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和國小語文教學改革

才智咖 人氣:4.19K
素質教育和國小語文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的提出,為國小語文教學的改革規定了清晰的上位框架。對國小語文來說,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將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滲透、貫穿到國小語文的教學目標中;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必須充分地指向和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是確定素質化的國小語文教學目標。

素質化的國小語文教學目標,必然是多元的教學目標,大體說來,可以分成這樣三類:

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認知體系。這裡不是知識體系而是認知體系。知識體系是客體,國小語文知識體系客觀存在於國小語文的大綱和教材之中;認知體系是主體對於客體的把握。學生應當具備理解、掌握和運用語文知識體系的能力。這類目標是國小語文的核心目標,它是由國家規定並要接受國家和社會檢驗的。

二是一般學科能力。各門學科都有一般學科能力,而國小語文的一般學科能力更具有綜合性和基礎性。其中有的屬於技能,例如能寫一手好字,能說一口漂亮的普通話,能流暢地談話和朗讀,還有蒐集、整理、運用資料的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這種一般學科能力同第一類的認知能力既有聯絡又有區別,而且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說它們之間有聯絡,是它們的相關程度很高,往往相輔相成;說它們有區別,是因為這種能力不等於認知能力。例如播音員朗讀的能力、相聲演員說話的能力特別強,但要他們考中國小語文知識未必考得過我們的學生。一般學科能力是不要考試的,但它們恰恰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尤其是自學能力和治學能力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作為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是動機、興趣、態度、意志等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學習過程是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同時發生、同時發展的過程,兩者相隨相伴、貫穿始終。當然,認知和情感分別承擔著不同的任務:認知主要解決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學生在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時候,必然會有心理感受和情緒體驗,產生願意不願意學、喜歡不喜歡學、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學好的情感和態度。可以說,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決計找不到離開了情感的獨立的認知活動,也決計找不到離開了認知的獨立的情感活動。可是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認知,注重學生能不能、懂不懂、會不會的問題,而對學生的情感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熟視無睹,甚至採取雪上加霜的做法傷害學生積極的情感。目前有許多國小生不喜歡語文,也有相當一部分國小生有厭學情緒,這當然同各科教學都有關係,但國小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沒有激發學生願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實在是難辭其咎的。有人說:忽視情感,是“忘了教育的另一半”,這是各科教學,也是國小語文教學難於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實,認知和情感互為目的和手段。學生願意學、喜歡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積極情感,應當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國小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素質教育和國小語文教學改革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