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類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5W

醫學類方面的研究論文對於醫學人員而言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醫學類的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醫學類的論文

醫學類的論文一

論文摘要:

就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目的而言,二者存在極大的相似性,二者都是從保障公眾健康安全出發,採取有關措施予以集中防治,旨在通過高強度的防護工作,減少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傳染性疾病的感染率。雖然在日常工作中,內容與形式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公共衛生需要統籌各項工作,其工作複雜性會相對較大,而預防醫學則涉及更多的專業性知識,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大,但是二者相輔相成,相容並濟,才能切實完善公共衛生行業,並且為廣大公眾提供更為有效的健康環境。本文中,筆者則主要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聯絡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旨在為廣大從業人員提供更為科學的指導建議,以此完善其工作水平,進而為公眾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公共環境。

關鍵詞:

公共衛生,預防醫學

聯絡分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1],對自身健康質量的關注度也不斷增加,這不僅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的要求,也使得公共衛生服務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而為了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就應該理清公共服務與預防醫學及其他交叉學科的關係,明確從業人員的工作內容與形式,從本質上提高服務質量,才能為公眾帶來更為有效的衛生安全保障。

1公共衛生服務的內涵及現狀分析

公共衛生服務是臨床醫學中較為重要的學科之一[4],是通過評價醫療服務、落實醫療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等方法,來切實促進公眾身心健康的服務模式。具體來說,公共衛生就是通過細化相關監測指標,對醫療機構、各級衛生組織進行綜合考評,監督其工作,促進其進步的有效途徑。而且近些年,國家也對公共衛生服務給予高度重視,從中央到地方,都不斷深化公共衛生服務理念,並積極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杜絕形式主義,以真抓實幹的作風貫徹了服務於民的工作信仰,而且不斷健全相關體制,使得公共衛生服務可以有序開展,極大的解決了公眾的健康問題。

但是就歷史與現實來看,並不存在一蹴而就的改革,也不會有一勞永逸的進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完善程序也將始終貫穿於社會發展的程序之中,因此現階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重大傳染疾病仍然是威脅公眾健康安全的首要問題,在今後乃至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共衛生服務也應該以此為重點,加強防控,來降低其危害性;比如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還很薄弱,並未形成統一的聯動機制,出現問題後不同管理部門仍然存在推諉責任的現象,使得應急處理效力較低,不能妥善提高工作效率;比如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相對薄弱,財政投入、人力投入相對欠缺等。

2預防醫學的內涵及特點分析

預防醫學同樣是臨床醫學重要學科之一,其可謂是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預防醫學主要以環境、人群和健康為基點,並通過基礎科學、環境衛生學、臨床醫學的理論研究結果,來探究環境因素與人類健康的細微聯接,從而將其適用於人類,來找尋相關疾病的防治規律,秉持預防為主的理念,來推進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與進步。

而通過對預防醫學進行深入學習,也可以發現其具有如下特點[5]:①它所涉及的物件不單單是單一的人,還包括以區域劃分的人群,特別是那些尚未患病的人群;②它重視與臨床醫學相結合,提出預防治療有機融合的醫療理念,不單單強調理論的指導意義,還著重進行實踐;③它重視人群、健康和環境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絡,強調巨集觀、微觀統一分析的研究理念。

3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的聯絡

公共衛生服務與預防醫學看似是兩個分工明確、工作方向與內容大不相同的學科,但是二者卻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連線,而且也只有使二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其各自的工作實效。筆者結合既往的工作實踐,對二者的聯絡進行如下闡述。

①公共衛生服務是預防醫學的實踐應用。如果說預防醫學是理論性的研究,那麼公共衛生服務就是實踐性的檢驗。二者的確並不可以混為一談,雖然同樣是為了公眾身心健康,雖然同樣是需要各界大力配合,但是預防醫學更注重研究,研究環境、人群、健康的微觀聯絡,即如何控制疾病發展、如何改善環境、如何確保公眾健康,而公共衛生服務則主攻實踐,採取相應措施,檢驗理論效力,不足之處及時反饋,並進行改正。因此也可以說,預防醫學不論如何演進,都屬於臨床醫學的分支,而公共衛生服務的不斷髮展,使得已然演進成為一種制度,一種保障國民身心健康的必要制度。②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環節。結合相關工作實踐來分析,可以說公共衛生服務涵蓋了預防醫學的部分領域,也就是可以將預防醫學劃分為公共衛生服務之內,但顯而易見,這種說法相對片面,但卻也是可以有效顯明二者間聯絡的有效說法。通過預防醫學的研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傳播與發展,切實達到了防控的效力,因而可以說,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服務重要環節之一,也是保證其工作效力的關鍵。③公共衛生服務與預防醫學都需要互相促進不斷髮展。預防醫學需要公共衛生服務進行有效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則需要預防醫學指引發展方向。二者只有緊密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效力,互相促進,不斷髮展,進而更好的實現科學化。

4結論

公共衛生服務決定著公共衛生工作的廣度,而預防醫學則決定著公共衛生工作的深度,只有廣度覆蓋到公民生活各個方面,深度達到切實防治衛生安全的程度,才能切實發揮二者的實際效力。同時,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既是保障公眾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又是提高我國衛生服務質量的重要基礎,廣大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實踐的工作原則,秉持以民為本的服務理念,這樣才能夠切實理清二者的聯絡,並且能夠在工作實踐中分清輕重緩急,以及不斷對二者的理論聯絡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構建更為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全民健康的崇高理想。

醫學類的論文二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中西醫結合療法對腎病綜合徵的治療價值及有效性。方法 80例腎病綜合徵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僅採用強的.鬆與潘生丁進行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採用中藥處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尿蛋白含量明顯低於對照組(P<0.01), 血漿蛋白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觀察組治療優良率優於對照組(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徵效果顯著,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論文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腎病綜合徵;治療效果

腎病綜合徵的臨床症狀主要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高脂血症的臨床症候群, 可分類為微小病變型腎病及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毛細血管性腎小球腎炎等[1, 2]。而對於腎病綜合徵的治療, 臨床上並沒有非常確切的方案。本次研究於本院就診的40例腎病綜合徵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5年7月於本院就診的腎病綜合徵患者80例, 其中女31例, 男49例, 年齡26~62歲, 平均年齡(42.6±6.1)歲。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兩組患者經檢查確定為腎病綜合徵。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後, 進行各項體格檢查, 並對患者的尿蛋白、血漿蛋白及身體各項指標進行登記。給予對照組患者強的鬆1 mg/(kg·d)[2], 潘生丁120 mg/d(若患者無出血現象可使用低分子肝素4500 μl進行皮下注射), 1次/d, 14 d為1個療程, 若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現象, 給予有效的抗炎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處方進行治療, 具體處方:黃芪25 g, 黨蔘15 g, 炒白朮15 g, 炙甘草10 g, 陳皮10 g, 當歸10 g, 升麻10 g, 柴胡10 g, 丹蔘15 g, 菟絲子15 g, 將這些藥草用水煎熬, 以3∶1的比例(即將300 ml水熬至100 ml左右), 方可服用, 2次/d, 14 d為1個療程。在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 若出現感染現象, 應及時進行感染的治療控制。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後尿蛋白、血漿蛋白含量及各項體徵檢查指標並進行比較。將各項體格檢查指標比較分為優、良、差3個等級, 優:患者的各項體格特徵趨於平穩, 血壓、心電圖檢查及體溫等指標都在正常指標範圍之內;良:患者各項體格特徵基本平穩, 血壓、心電圖檢測及體溫等指標檢查趨向正常值範圍;差:患者的各項體格特徵較入院之前比變化不大,醫藥衛生 血壓、心電圖檢查及體溫指標等與入院之前相比, 幅度變化不大。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7.0統計學軟體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尿蛋白含量及血漿蛋白含量比較 觀察組尿蛋白含量明顯低於對照組(P<0.01), 血漿蛋白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優良率(95.0%)高於對照組(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1, P<0.05)。見表2。

3 討論

腎病綜合徵如若不及時治療, 則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感染、靜脈血栓等), 更有甚者可導致腎功能衰竭, 最常見症狀為區域性水腫[2, 3]。而臨床上針對這一症狀, 通常給予強的鬆等藥物進行治療, 若伴有高血脂則降脂, 嚴重低蛋白血癥則加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療。這類疾病的反覆率高[4], 因此患有此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控制, 而西藥的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肝腎功能逐漸下降, 藥物的吸收也會減弱, 從而患者會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特別是伴有腸胃功能不足患者, 對於西藥的使用, 對身體的損害性更大。

結合中醫治療, 處方中的甘草、白朮可以健脾胃, 而丹蔘可以活血化瘀, 起到抗栓的作用;處方中的其他藥物可以調節機體臟腑的平衡, 達到整體治療、降低藥物毒副作用的效果。本次研究證明, 觀察組尿蛋白含量明顯低於對照組(P<0.01), 而血漿蛋白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P<0.01), 且觀察組治療效果優於對照組(P<0.05)。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徵, 有利於臨床療效的提高, 降低藥物毒副作用, 減輕患者的身體負擔, 有效調節人體的血脂血糖, 提高血漿蛋白含量, 從患者身體病症的多方面進行綜合治療, 減少腎病綜合徵的反覆次數, 減少腎病綜合徵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 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與有關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綜合徵效果顯著, 可減少病症反覆次數,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輕患者痛苦, 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