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運用環保建材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1W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節能環保日益成為社會發展中的頭等大事,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倡導節能建築,成為目前社會流行的趨勢之一,作為一個建築設計人員,如何從設計方面的角度考慮建築的節能和環保,又能保證建築的使用性,美觀性,充分的把這些相結合,是我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建築設計運用環保建材的論文

一、外牆保溫做法

外牆保溫形式有單一材料外牆保溫和複合保溫材料,單一材料保溫外牆主要有加氣混凝土、燒結保溫磚等。複合保溫外牆:按照保溫材料設定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內保溫、外保溫和夾心保溫外牆。保溫裝飾一體化板材。外牆內保溫技術主要是牆內保溫,將保溫材料置於外牆體的內側。它的優點是:對飾面和保溫材料的防水、耐候性等技術指標的要求不甚高,紙面石膏板、石膏抹面砂漿等均可滿足使用要求,取材方便;內保溫材料被樓板所分隔,僅在一個層高範圍內施工,不需搭設腳手架;在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內保溫可以滿足要求;它的缺點是由於圈樑、樓板、構造柱等部位會引起熱橋,熱損失較大;由於材料、構造、施工等原因,飾面層容易出現開裂;不便於使用者二次裝修和吊掛飾物;佔用室內使用空間;對既有建築進行節能改造時,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幹擾較大。牆體受室外氣候影響大,晝夜溫差和冬夏溫差大,容易造成牆體開裂。

外牆夾心保溫技術,外牆夾心保溫是將保溫材料置於外牆的內、外側牆片之間,內、外側牆片可採用混凝土空心砌塊。它的優點是對內側牆片和保溫材料形成有效的保護,對保溫材料的選材要求不高,聚苯乙烯、玻璃棉以及脲醛現場澆注材料等均可使用;對施工季節和施工條件的要求不十分高,不影響冬期施工。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北部等嚴寒地區曾經得到一定的應用。它的缺點是:在非嚴寒地區,此類牆體與傳統牆體相比尚偏厚;內、外側牆片之間需有連線件連線,構造較傳統牆體複雜;外圍護結構的“熱橋”較多。在地震區,建築中圈樑和構造柱的設定,“熱橋”更多,保溫材料的效率仍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外側牆片受室外氣候影響大,晝夜溫差和冬夏溫差大,容易造成牆體開裂和雨水滲漏。

二、牆體材料

現在住宅設計中,大致可分為磚砌體結構、塊砌體結構、板砌體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等幾大類。同類結構又分實心和空心牆體;承重和非承重牆體等等。不論哪一類牆體都應保證建築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及建築物的物理效能要求,同時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環保的時代還要符合節能、利廢、節約資源的原則。所以,在建築設計中首先應選用新型牆體材料。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技術發展狀況,選擇相對成熟的牆體(建築體系)。新型牆體材料泛指傳統使用實心粘土磚以外的各類牆體材料,包括非粘土製品、廢渣摻入量達到規定的利廢製品及孔洞率達到既定的粘土實心製品等。與實心粘土磚相比,它具有節能、節土、利廢、輕質、高強、施工效率高、改善建築功能及保護環境等優點。

新型牆體材料輕質免蒸加氣混凝土磚主要以水泥、河砂、廢煤灰、發泡劑及水為原料,通過新增多種外加劑,經科學配伍,混合和高壓發泡而製成,具有強度高、容重低、保溫吸引效果好,導熱係數、吸水率低等優點。同時,與傳統生產工藝相比,發泡混凝土牆體砌塊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耗電率低、不燃煤,不排汙,生產成本低,其節能、環保、利廢、提效優點,可廣泛使用於高層框架結構建築工程。新型牆體材料輕質免蒸加氣混凝土磚產品的綜合性能主要有:保溫性:輕質性:整體性:低彈減震性:輕質泡沫混凝土磚的多孔性使其具有低的彈性模量,從而使其對衝擊載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隔音性:輕質泡沫混凝土磚中含有大量的獨立氣泡,且分佈均勻,吸音能力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具備很好的隔音功能。抗壓性:抗壓強度為0.5-22.2Mpa。耐水性:現澆發泡混凝土吸水率較低,相對獨立的封閉氣泡及良好的整體性,使其具有一定的.防水效能。耐火性:輕質泡沫混凝土磚為無機材料,不會燃燒,具有很好的的耐火性,可提高建築物的防火效能。耐久性:與主體工程壽命相同。另外新型牆體材料在施工生產中還有以下優點。施工簡單:只需使用發泡磚機可實現自動化作業,可實現垂直高度200m的遠距離輸送,工作量為150-300m3/工作日。生產加工性:輕質泡沫混凝土磚不但能在廠內生產成各種各樣的製品,而且還能現場施工,直接現澆成屋面、地面和牆體。

三、廚房、餐廳和客廳佈局不合理

在房屋建築設計當中,餐廳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空間,但現在很多的餐廳和廚房的設計都沒有考慮節能和適應、美觀相結合的方面。如果餐廳和起居廳連通,這樣感覺非常開闊。但是帶來的冬夏空調能耗不合理分配卻很明顯。首先,起居室和餐廳同時使用在理論上幾乎不可能。但是兩者連通作為一個空調空間,這無疑造成不需要空調的地方也在耗能,而且空調的舒適度也會受影響。此外對於大多數孤立的廚房,中國家庭是不單獨裝空調的,這造成了夏天廚房無法長久操作,所以有不少家庭夏天減少家中做飯次數,同時也減少做用火時間長的菜。毫無疑問,以上這些分隔式廚房的設計,在過去基本解決了我們的生活需求,沒有給我們多少不便。但在現代,卻已經阻礙了我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人認為應該讓和客廳分離,使客廳作為單獨的接待客人和起居的房間。在餐飲消費成熟的今天,仍有許多人樂意在家請3-6人的以內的親友吃飯;還有一些人喜歡和家人一起在廚房做事。另外現代設計餐廚還缺少一個很重要的功能需求是在用餐時看電視。

為了避免空調能耗和考慮廚房和餐廳合併,並和客廳分離,我認為這樣設計的餐廚空間應該能更符合大家的需求:餐廚空間作為整體考慮,應和起居室分開。餐廳廚房設計成一個空間,然後適當處設計玻璃推拉門,可以在做飯時把整個房間關閉,這樣油煙味就不會跑到起居室,同時,消除了孤立廚房的封閉感。和餐廳融合後,本來就功能聯絡密切的兩部分使用起來更加方便,空間開闊而且親切友好。你可以方便地坐在餐桌邊對食物進行粗加工,同時也可以和親友一起在這裡邊做菜邊聊天,甚至可以在適當地方放上電視。做菜,用餐時也不會錯過喜歡的節目。空調等通風裝置齊全。考慮如果喜歡濃重口味的家庭,炒菜的部分檯面仍然可能要設定檔風板,以防止油煙擴散。另外衛生需求的提高,近吸式油煙機等更加需要,所以灶檯面還是應該靠牆或者角落。這樣一來,廚房和餐廳在一起,即滿足了做飯的樂趣,也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空間,開放空調對做飯的時候也很舒適,另外,和客廳的分析,減少了在不做飯的時候空調的能耗,即節約了能源又增加了人們生活的舒適度和滿足感。

在當代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建築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建築設計應結合時代的科技發展,節能建築、綠色家園將不再是什麼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