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怎麼寫

才智咖 人氣:6.44K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怎麼寫?也許沒有寫過的同學不太清楚,下面本站小編詳細為大家講解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怎麼寫?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開題報告文獻綜述怎麼寫

選定課題後,一般需要撰寫簡短的開題報告,撰寫開題報告類似於建築施工前的設計方案,對所選課題的研究目標、方案等所有因素進行可行性論證。開題報告主要稽核選題是否符合選題的基本原則,並對課題研究的意義、可行性、創造性和效益性等進行論證,以確定選題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選題後如不進行系統而規範的論證,就很難檢驗該選題是否科學合理,等到著手做畢業論文時,才發現資料難找或分析方法失當,很難繼續下去。可見,開題論證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避免研究誤入歧途。開題報告是論文撰寫者對自己的論文寫作物件所做的文字說明材料,由選題者把所選的課題的概況以書面形式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開題報告也是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開題報告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研究該課題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目前國內外研究水平、發展動態和趨勢;與課題相關領域前人工作或知識空白;研究目標及擬採用的方案、研究方法和手段;預期結果和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所需研究經費及經濟性(經濟效益)分析;論文工作量及研究工作計劃;選題者本人的理論水平及能力;指導力量等。從結構上看,主要是由四部分組成:1.文獻綜述,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手段,3.參考文獻,4.進度安排。其中文獻綜述是開題報告中的最重要部分。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概括出同類課題若干文章的基本事實、基本觀點和方法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

文獻綜述屬三次文獻,專題性強,涉及範圍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時間性,能反映出這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高的情報學價值。撰寫文獻綜述可以為論文研究工作做準備,掌握本課題情況,明確研究方向,還可以培養畢業生收集整理資料及分析、綜合、評價的能力。文獻綜述一般應包括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現階段主要的理論觀點和技術;本課題的主攻方向;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趨向。文獻綜述一般在1500--2000 字左右。畢業論文的“文獻綜述”的格式多樣,但主要應該從以下 3 個方面進行寫作:

1.前言。主要說明論文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定義以及綜述的範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以及自己引用參考文獻的總體情況,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粗略的瞭解。

2.主體部分。將所參考、引用過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評述,還要闡明資料中的觀點對自己論文寫作的幫助、啟發,從哪些方面做了借鑑、引用。

3.結語。將綜述的主題進行扼要總結,體現出對相關資料和所研究課題的某些見解。寫“文獻綜述”時應做到收集文獻儘量齊全,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因發現許多同學不能很快地掌握文獻綜述的文體形式,甚至有些同學將文獻綜述寫成了讀書筆記摘抄和論文,其實文獻綜述也是有“式”可循的,因此筆者將文獻綜述的“式”總結為常用的模式結構,在教學中,讓同學從模仿開始,首先訓練同學體會寫作該文體特殊形式的規範和程式,對該文體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1. 文獻綜述各部分寫作內容的側重點及其程式用語。

文獻綜述的具體模式結構常常是: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現狀---評述---參考文獻或者:

前言---研究現狀及主要觀點---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與不足--- 參考文獻或者:

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觀點---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與不足--- 參考文獻或者:

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國內研究的綜述---作者對以上綜述的評價---參考文獻……由研究背景、研究現狀、評述和參考文獻構成的文獻綜述,是經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其他模式與此類似,有許多相通之處。下面就以“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與意義---研究現狀---評述---參考文獻”這種模式為基礎,分析每一部分都有獨特的寫作要求、方法和寫作的側重注意事項。

在寫作時,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並學習其中的程式用語。現舉一例:

一、研究背景(主要是介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怎麼樣,還存在著×××××的問題,當前,還有×××××的現實問題需要迫切解決,所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因此,對於該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二、研究現狀。

已掌握的文獻資料顯示,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了相關研究:

(一)×××××××××××××××××××(中心句)×××××××××××××××××××××(文獻支撐句)從遠到近,從大到小介紹研究的背景情況。

(二)對於××××××××現狀和不足的分析。

一是××××××××××二是××××××××××三是××××××××××將同一問題歸類,由重到輕,由大到小地寫。

(三)學者們對××××××××××的意見與展望三、評述(主要寫自己的研究意見,不同意見。)。

(一)我國學者對×××××××詳細的分析。××××××,整體上××××××。這是由於×××××××××(言簡意賅地總體評價,要提綱挈領)。

(二)除了這個原因外,我認為還有幾個原因導致了××××××一是××××××××××××二是××××××××××××三是××××××××××××。

(三)我國學者的現有研究表明,××××(指出問題)。

(四)有學者已經指出,××××××××(可以用對比的觀點亮出自己的主要論點)。

研究背景的寫作。主要說明撰寫本綜述的原因、目的、意義、學術背景、目前狀況、爭論焦點、編寫過程,介紹收集資料的範圍等,使讀者對綜述有一個輪廓性的'瞭解。這部分要寫得簡明扼要,重點突出,字數以 200~300 字為宜。

例如有位同學寫作《中國行政體制改革三十年:回顧和思考》的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 30 年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也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首先扼要簡介現狀,客觀評價成就和問題)當前,中國開始進入社會矛盾多發期,這些社會矛盾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政體制改革在許多方面不到位,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和角色在一定範圍內,在較大程度上存在缺失的現象。(其次,扼要揭示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 因此,回顧我國行政體制改革 30 年曆程,總結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歷史經驗,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最後,揭示研究該課題的意義)。

研究現狀的寫作。研究現狀是文獻綜述的主體,敘述某一時期某一學科領域的現狀、水平和成就。依次綜述各個問題,列舉出各種觀點、理論、方法、資料,並對每一項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列舉歷年來的成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進行推演和論證。研究現狀在寫法上沒有規定的格式,可按事物發展的先後順序層層遞進;或按課題所含的幾個方面(主題)分路挺進;或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哪一種格式,都應在全面系統的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做客觀公正的反映;可根據內容的多少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應層次分明,條理清楚;語言簡練,詳略得當。

研究現狀雖然在寫法上沒有規定的格式,基本寫作思路可分為三塊:第一步,概括。即對所選文獻的研究重點、研究手段及研究結論先進行概括;第二步,分析評價這些文獻研究所作出的貢獻、影響、優點與不足;第三步,整合回顧,提出改進的方向與進一步研究的切入點。

評述的寫作。評述是對前面論述的內容做一個總結,或是提出自己的取捨褒貶,指出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所需的條件;或是提出預測及今後的發展方向,還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結語的作用是突出重點,結束整篇文獻。字數以 200~300 字為宜。例如有位同學寫的關於《關於進一步完善我國選舉制度的思考》文獻綜述的評述部分:

從本課題目前蒐集到的資料來看,雖然眾多學者對於我國選舉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這些研究中也存在著互相矛盾和不足的地方。比如,有很多學者(如肖敏,2008)認為,選民對於選舉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認為選民的“厭選”情緒十分普遍,但是也有學者(如蔡定劍,2002) 則以大量的實證調查和問卷調查為基礎,證實中國老百姓有極大的選舉熱情和民主參與的積極性,有能力搞好民主選舉,而且渴望選舉民主化改革,只是我們的某些人為因素和制度阻礙了他們發揚民主。本課題計劃就此進行分析和探討。

其次,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對於婦女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方面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即使有也只是簡要的一筆帶過,似乎還沒有人對此進行專門的研究。這給本文的寫作提供了一些空間和可能性,本文計劃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拓展和研究。

從例文中可以看到,評述是全面深入系統的專門評述某一方面的問題,對所述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反映作者的觀點和見解,並與綜述的內容構成整體。評述最重要的是寫作者自己對文獻的看法,文獻的長短處、觀念是否有突破之處、對既有的研究增加了什麼,然後把作者自己的研究放在既有知識基礎的某個位置,表明自己研究的視角和方法。

評述常常有自己的固定用語,譬如,“××的研究是×××××××××歷史條件下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是怎麼樣的。(言簡意賅地總體評價,要提綱挈領)圍繞 如 何 建 立 ×××××× , 學 者 們 或 者從××××××角度,或者從××××××角度,或者從××××××的角度對此作了詳細的分析。從本課題目前蒐集到的資料來看,雖然眾多學者對於××××××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這些研究中也存在著欠缺和不足的地方。”

“××××××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搜 集 文 獻 的 過 程 中 我 還 發 現 , 如 何從××××××定位出發,考察××××××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在這一方面應該有更具體的措施。比如怎樣採取相應的方法,×××××× , 這 一 點 也 可 以 納入××××××之中加以研究。這給本文的寫作提供了一些空間和可能性,本文計劃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相應的拓展和研究。”

參考文獻部分是指本文獻綜述引用和參考的文獻。應當詳細列舉並註明篇目、著者、出處等。參考文獻著錄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詢線索。

2. 在教學中有意識訓練學生對文獻的批評、整合的功夫。

在文獻綜述中最常出現的毛病就是文獻缺乏學術性,人云亦云,文獻綜述中聽不到作者自己的聲音,既沒有個人的觀點,也沒有對文獻加以批評和運用,它可能是任何一個人所寫的,文獻綜述變成簡單地羅列文獻。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許多大學生缺乏寫作經驗,多數是第一次撰寫學術論文,對撰寫文獻綜述的知識和技巧知之不多。其次,多數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處在培養形成之中,大學期間主要是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運用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訓練。 最重要的是許多大學生缺乏自信,將文獻視為權威,培根雲:“人們之所以在科學方面停頓不前,還由於他們像中了蠱術一樣被崇古的觀念,被哲學中所謂偉大人物的權威,和被普遍同意這三點所禁止住了。”《(新工具》,商務印書館,1984 年,61 頁)不敢去做前人所沒有做過的整合性工作。其實作為研究者,應該樹立自己在學術地圖上的地位意識,在選題、開題上就要有學術準備,在學術上力圖佔有自己的領地和位置,為自己後續研究建立平臺,在研究中力圖發現自己距權威、專家到底有多遠,相對於他們有什麼差異,且要有問題意識,不要將文獻視為權威,而是將之視為一些有用而且可能錯誤的想法,試著提出不同的看法。

(1)收集文獻應儘量齊全,在文獻整合的基礎上提出問題。

王力先生曾經說:“對於高校學生來說,提出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頭一步。你連問題都提不出來,怎麼談得上解決呢?首先要注意到,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我們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如果文獻過少,量上薄弱,那就難以發現問題。寫“文獻綜述”時,應做到進一步斟酌、收集資料。文獻儘量收集齊全,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只有這樣做,才可以幫助你瞭解前人已經做了多少既有研究,現在別人已經研究到怎樣的地步;一方面避免重複別人已經做過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別人的研究基礎上繼續向前。

(2)講求內在邏輯,理清重輕、主次,排好次序,依據文獻清晰匯出研究的問題。

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複研究的必要了。綜述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要先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有的綜述只是將文獻羅列,看上去像流水賬,沒有作者自己的綜合與分析,使人看後感到重複、費解。 譬如有位同學寫《有關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及現狀》

提出了服務型政府內涵的認識不統一的問題,還有沒有其他學者提出這個問題呢?如果有,就沒有重複的必要。其次應將問題歸類,不然題目大,內容少,說不清楚。例如對產生服務型政府建設中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哪個原因最重,應放在前面,做理論分析,可用“首先”,“其次”,“最後”,揭示次序,按照從遠到近,從大到小,由寬到窄進行羅列分類。再如《論祕書的心理素質》,從遠到近,從大到小,由寬到窄的文獻順序應該是心理素質的界定,祕書心理素質的界定,祕書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祕書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逐步深入去搜求文獻資料,從介紹研究的背景情況,理清研究問題的來龍去脈,清晰揭示研究問題的演進,為自己的後續研究建立進一步創新的平臺。

(3)文獻綜述的結語部分要突出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

文獻回顧,不應只是條列式敘述別人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必須有自己的觀點,要對文獻進行批評,要有整合文獻的功夫。你看了些什麼,學者們都提出了什麼代表性的觀點,研究現狀如何,在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寫作可以接著說(補充、擴充套件、深化),對著說(對比、質疑、商榷、批判),還可以合著說(概括、綜合),還有沒有空白地方,如果有,找出來就是你論文價值所在和寫作的方向,只有說清前人工作的不足,才能襯托出作者進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論價值。

3.總結整合、歸納文獻的技巧和途徑。

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

技巧一:瞄準主流。

一是利用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超星數字圖書館和中外文過刊閱覽室或其他網路資源,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再去尋找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比照不同作者對同一問題的觀點;把持有相同結論的作者放在一起;對方法論部分進行批評;留意觀點之間的分歧;突出經典研究,瞄準主流,同時去查詢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找出該問題演進的方向和變化的趨勢,說明你的研究和以往研究之間的差距;你的研究和文獻之間的整體關係;總結文獻,最後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技巧二:隨時整理。

在查閱文獻過程中隨時隨地做好文獻分類、記錄文獻資訊和藏書地點,必要時做一些讀書筆記。做好文獻閱讀卡片很有必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很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乾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

哲學家培根有句名言,“如果目標本身沒有擺對,就不可能把路跑對。”道路的方向就是指向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記住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說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在做文獻綜述時切忌“竹筒倒豆子”,要學會分類,可以按照主題分類,可以分為理論、經驗、方法三個部分;也可以把相同觀點以及相互競爭的觀點分別討論,以此來敘述理論發展的歷程,作引文時,也不要讓引文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最好在引文的前面說明你對它的評價,在後面說明它的深刻含義,這樣雙管齊下夾住中間的引文,來說明與你研究的相關性以及文獻的長短處、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從而最終找到你自己研究的位置和你的突破之處,為進一步的研究建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