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提脫氨處理工藝在汙水處理的應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1W

[摘要]氣體脫氨技術不僅能降低廢水中的含氨量,保護環境,而且能將提濃後的氨水變成銨鹽回收再利用,提高經濟效益。採用氣提脫氨技術處理高濃度含氨廢水,實現了投資少、流程短、裝置少、操作簡便和脫氮效果穩定的目標。執行結果表明,採用該技術處理高濃度含氨汙水中氨氮值設計能夠達到4000mg/L以上,NH3-N去除率能都達99%以上。

氣提脫氨處理工藝在汙水處理的應用論文

[關鍵詞]氣提脫氨;高濃度含氨廢水;蒸汽迴圈熱泵;環境保護

隨著化工技術的發展,汙水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在治理汙水的同時,不產生二次汙染是汙水處理考慮的重要因素。在二甲苯異構化催化劑、高矽ZSM-5、低矽絲光、CDM-5沸石等的生產時,需要使用氨水、氯化銨、硝酸銨、硫酸銨等化工原料,造成廢水中氨氮(NH3-N)濃度較高。氣體脫氨技術不僅能降低廢水中的'含氨量,保護環境,而且能將提濃後的氨水變成銨鹽回收再利用,提高經濟效益。

1工藝原理

當廢水中pH值在11.5~12.0時,溶液中銨離子將轉變成遊離氨,其反應原理如下:NH4++OH-譔H3+H2O此時廢水中的遊離氨通過蒸汽汽提的方法易於從液相進入氣相,進入氣相的氨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銨,其反應方程如下:2NH3+H2SO4(NH4)2SO4生成的硫酸銨可作為催化劑製備過程中的原料回用,淨化後的蒸汽和放熱反應產生的蒸汽通過迴圈熱泵迴圈使用,達到節能的目的。

2工藝流程

富含氨氮的汙水(10℃~30℃,pH=3~8)由生產車間通過管道自流排入汙水收集池,然後經泵進入系統,與處理合格的汙水通過板式換熱器換熱,同時向管道入口中加入氫氧化鈉,使得pH上升到12,汙水從汽提塔頂部噴淋而下,蒸汽從汽提塔底部進入,加熱汙水,溫度上升到所需溫度,遊離氨從汙水中析出,氨與蒸汽混合氣體從脫氨塔塔頂排出,通過蒸汽迴圈熱泵進入吸收塔底部,吸收塔中吸收液為硫酸,並在塔內迴圈,通過檢測硫酸pH值往塔內按比例補充硫酸和水,當塔底液位高於設定值時,塔底硫酸銨冷卻後排出,如圖1所示。

3執行引數

進水水質:NH3-N濃度不大於4000mg/l,pH值11.0~12.0。出水水質:NH3-N濃度不大於8mg/L,pH值10.0~11.0(需要後續調節pH值,合格後外排)。處理汙水量:設計值5000kg/h,執行過程中逐漸增加到7t/h,並且處理後氨氮汙水氨氮含量合格。執行關鍵引數:脫氨塔執行溫度100℃,吸收液pH值不大於3.5。

4執行效果

4.1裝置處理結果4.1.1汙水處理量及處理後汙水分析結果由圖2可知:總計裝置開工執行時間為49h,隨著裝置開工執行時間,汙水處理量由3t/h調整到7t/h,氨氮汙水處理裝置處理能力正常值5t/h,設計值6.25t/h,開工初期,處理量控制在3t/h,後逐步增加到5t/h、5.5t/h、6t/h,經過24個小時連續6t/h進料,且處理後汙水合格,裝置處理量達到設計值。處理後汙水基本小於6g/ml,在分析資料中,有四組資料超設計值,主要原因是取樣時溫度未達控制指標。除此控制波動外,其餘資料基本在3~4g/ml之間,達到設計值8g/ml以下。4.1.2處理前汙水分析結果裝置開工前分析汙水氨氮含量在2000mg/L左右。4.2主要工藝指標4.2.1吸收液pH值由圖3可知:硫酸吸收液pH值是關鍵控制點,一般控制在2~3,此次控制較為平穩。在裝置開工執行的前幾個小時,需要升溫脫氨,吸收液的pH逐漸升高。pH計玻璃電極極易損壞,每次開工結束需用3mol/L氯化鉀溶液進行保護,冬季需拆卸放置在室溫儲存。4.2.2脫氨塔溫度由圖4可知:脫氨塔塔頂、塔釜溫度要求控制在97℃~102℃,裝置執行期間97℃~99℃之間,滿足控制要求。在裝置執行29h裝置處理量調整到7t/h,而此時加熱蒸汽量調整幅度小,脫氨塔溫度降至96℃,此時取樣分析處理後汙水氨氮值為20.73mg/L,提高塔釜溫度達到控制引數後,重新取樣分析資料合格。由此可見,脫氨塔溫度是關鍵控制點,如達不到反應溫度,氨不能充分解析,導致處理後汙水氨氮不達標。4.2.3脫氨塔壓力由圖5可見,脫氨塔在執行期間氣相壓力未超過7kPa,由於此裝置尾氣直通大氣,整個裝置基本在常壓下控制,塔頂、塔釜壓力主要與反應的劇烈程度和通入蒸汽量大小有關,緩慢升溫可以使氨解析量穩定,通過硫酸吸收反應不劇烈,保證塔內壓力控制穩定。4.2.4脫氨塔液位由圖6可見,脫氨塔的液位控制穩定,能夠實現液位平衡。

5結語

此次開工氨氮汙水裝置開工達到正常處理量5t/h,而且處理效果顯著,原水從2000mg/L處理到3mg/L,去除率達到99.85%,超過設計值99.0%,脫氨塔、吸收塔、蒸汽迴圈熱泵、換熱器等主要裝置執行良好,但由於氨氮濃度未達到設計值(4000mg/L),物耗、能耗方面與設計值有一定差異,初步結論裝置處理量達到設計值,處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