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

才智咖 人氣:8.59K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1

“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計劃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

一、指導思想:

瞭解民族的風俗,傳承民族的文化,弘揚民族的精神。

二、活動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中秋節,知道它的傳說、習俗。

2、通過中秋這個傳統節日,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來弘揚民族精神。

3、讓學生懂得親情的可貴,能融入集體中,促進學生之間的友情。

三、活動準備:

1、歌曲:《但願人長久》。

2、學生事先收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

3、學生進行才藝準備。

4、學生帶好月餅。

四、活動過程:

1、中秋習俗交流。

2、故事交流:《嫦娥奔月》《吳剛伐桂》《月中玉兔》。

3、表演節目

4、朗誦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5、同學分享自己帶來的月餅。

五、活動小結:

“我們的節日—中秋”活動總結

懷著無比輕快的心情,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形成過程,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包括中秋節在內的中國傳統節日,是代代中國人貢獻給世界和未來的文化財富。為了歡慶我國這個古老的傳統佳節,更為了藉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民族傳統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領導的組織安排下,我班成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同學們不僅瞭解到了更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和故事傳說,讓學生對中國這一傳統佳節及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瞭解和熱愛;而且也使同學們懂得感恩回報,對全體學生進行了很好“感恩”教育,從而激發同學們去努力學習,用以報答父母恩情。

這次班會給同學們留下美好深刻的回憶,這次慶中秋主題班會讓我們今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更加友好快樂地相處,使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得到更好的傳承。

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會2

時間: 20xx年9月16日

地點:包頭市第三十五中學八年八班本班

參加人:八年八班班主任及全體同學

主題:我們的節日——中秋節

主持人:焦園園 張柳霏

攝像照相:塔娜

一、準備

佈置好的黑板非常漂亮有月亮月餅小花蝴蝶和兔子 還有我們班會的主題 這預示會有好的開端 。

這是焦園園同學寫的主持稿 。

二、開始

兩位主持人以得體的開場詞開始了本次班會 全班同學熱烈鼓掌 。

首先是孫浩然同學為我們介紹了中秋的起源 還有幾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

具體內容: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樑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具體內容:(選其中之一)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聽了孫浩然同學的介紹大家都增長了許多知識 下面是幾位(王君澤 丁琪)(姚開顏張柳霏)(張乾張格磷) 幾位同學的詩朗誦 讓大家如同身臨其境 美輪美奐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朗誦聲中 。

欣賞完詩朗誦後大家開始討論中秋節的習俗,後來陳陽佳緣同學也為我們介紹了中秋節的習。

有 [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觀潮、玩花燈、猜謎、喝桂花酒等等] 。

還有些特定民族的習俗比如說 [蒙古族: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最後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帶的月餅,這個共享的時刻多麼美好和快樂!

三、結束

老師為我們做了總結 ,我們懂得中秋是團圓的節日 ,我們明白了 ,不管什麼節日都要跟自己的家人一起過,才是好節日!

最後祝願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