一種新型建築用幕牆材料——ETFE薄膜。教師通過介紹建築用ETFE薄膜的效能特點、典型的實際應用案例、薄膜製作工藝以及用於建築其本身需要解決的重點技術問題,使學生對這一新型建材有更全面的瞭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課外實踐

(一)趣味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新穎趣味的課外小實驗,可激發學生思維,促使學生積極動腦、動手,注重觀察和探索未知。例如:將月季、菊花、牽牛花等切碎搗爛,用酒精浸製,浸出液在酸性溶液或鹼性溶液裡會明顯地顯示不同的顏色,也可以用作酸鹼指示劑。由於就地取材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現象明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了科學研究的.信心,豐富了實踐操作的經驗。

(二)社會實踐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了解社會和體驗生活的有效手段,是課堂教學的昇華,是深化STSE教育的有效途徑。

根據本校的條件和本地區的特點,加強與社會各部門的聯絡,發揮社群優勢,組織學生深入工廠、科研單位、科技館等進行參觀、訪問,對他們在社會實踐中進行科普教育、環境教育、社會問題教育以及實踐操作訓練等。我們還可以進行以解讀空氣質量報告、家庭裝修中的汙染問題調查、高效燃料的閉路迴圈等等專題為內容的調查討論,寫調查報告的科學探究性學習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反思

1、STSE教育是綜合性教育,並非某一學科的任務,各個學科要協同配合,以加強效果,減少內耗。避免各學科各自為戰的狀況,使中學教育發揮出最大效益。

2、實施STSE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改革現行單一用學生考試分數評價和選拔人才的做法,切實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保證STSE教育長期穩定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