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種哲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7W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 理想 人的存在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種哲學反思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以人的存在方式作為自己的研究本體,它不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追求,同時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嘗試。我們對人的生存方式的誤解必將使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理想喪失的危機。

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十分迅速。無論是相關論文的發表數量,還是高校中的課程設定,乃至各級各類學校此項工作的開展都證明了這一點。但從學科或專業的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應該存在的狀態是什麼”這個問題卻被忽視。心理健康教育過分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解決,影響了自身的學術視野,擠壓了對這種教育自身根本價值(不是一種或一些價值的具體形態)的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領域這一缺憾的本質是事實與根本價值的剝離,在人們習以為常的“科學主義”的支配下,事實始終高於根本價值,所以出現了教育理想對現實的遷就,錯誤的現實侮辱完美教育理想的現象。

對什麼是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折射出了人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期盼、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當下我們許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拿來就用的。他們認為只有對物件心理現實的把握才是真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只存在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之中。就是這種思想理路把原本統一於物件其中的事實與根本價值活生生的剝離,分開了人性中的實然與應然狀態,讓它們各自成為遊蕩的孤魂。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缺失通常就會發生在教育被看成是技術問題的時候,在教育過程技術化的條件下神不知鬼不覺地發生。人們竭力去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把它當成是心理教育的法寶,從這個意義來說,心理教育本質就異化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術。我們知道每種教育實踐都是“給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正確與錯誤並存。心理健康教育怎樣把前者發揮到極致?怎樣儘量地減少後者的影響?這要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來甄別和遴選。

人們對某種教育缺乏理想的時候就是這種教育出現危機的時候,以我國基礎教育為例,過去我們對基礎教育的理想缺乏思考,結果“應試”成為基礎教育的特點;當教育的理想回歸到教育中的時候,素質教育的春天也就來臨了。基礎教育的改革是艱鉅的,基礎教育缺乏理想給人們帶來了痛苦,其實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可以體會到這種切膚之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中獲得足夠的警示,我們現在缺乏的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終止在某個規律的發現和一種理論的推出,我們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思考,缺乏對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什麼是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怎樣才能達到完美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思考是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的哲學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的是人,它的理想首先要對人進行反思。人的存在是事實與根本價值的統一。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指出:“人雙重地存在著,主觀上作為他自身而存在,客觀上又存在於自己生存的這些自然無機物條件之中。}}}1](p.441)據此,事實的存在指的是人生活在他的客觀物件物之中,受到它們的影響;根本價值存在是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超越客觀物件物。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對人的把握以其事實存在為基點,但人是靈物,他對事實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自己的期望,“思想和理想不是客觀給定的事實與規律。沒有它,人就會失卻人的本質,也就不會有人的歷史,而只能有同其他物種一樣的自然史。正如馬克思所說:‘光是思想竭力表現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邁向思想’。從最原始的人開始,人就以這種應然化、理想化的方式而存在,那時他們主要在神的身上投射著這方面的本質。”[’」所以,人的存在方式根本應該是價值存在,人的事實存在與其說是自然物對人的規定性,倒不如理解成人的價值與自然物有著必然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