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崇尚中華禮儀弘揚優良傳統

才智咖 人氣:4.04K
談崇尚中華禮儀弘揚優良傳統
摘要:禮儀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促進歷史發展、社會文明進步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今,我們應傳承中華禮儀優良傳統,以推進精神文明的建設,加快我國文明、進步及和諧社會的建立。本文試從禮儀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功能的角度,對社會現實交往中,禮儀原則及規範的理論意義及具體實踐作一探析。

關鍵詞:中華禮儀 精神文明

  我國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年,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和繁榮。當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騰飛時期,我們需要從先人留下的豐厚文化遺產中,繼承和發揚中華禮儀優良傳統,以激發當代民族的創造和進取精神,實現對文明、進步、健康、和諧社會的建立。
  縱觀歷史,禮儀對促使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是衡量一個國家及地區興旺發達和文明進步程度的標誌,並能體現一個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隨著當今時代的開放,社會交往日益頻繁,禮儀作為人類社會交往的準則,社會成員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愈來愈顯示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由此,在當今時代,我們全社會需要高度重視禮儀的學習及研究,作為參政黨,應責無旁貸的為禮儀精神的傳承、禮儀在實踐中的運用作出努力。
  一、弘揚“禮儀”精神
  禮儀,作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明的延續,人 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並以禮儀文化的歷史悠久及影響深遠為世界所景仰。我國傳統禮儀,即儒家所提倡的“禮”,它所涉及的範圍極其廣泛,包括其典章制度、宗教、法律,以及倫理風範、生活方式、做人本分。隨著歷史的發展進步,我國傳統禮儀在其延續中不斷揚棄和完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禮儀不僅表現為外在的行為方式,如禮貌、禮節、禮賓等,還具有其深層的精神內涵,即思想道德及品格修養。顯然,禮儀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更合乎人性,並更有利於時代的進步。
  從禮儀的社會功能來看,它雖不同於法律功能具有的強制性,但表現出的自律性、內控性和預防性的功能特徵,其約束作用更廣泛深入、更易於接受,並且對社會個體人格的要求更高。我國現處於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時期,需要倡導禮儀精神,通過“禮儀”的方式,化解種種矛盾、衝突,平衡各種利益關係,創造其互利共贏的局面。審視歷史的發展,不可否認 ,人類生活既要受 自然規律的影響和制約,同時也要受社會規律的影響和制約,社會規律則指道德、法律和禮儀。因而,不可忽視禮儀精神對於當代的重要意義,我們應從民族傳統禮儀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二、遵循“禮儀”原則
  人類社會發展史可謂一部人類交往史。對此,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可見,無論何種社會關係,都必須通過社會交往表現出來。因而,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人們只有遵循禮儀的基本原則,才能實現有效交往,達到預期目的。
  1、“相互尊重”為首要前提。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著名“層次需求論”,為我們揭示了“尊重 ”在人際交往中所佔據的重要位置。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每個人都期盼得到外界重視,注重自我尊嚴的維護,因而唯有做到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和諧 、愉快的人際關係。相互尊重原則,主要指交往中應尊重對方的人格、信仰、習俗、個性及興趣愛好等。當今,此原則已被世界各民族視為人與人交往的道德底線。
  2、“社會道德 ”為基本準則。社會道德是社會全體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從歷史來看 ,作為個體的行為準則及價值取向,是通過社會輿論 、內在信念、傳統習俗的力量,來實現對各種社會關係的調整。因此,作為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約定俗成的禮儀規範,不同於法制規範帶有強制性,必須依靠道德來維護。從某種意義上說禮儀是道德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而道德則是構成禮儀的內在基礎。我國社會處於轉型時期,市場經濟要求的是一種秩序道德觀,即要求個體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條件下求得自身發展。社會道德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共同相處、彼此交往的最一般關係,它維繫著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和紀律 ,我們應當奉行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