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

才智咖 人氣:2.52W

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就這兩個方向的就業教育創新給出幾點建議。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

一、師範類方向就業教育創新

市場經濟中“生產”和“消費”的理論告訴我們:消費決定生產的方式和數量。消費促進生產,如果把學校培養出學生比作生產的話,那麼社會對學生的需求就是一種消費。時代在前進,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人才型別的需求也在不斷的改變。生產出逢時對路的“產品”、產學結合是當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來說,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是大部分同學的首選。但是,就當前中國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來看,更重視語言和文學的理論教學,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也很大。相對來說語文教學等實踐方面則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點大學都會用很大一部分時間來開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課程,而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和語文教育學這些實踐性課程則相對薄弱,這就造成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的一個困惑——學不能致用。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

1.優化課程設定

首先應該提倡創新性課程設定。身為母語教學的語文教師,他們是對後代人影響最早,也是最久遠,最深刻的群體,中國的人才是否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教師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因此,教育觀念非常重要。高校漢語言專業必須培養學生的前瞻性、創新性觀念,為中國的創新教育培養一批預備隊員,以便他們把這種精神一代代傳習下去,為中國未來的創新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要優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定,就必須對傳統的“一聽到底”,“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進行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過於封閉,很多同學都帶著“薰”和“浸”的意識在聽課,當然,這種聽課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學教師的學者風範,體會他們滔滔不絕,聲情並茂的講述,但是,很多同學聽完後腦子裡面什麼都沒留下,也從來不思考,自己應該怎麼樣去讓自己以後的學生學到一些東西。所以,優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定,應該把學生納入課堂中來,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真正做到“薰”、“浸”之後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學相長。改革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定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增強課程的人文性品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學生不僅在本專業可以學到關於漢語言文學的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本專業感受到強烈的人文關懷。這對於學生將來步入教師隊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增強課程設定的人文性同時也是為了迴應新課改和新熱點,做到教學聯絡實際,當下國小和中學教學都提倡人文教育,對國小生、中學生實施人文關懷,給學生減壓,所以,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定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對同學自身的發展同時也是社會對教育者提出的要求。二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生納入課堂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學生只要帶“兩隻耳朵”去上課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先把要講授的內容告訴同學,讓同學們預習,然後在上課之前每個學生都要提一個問題,看看誰的問題最具有建設性。

2.提高實踐能力

實踐是師範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他們不僅僅要通過理論性的課程汲取精深的專業知識,還要通過實踐課程掌握紮實的實踐知識。作為一個教者,他必須知道“教什麼”和“怎麼教”,不懂得實踐,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見波”的感覺,學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個好老師。究竟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呢?改變傳統的實習方式勢在必行。老一套的實踐方式無非是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出去實習一個月,這種方式可能對某些同學有用,但是它只是給同學一個實踐機會而已,並沒有在觀念上給學生們一個實踐的轉變,有很多同學並不能適應角色的轉變,等到自己適應老師的角色之後實習已經完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關鍵是從觀念上的角色定位,也就是說讓學生一進大學就有老師的觀念在他心中,在大學四年間,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學生的實習期間。這就相當於每個學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經驗。

二、文祕方向就業教育創新

文祕方向的學生就業方向要遠遠大於師範類的學生,記者、編輯、機關單位的文書等等都比較適合文祕方向的同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但是近年來文祕專業畢業生表面上的供不應求和實際上的就業質量不高,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分析文祕專業學生就業趨勢和就業影響因素,從而提出提高文祕專業學生就業質量的有效路徑,為文祕專業的建設指出努力的方向。從文祕專業就業方向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工作的的共同點都寫作。

小結: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專業技能強,適合市場發展的人才,閉門造車並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產學結合以成為現代教育辦學的宗旨。高校就業教育與教育一樣重要,漢語言為學專業不是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加強就業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為適應當下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就業教育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