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當前金融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的問題論文

才智咖 人氣:2.71W

一、引言

分析當前金融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的問題論文

專業碩士又被稱為應用型碩士,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廣的一種碩士型別。隨著經濟和教育水平的發展,對於專業碩士的定位認識在發生改變。作為人才培養形式,專業碩士具有和學術型碩士同樣的培養水平。從國務院學術委員會對於專業碩士的定位來看,將其定位為培養具有特定職業背景的高階專門人才,強調其應用性。自2009年以來,專業碩士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15年專業碩士的招生量基本上與學術型碩士的招生量持平。兩種研究生均衡發展的研究生教育格局目前已經在中國形成。作為專業學位的一種型別,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簡稱金融專碩)建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自2010年1月教育部設立金融碩士專業學位以來,招生單位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3月份,獲得金融專碩學位授予權的高校超過了100所。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將具有卓越的實踐能力與紮實的專業知識培養目標在培養金融專碩的過程中得以實現,是每一個培養單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金融專碩與金融學學術型碩士培養模式的差異分析

作為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評價與分析,主要可以從培養目標、教學方式、課程體系建設、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等方面展開。金融專碩的培養方式應當與學術型金融專業研究生(簡稱金融學碩)具有明顯差別,否則其學位的設定也就失去了現實意義。作為人才培養形式,金融專碩具有和金融學碩同樣的培養水平,只不過型別不同,培養的側重有所差異。一般而言,金融專碩更加強調的是其培養方式的“實踐性”突出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金融學碩更強調的是其培養方式的“理論性”,突出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就金融專碩而言,相對於金融學碩,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培養目標體現出了更強的應用性

從教育部頒佈的《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設定方案》來看,對於金融專碩的培養目標主要定位於應用性。在培養目標中一方面要求金融專碩具有較強的金融理論知識,熟悉融資交易的技術方法、金融產品的設計與財務分析、金融風險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要求要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與政治素質,並將這種知識與技能應用到解決實際金融問題。金融專碩是一種應用型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不難看出,和其他學科的專業學位碩士一樣,金融專碩更加側重於實踐應用能力培養。這種學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明顯高於金融本科,也區別於金融學碩。為了強調與生產實際的對接,目前金融專碩的培養年限相對金融學碩而言較短,全日制金融專碩培養年限一般為2-2.5年,而全日制金融學碩的培養年限一般為3-4年。

(二)雙導師制度得到普遍應用

與金融學碩的一個顯著不同在於金融專碩的培養更加強調雙導師制度。目前,金融學碩培養過程中主要是由校內在編導師進行指導與培養,但教育部對於金融專碩的培養,2009年發文明確指出要建立專業學位的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度。校外導師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參與金融專碩的實習與實踐,專案研究與論文的多個環節之中。全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提出在金融一線部門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高階人才應當與校內導師共為導師,共同承擔金融專碩的培養工作。

(三)案例設定與實踐在課程設定中地位更加突出

從以上的培養目標差異可以看出,相對於金融學碩,金融專碩的課程設定上對於案例教學和實踐環節更為注重。作為理論和實踐的有效載體,案例教學有利於掌握理論知識的內涵,對於課堂氣氛的調節大有裨益。通過案例教學,使得金融專碩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具體金融例項相結合,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任課教師通過案例教學獲得的教學滿足感也會得到加強,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金融專碩以後的就業領域主要集中於金融實踐部門,通過加強實踐環節,可以使得金融專碩在尚未完全走出校門,就可以學以致用,將專業金融知識實踐化。相對應的是金融學碩更加強調對經典文獻的閱讀與理解,實踐要求相對較低。

(四)形式的多樣化在金融專碩培養中體現明顯

從學位論文對比來看,按照國務院學位辦的要求,金融專碩論文應當體現多樣化的形式,要求金融專碩在論文中要更加緊密地結合金融實踐,可以採用理論研究、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等形式。無論採取何種形式,主要是要體現金融專碩運用金融理論知識分析與解決具體金融問題的能力。答辯形式也可以採取多元方式,要求答辯組成員必須要有來自金融實踐領域的專家^。與之相對應的,金融學碩的學位論文更突出理論性與思想性,強調方法的合理性,答辯評委來源主要是高校與科研院所。

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專碩的培養更加強調是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更加註重的是解決金融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對於金融專碩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非常看重的一個方面。

三、當前金融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的問題分析

(一)課程結構不均衡,課程體系欠合理

總體來看,各個學校金融專碩的課程設定由於學校的差別而存在差別,但這種課程設計都要遵循國家的基本要求。一般來說,金融專碩的課程體系大致分為五部分: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必修環節(如讀書報告、專業外語、開題報告等)、選修課、實踐環節等。一般整個金融專碩的培養方案35-40學分,從課程結構來看,理論課程一般佔28-35學分,實踐課程只佔5-8學分。從課程結構來看,實踐課程明顯偏少。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金融專碩的培養目標中佔有突出的地位,但目前這種課程設定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定位不相匹配。理論研究固然重要,但金融專碩進行的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偏重於應用創新研究。

金融專碩課程體系的這種實踐與理論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融實踐領域對人才培養的素質與能力要求的實現,進而直接影響到金融專碩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理論課程應當最終是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工具,根據《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設定方案》規定的培養目標,金融專碩的課程涵蓋金融基本理論、金融產品設計與定價,金融風險管理、投資與財務分析等多個層面。由於金融產品定價和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是近年來才興起的金融分支,因而,相應的師資隊伍相對缺乏。有些高校甚至錯誤地認為,如果在專業學位碩士中設定這些課程,不但教學內容相對較難,而且對很多將來在金融一線工作的學生而言會顯得枯燥無味,這造成了理論課程的金融實踐指導性下降。

(二)教材建設滯後,配套師資支援不夠

合理有效的金融專碩教材對於金融專碩的培養質量的提升非常重要。這種教材的建設應當根據金融實踐與課程內容的變化而不斷進行修訂。由於國內金融業發展迅速,金融實踐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在金融專碩的教材建設中,普遍反映出教材的更新速度與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所脫節,滿足不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政策變化較快的證券投資、金融工程領域最新教材尤其欠缺。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從教師的知識儲備、知識結構來看,普遍缺乏實踐型老師。相當—部分教師,學習與教學的過程都完全在學校進行,對於整個金融業務的流程缺乏實踐方面的認識,對新的金融創新工具與衍生產品不敏感,缺乏必要的金融實務操作能力。0同時,高校中金融專碩的任課老師往往也承擔金融學碩的教學任務,兩種不同型別的金融人才由同一教師承擔,造成了任課教師面臨實踐環節知識的更新。此外,由於經費、人員編制、人員素質等問題,使得吸收金融實務操作人員擔任專業課程教學還存在較多的困難。其結果就是教材更新速速變慢。二是由於金融專碩是從2011年才開始大規模發展,目前相關教材正在建設中,這需要一定的週期。在這個過程中,部分金融專碩使用的教材偏重於理論、新的金融案例不夠多,與金融實踐結合不夠緊密。

(三)實踐教學基地支撐力度不夠

作為高階金融應用人才,實踐教學對於金融專碩的培養質量至關重要,是其重要的培養環節,也是區分於金融學碩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各個高校雖然在加強金融專碩的實踐環節上進行了大量工作,但從目前實際實施過程中,實習基地和聯合培養基地的建設仍然是遠遠不能滿足金融專碩教學實踐的需求。沒有實踐環節的加強,金融專碩在進入金融就業市場中競爭力就難以得到體現。現階段,如何建立聘請校外導師的有效機制,如何實現產學研的訂單式培養,按照金融市場的需求設定課程,如何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和聯合培養基地,是擺在金融專碩實踐教學的現實問題。

(四)課程監管與評估機制尚不健全

對於金融專碩而言,對於課程的有效評價與監管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多數高校在金融專碩的課程評估體系方面是有所不足的。如在保障服務方面,許多高校還是將金融專碩培養的定位低於金融學碩,將金融專碩與金融學碩的培養方式相混淆,甚至有的高校將金融專碩作為學校創收的一個專案。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對於金融專碩培養如何更好地符合社會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設計符合金融專碩自身特點的課程體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監管與評價機制H。這種情況的出現將大大影響到金融專碩的培養質量。

四、基於能力框架下的金融專碩課程體系構建

(一)能力與能力框架

能力是為能夠完成某項活動必要條件的各種特徵綜合。金融專碩的能力可以從專業能力和勝任能力的綜合框架分析。專業能力是金融專碩具備的能以學習成果表現的潛在能力,如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專業技能、金融職業道德與職業態度等,是勝任能力培養的基礎。勝任能力是金融專碩通過行動展示出來的在金融工作環境中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完成工作任務4。關於能力框架,相關學者的觀點有所差異,如斯皮爾曼提出的智力結構的“二因素說”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而多因素理論則認為智力結構是由多因素構成的,這些單個因素形成自由組合,進而形成不同的能力。借鑑相關理論,結合當前社會對金融專碩的能力需求,本文采用多因素-能力要素模式,構建一個由知識、技能、職業價值組成的三維繫統的金融專碩的能力框架。

(二)基於能力框架的金融專碩課程體系的改進

1.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創新意識。

基於目前的金融專碩教學的不足,要立足實踐,合理分析學生的需求,強調多種方法的應用。

這種方法是由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模擬實驗、專題講座等多方法所構成的系統。這些將大大提升金融專碩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1)加強案例分析。

為了達到與金融學碩不同的培養目標,在金融專碩的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案例教學。在案例教學中,突出金融理論在金融實踐的應用,收集典型金融案例與相關視訊資料進行案例儲備。同時,將案例教學應用到金融專碩中,可以按照案例-分析-引導-解決的模式與課堂講授內容相互交映。這種方式的案例教學與傳統的金融學碩的案例分析有明顯不同,既可以使得學生增加了對金融現實問題的敏感度,也強化了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把握,而且對於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增加對金融實際問題的思考都大有幫助。

(2)增加課題討論。

金融專碩的學習強調的是學習的針對性。針對金融專碩不同課程的特點和學習進度,任課教師在授課前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要求金融專碩在課前形成有關的學習小組對問題進行分解和分配,進行相關的資料和文獻查詢與收集,指出理論研究和金融實務操作中的問題和不足。在課堂上,可以適當增加專題討論的次數,通過相關的討論,任課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並進行內在理論的講授。這種方式充分體現了金融專碩作為學習主體的特點。這種形式的課題討論,既有助於激發金融專碩的學習興趣與團隊合作精神,也能夠鍛鍊金融專碩對於文獻和資料收集能力的提升,同時對於語言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3)多舉辦專題講座。

通過舉辦高水平的金融專題講座,對於金融專碩的巨集觀金融思維的培養,金融知識面的擴大,獲取最前沿的金融資訊與方法都是很有幫助的。

為了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邀請金融領域的專家時,可以考慮多在從事金融實務中的專家中進行選擇。

(4)強化金融模擬訓練。

由於各個高校自身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的金融業務都進行實習。此時,通過與金融實際部門相關的模擬訓練就變得重要起來。這種模擬訓練將金融理論知識學習、思維的提高,金融技能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激發金融專碩的學習興趣,促進金融實踐技能的提高。如講授證券投資相關課程的時候,可以考慮進行線上的模擬期貨交易操作、股票實驗系統等,這樣就能夠使得金融專碩在加深對於證券期貨知識理解的同時,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為成為應用型金融人才打下基礎。

2.加強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實現金融專碩培養的“無縫對接”。

首先,可以考慮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加強產學結合,實現校企合作。金融專碩要培養的人才不僅僅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更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請進來”主要是可以考慮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多請就職於金融領域的高階管理人員,從而改進金融專碩在實踐過程的不足;“走出去”指的是金融專碩進入金融機構觀摩與實習,進行鍛鍊。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包括將相關一直從事理論研究的高校金融學老師送到金融機構進行崗位鍛鍊,在幫助企業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金融經驗水平。

其次,高校可以與地方企業聯合進行金融專碩的培養,做到資源共享、利益共享。高校可以將自己的師資力量、教學科研資源與金融企業的軟硬體和場所相結合,共同培養高階金融專碩人才。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在實踐中提高金融專碩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且還可以實現企業和高校的雙蠃局面。

3.積極推行雙導師制。

與金融學碩的一個顯著不同在於金融專碩的培養更加強調雙導師制度。校外的專業導師長期從事金融方面的業務,實踐經驗豐富,而實踐能力是金融專碩所需要的。高校應當從金融實踐領域中吸收部分高水平的從業者擔任金融專碩的課程講授與學習指導,聘任為現場導師,構建雙導師型的師資結構。

校外導師更多的是進行金融實踐與論文選題的指導,同時對於部分實踐性較強的金融課程也可以交由校外導師講授。雙導師制可以將校內和校外導師的優勢進行有機整合。金融專碩在雙導師的指導下,通過校內的系統學習與校外的金融實踐,認真吸收不同型別導師的知識和經驗,真正做到將所學到的金融理論知識進行提升,使得自身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推行雙導師制,是多方共蠃的重要舉措。在實行雙導師的時候,可以考慮形成專業培養導師組,由專業教師、兼職教師和業內專家學者組成。培養方案制定、招生面試、案例教學、論文指導等各個環節重大事項,由導師組集體確定。同時,由於具有自身的學科綜合優勢以及與金融單位進行長期合作的基礎,高校同時可以將金融的理論研究、人才培養與金融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金融專碩的培養質量。

4.進一步完善金融專碩的教育督導機制。

金融專碩的培養目標要求不僅具有紮實的金融理論知識,更要求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金融問題的能力。為此,對於高校金融專碩的考核評估機制應當體現出理論性和應用性兩個方面的要求。對於金融基礎知識的考核上,課堂學習仍然是基本的學習模式,相應的考核主要對金融專碩在金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對金融學科前沿的瞭解度上。而從應用性的角度考核,更多地立足於提高金融專碩的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主要通過畢業論文和學生實踐來考評。金融專碩的學位論文的考核應立足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這就意味著其學位論文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金融專碩的學位論文可以是畢業設計、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實證研究等多種形式。

五、結論

(一)金融專碩培養更強調實踐能力培養

能力框架下的金融專碩的課程體系有利於金融專碩的實踐能力培養。然而要使得課程體系發揮最大效應,雙導師制度的實施、教學方法和課程的改革、產學研的進一步結合、考核機制的完善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金融專碩的能力要求是動態變化的

這就意味著能力框架下的金融專碩的課程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短期內可以相對穩定,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變化是必須的。因此,基於能力框架下的金融專碩的課程體系需要進行不斷地革新,以適應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