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主題班會設計方案合集7篇

才智咖 人氣:1.48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主題班會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主題班會設計方案合集7篇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1

學情分析: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關鍵的。今學期剛開始,我看到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學習上顯得比較被動,我在班級引導學生學習名言,並確立了自己的座右銘,學生學習的動力明顯增強了很多。的確,當一個人充滿自信的從事某項工作他很有可能取得成功。隨著學校自信月活動的開展,班級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班級各項工作有序高效的開展,我在班級召開了“交流名人自信故事”的主題班會,學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原來後進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了,整個班級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班級出現了很好的典型,

自信是一個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在前段交流名人自信故事的基礎上,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讓學生認識到自信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應採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如引進電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同時通過生活中的鏡頭展示使學生對自信有更深的理解。使學生從提供的事例中充分認識自信的重要作用。

活動目標:

1、認識自信的重要作用。

2、瞭解一個人樹立自信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初步學會樹立自信的方法,在對自我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塑造一個自信的“我”。

3、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和優勢,樹立自信,確定正確的目標,自信的為之奮鬥。

 活動準備:

1、學生準備:整理有關自信對自己成功影響大的事例材料;訪問本班同學,瞭解其培養自信的方法。準備《自信之花永遠綻放》的朗誦。

2、教師準備:

(1)對學生的自信狀況進行調查,尤其是對於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可通過談話瞭解造成其自卑的原因。

(2)製作課堂教學中所需的課件。

活動過程:

蘇晨:同學們,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人生路上有自信相伴,我們的步伐會邁得更堅定,更坦然,讓自信伴我們成長,八年級(一)班主題班會“自信伴我們成長” 現在開始。首先讓我們唱得我們自己改編的自信班歌。——“翱翔”(音樂響起,文藝委員唐楨鋅上指揮)(歌詞: 同學們,振作起來!讓自信伴我們成長。加油,為我們的明天而努力,實現我們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要選擇退還是進,我們要做主人去努力的拼搏!我們的未來充滿美好與希望。我們今天在默默耕耘,明天是祖國的棟樑!我們今天滿懷著信心,明天要收穫成功累累的碩果。加油,加油,前進的二.1。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讓我們自信的翱翔!同學們,同學們,快拿出力量,讓我們自信的翱翔!)

蘇晨:同學們唱出了熱情,唱出了自信,唱出了積極向上,敢於拼搏的八年級.一班精神。

劉媛:聽到著嘹亮雄壯的歌聲,讓我想起了不久前剛結束的振奮人心的運動會,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取得了哪些成績嗎?(林秀:獲得了精神文明獎,朱寶軍:還有團體總分第一名,高出第二名八十多分,還有廣播操優勝獎)

劉媛接著說:對,一個自信、團結,積極進取的班集體已形成,自信是我們成功的關鍵,自信激勵著我們不斷向前。

蘇晨:同學們,以前我們組織大家蒐集交流了有關名人自信故事,現在隨著學校自信月活動的開展。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有了自己的自信小故事,下面進入主題班會第一個板塊——身邊的小故事。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愛默生

先請張代鵬同學:

(下)請魏基同學:

(下)請劉琛同學:

蘇晨:聽了身邊的自信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同學談自己的感觸)

劉媛:這三位同學屬於不同的型別,但在他們身上有個共同點:都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我們要滿懷自信為自己加油!(全班都跟著喊加油,加油,加油!)

蘇晨:我們都要為自己加油,讓自信伴我們成長,生活因有自信而精彩,聽了同學的自信小故事。現在再讓我們看一看生活中的兩個場景,進入主題班會的第二板塊(校園多稜鏡)要有自信,然後全力以赴,假如有了這種信念,任何事情十分八九都能成功

——威爾遜

第一個鏡頭:

展示表演:鏡頭一:“誰是自信者?”

(內容)班上舉行文藝晚會,他們是我們班上最能歌善舞的同學,我作為文娛委員當然要請他們在晚會上表演一兩個節目啦。

文:小a,你這麼能歌善舞,能在晚會上為我們表演一個節目嗎?

a:(自卑地)哎喲,我這歌喉和舞姿哪能見人呢,不要叫我出醜啦。

文:班上的同學都很喜歡你的歌舞呢。

a:這是他們抬舉我罷了,我哪有那麼好的才能,而且我也沒有這個膽量, 你還是放過我吧。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2

一、本次主題班會的目的:

讓學生們樹立消防安全意識,瞭解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如何報警,以及在火災中如何自救、互救等消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火災事故的新聞。

2、瞭解一些防火安全知識。

三、本次班會的主要內容

班長:親愛的同學們,火是人類的朋友,它帶給我們光明,推動著人類社會走向文明。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就會造成災難,古往今來,多少無情的火災不勝列舉。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安全防範意識,提高學生的自護自救能力,為此我們準備了這次《防火安全與我們息息相關》主題班會。

(一)通過多媒體展示同學們收集到的有關火災事故的新聞、圖片。

(二)同學們議論,各抒己見。

(三)瞭解一些防火安全知識。

1、著火了,怎麼辦?

發生火情,同學們一定要保持鎮靜。火災初起階段,一般是很小的一個小點,燃燒面積不大,產生的熱量不多。這時只要隨手用沙土、乾土、浸溼的毛巾、棉被、麻袋等去覆蓋,就能使初起的火熄滅。如果火勢十分猛烈,正在或可能蔓延,切勿試圖撲救,應該立刻逃離火場,打119火警電話,通知消防隊救火。

2、怎樣報火警?

(1)牢記火警電話119、沒有電話或沒有消防隊的地方,如農村和邊遠山區,可以打鑼敲鐘、吹哨、喊話向四周報警,動員鄉鄰一齊來滅火。

(2)報警時要講清著火單位、所在區(縣)、街道、衚衕、門牌或鄉村地址。

(3)說明什麼東西著火,火勢怎樣。

(4)講清報警人姓名、電話號碼和住址。

(5)報警後要安排人到街道口等候消防車,指引消防車去火場的道路。

(6)遇有火情,不要圍觀。有的同學出於好奇,喜歡圍觀消防車,這既有礙於消防人員工作,也不利於同學們的安全。

注意:不能隨意亂打火警電話。假報火警是擾亂公共秩序、妨礙公共安全的違法行為。如發現有人假報火警,要加以制止。

3、使用火爐要注意什麼?

(1)在安裝火爐時,同學們要提醒爸爸媽媽,安裝火爐應與床鋪、紙頂棚、木窗框等可燃物保持一段距離。農村使用的磚爐土灶,要遠離柴草。

(2)爐旁不要放廢紙、刨花等易燃物。

(3)烘烤衣物要有專人看管。

(4)掏出的爐渣要等完全熄滅後,倒在安全地方,特別注意不要帶著紅火倒爐渣。

4、點蚊香時需要注意什麼?

夏日的夜晚,蚊子常常令人難以入睡,人們常用蚊香驅蚊。蚊香雖小,但使用不當也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入睡前一定要檢查。

(1)蚊香要放在支架上。支架不要放在紙箱桌面或木製地板上。如果放在金屬盤、瓷盤及水泥地、磚地上,則就安全多了。

(2)不要在窗臺等容易被風吹到地方點蚊香。

(3)使用電蚊香,要放在遠離紙、木桌等易燃物的地面上,不使用時,應該拔掉插頭目,不要使用汽油、煤油和柴油助燃,以防它們猛烈燃燒引起火災。

四、本次班會的效果

通過這次班會課的學習,使同學們瞭解了更多的消防知識,增強了消防意識,提高了自我保護能力,使消防安全常記心中,為建立平安校園奠定了基礎。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3

端午節主題班會教案

X(X)班

活動目標:

端午節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同學們對端午節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掛香包、看劃龍船,從來沒有深入去認識端午節,本活動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深入的去認識端午節。整個活動設計先從端午佳節的習俗切入,讓學生去尋找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動手做香包,以及認識端午節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進而讓學生在吃粽子之餘,關心一下自己,如何讓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劃龍船之餘,也能體會一下團體同心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賽龍舟錄影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活動過程:

一、全體立正、各小隊整隊

二、各小隊長向中隊長報告人數,中隊長向中隊輔導員報告人數

三、出旗、奏樂、敬禮

四、唱隊歌

五、主題活動開始:

(一)端午奇緣話習俗。

學生暢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關的知識和風俗都可以說,可回答下面的問題。

1、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生動地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各種起源故事附後)

(二)外來學生說說自己家鄉過端午的習俗。(班上7位外來學生)

(三)觀看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影。

(主持人):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

龍舟競渡可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 。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錄影。)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影,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嗎?

隊員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六、輔導員講話:

同學們,今天的活動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們表示祝賀。老師高興地看到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強烈的表現慾望以及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少年對資訊、資料的蒐集能力。通過本次活動,我們近距離接觸了端午節,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老師相信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會過得特別有意思。到時候我們再一起來包粽子,表達一份我們對屈原的懷念。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4

 一、班會主題:好習慣伴我成長

二、班會物件:全體學生

三、班會時間:週五下午班會課

四、班會目的:

1.通過本次班會懂得個人的習慣對自己命運有作重要的影響。

2.認可好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長期的自律和心理暗示來規範。

3.通過同學的例項來展示壞習慣是我們進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礙,和好習慣對於學習和生活的積極影響。從而讓全班同學自覺擯棄壞習慣,發自內心願意努力養成好習慣。

4.通過講解、問答、小品、遊戲等班會方式來告知學生好習慣具體有那些?以及我們如何做才能逐漸養成好習慣的具體方法。

 五、班會課前的準備:

1.班主任組織召開班委擴大會,在會上明確告知與會的同學們本次班級班會的主題和具體要探討的內容。

2.班會班會前的準備小組分工,具體分為主持人組、節目組、後勤保障組、資收集組、程式設計組和現場互動組。各個小組的功能在會上都要有具體的佈置。例如主持人組主要負責寫串詞和現場的主持,節目組則負責編排和“好習慣”的養成有關的節目,後勤保障組則負責現場的佈置,道具準備等。

3.班主任在準備期間加強和各個小組的溝通交流,及時把想要在班級班會中體現的意志與各個準備組銜接,反饋以確保本次班會的成功。

 六、班會流程設計:

主持人:

(一)、樑靜賢:(教室已經由後勤保障組佈置完畢)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王雅茹:我們有緣走進了同一間教室。

陳燕:我們有幸成為了同學。

李浩:我們將一起走過中學的美妙時光。

大家一起:這裡將見證我們火熱的青春,讓我們用希望點燃我們進取的動力;讓我們用激情揚起奮進的風帆;讓我們用汗水澆灌成長的樂土;讓我們一起對童年的幼稚和不小心養成的陋習告別;讓好習慣伴隨我們健康成長!

樑靜賢: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七年級一班“好習慣伴我成長”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李浩與陳燕留在主持人的位置其他人暫時退場)

(二)、陳燕:李浩。

李浩:什麼?

陳燕:你知道什麼叫做“習慣”嗎?

李浩:這我當然知道,習慣就是你經常不由自主的、情不自禁的行為。

陳燕:你說得很對,可是你知道習慣有好和壞的區別嗎?

李浩:這誰不知道啊,當然了,比如我就只有好習慣沒有壞習慣。

陳燕:你還真不知道什麼叫謙虛啊,我就知道你有個壞習慣!

李浩:不可能,你說!

陳燕:那我就當著全班同學說了,我就發現你經常咬手指甲。

李豪:你可真是好笑,我愛咬自己的手指甲,又沒咬你的手指甲,這麼多年了也沒見我為此生什麼病,我說這不算什麼壞習慣。

李浩:你還別得意,真要是當你為此生了大病後悔可就來不及了,你可別小看了壞習慣的威力,不信你看:(這時候教室的多媒體開始放映資料小組收集的,(班主任 )關於一些我們認為不起眼的壞習慣給我們的生活造成危害的視訊)

1.開車打手機遭致車毀人亡

2.看完電視不拔下插頭導致的家庭火災

3.不講個人衛生(不愛勤洗手,咬鉛筆,咬指甲)導致的各種疾病

4.長期坐姿扭曲導致的側肩、駝背等

5.不愛朗讀導致的交流困難、英語單詞難記住等

(樑靜賢和王雅茹上來主持,李浩和陳燕退場)

(三)、樑靜賢:看了剛才的短片,可這是把我嚇了一跳,沒想到我們認為並不起眼的壞習慣竟然有如此大的危害。

王雅茹:是啊!大家可不要以為剛才視屏裡的離我們很遠,下面請看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關於習慣的故事。

樑靜賢:請欣賞小品《我這是怎麼了?》

(節目小組出場表演他們已經排練好的節目)

此處略去具體表演過程,簡單交代劇情:

一個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張力,在他的一天中由於自己的壞習慣被各科老師批評,被家長誤解,被同學嘲笑,最後連自己也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不能接受自己,非常煩惱。

(四)、(陳燕和樑靜賢主持)

陳燕:看了剛才的小品,同學們有什麼感想呢?你能說出張力同學煩惱的原因嗎?你能為他想想什麼辦法呢?請同學們給他出出注意吧!

(現場互動小組積極將準備好的問題,疑惑,見解,觀點等向主持人和全班同學提出,以此來帶動現場氣氛,感染同學們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進來。)

現場同學和主持人的互動環節有較強的不可預見性與生成性,所以此環節對於主持人是較大的考驗。

(五)、(王雅茹和李浩主持)

剛才大家的討論可真是十分熱烈,同學們也提出了許多幫助張力走出煩惱的辦法,我也深受啟發,下面我有一個神祕的禮物要送給大家!

(此時教室的多媒體再次播放一段視訊)

此段視訊內容是關於王雅茹(王雅茹同學是本班同學中有著許多好習慣的榜樣)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一天的展示。

李浩:王雅茹同學可以說在我們班的許多方面都能夠成為我們榜樣。下面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視訊,談談你在王雅茹的身上發現了那些好習慣?誰能說說她怎樣有那麼多的好習慣呢?

(由於這個環節是老師和王雅茹單獨準備的,所以現場的互動就完全沒有預演,生成性問題和對主持人的考驗將更加明顯)

現場互動結束後此環節有王雅茹自己來進行小結。

(六)、樑靜賢、王雅茹、陳燕、李浩主持

此環節由上面的四位主持人進行“好習慣我知道”接力。

王雅茹:(禮儀習慣)

(1)尊重長輩,聽父母教導,不頂嘴,講話態度誠懇。

(2)上學或外出回家見到父母、長輩有禮貌地問候,外出時向父母道別,說明去向。(住校生在校須外出時,要請假,並跟班主任說明去向)。

(3)進校第一次見到老師要主動向老師問好,進出校門、上下樓梯遇見老師讓老師先行。

(4)上課回答問題先舉手,跟老師說要起立,進辦公室前喊“報告”。

(5)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不強欺弱,不叫同學綽號。

(6)參加升降國旗,要嚴肅、莊重、衣著整潔。

(7)講話文明,不說髒話。

李豪:(學習習慣)

(1)課前要預習,學會帶著問題聽課。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等老師上課。

(3)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積極思考。

(4)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樑靜賢:(生活習慣)

(1)

按時起床,不睡懶覺。

(2)起床、穿衣、洗漱、整理房間、吃飯行動快速、做事利索。

(3)上學不遲到、放學及時回家,不在路上打鬧,不進網咖、遊戲室、歌舞廳等不健康場所。

(4)講究個人衛生,經常剪指甲,不染髮、不留長髮,不穿奇形怪狀的衣服,穿戴整潔,不穿拖鞋進教室。

(5)積極主動打掃教室、寢室、不帶瓜子、糖果等進入校園,不亂扔拉圾,不亂塗亂畫。

(6)在家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

(7)住校生按時就寢,按時起床,尊重他人,不在寢室裡講話,更不能大聲喧譁。

(8)要準時打掃及整理寢室,確保寢室整潔、乾淨。

(9)注意安全,關愛生命,不攀爬圍牆。

陳燕:(節儉習慣)

(1)用水用電要及時關閉開關,節約用水用電。

(2)愛護桌椅、門窗,不亂攀折樹木花草。

(3)愛惜禮物,不追求穿戴,不跟他人攀比。

(4)愛惜糧食,不隨便丟棄飯菜,節約每粒糧食。

(5)不隨便丟棄粉筆、掃帚、簸箕等教室、寢室用具。

(6)正確支配零用錢,不亂吃零食。

(7)不向父母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

(8)走讀生進出校園要隨時配戴出入證。

(七)、小結反思(班主任)

周老師(我):

看了同學們在班會班會中的熱烈表現,老師也是深受啟發。(此時對剛才在班會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作深入簡要的分析和講解,例如對於好習慣是如何養成,需要我們那些心裡品質等)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曼恩說過:“習慣彷彿像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在我們班會班會即將結束的時候,周老師最想送給大家的話是:“做習慣的主任,不做習慣的奴隸,你們準備好了嗎?從現在開始好習慣伴我成長”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主題:端午話傳統

二、活動背景:現在的國小生對國外的節日瞭解很多,但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僅限於春節、中秋節等幾個節日,為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節日,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積澱,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決定引導孩子們開展“端午話傳統”的主題班會。

三、活動目標:

1、緬懷先人,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在瞭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路、他人經驗等)獲取資訊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4、以“端午節”為契機教育學生學習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偉大精神。

四、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等相關知識。

2.準備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瞭解屈原的歷史資料及詩歌作品。

4.選主持人,師準備視訊及PPT。

五、活動形式:小組合作 詩歌朗誦

六、活動時間:十九周班會課

七、活動地點:五、二班教室

六、活動過程:

一、假設情境,激情匯入

1.放吃粽子、賽龍舟的視訊及照片。

2.引發學生了解相關知識的慾望。

3.主持人引出主題: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同學們對端午節的知識瞭解多少呢,?我宣佈:“端午話傳統”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一、展示

(1)首先由各小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關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及屈原的事蹟。

(2)由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彙報自己收集到的知識,師生交流、彙總,共同學習: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如《九歌》、《離騷》,深入人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等熔鑄著屈原思想光輝和人格精魂的雋永詩句,兩千多年來,影響和哺育著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文人墨客。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吃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餘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每到端午節,人們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二、交流

(1)選取學生代表說出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及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師生交流、彙總

(2)選取代表朗誦李清照《端午》、《九歌》、《離騷》部分詩句,師生評價。

(3)師朗誦《離騷》部分詩句,引起共鳴,師生齊讀,昇華情感。

三、昇華

師進行情景昇華:今天我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及他的作品,就是要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今中國不僅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更需要成千上萬富有高尚愛國情操的仁人志士。我們國小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及希望,更要做一個愛國的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四、拓展:

(1)討論交流:為了明天更幸福,我們應該怎麼做?

(2)師生小結討論交流情況。

七、班主任總結

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的很成功,同學們團結協作,積極參與,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以及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和他的作品,真正接受了一次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更懂得了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努力學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6

一、活動背景:

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基本載體的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動力。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清明、端午、中秋等作為中國的一個個傳統節日,從來沒有被人遺忘。由中宣部等聯合發出的《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實施意見》中指出:“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傳統節日教育納入學校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課堂、進教材。”可見,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是弘揚傳統美德、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載體。因而,學校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根據學生實際,制定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端午節系列活動方案,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對端午節認識與瞭解,用節日的傳統文化哺育他們健康成長。

二、活動目的: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過端午節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學生對端午節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

2、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為了紀念屈原,可以藉端午節,開展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動。

3、端午節也不失為一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好機會,可以與家人增進感情。

三、活動主題:“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

四、活動內容、形式、時間、要求

主持人:韋天會、孔文一

1、班內出好一期“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專題黑板報,班幹部負責。

2、童謠徵集活動。以組為單位展開,每組徵集5篇。

3、端午小報製作比賽。 要求:以“走近端午”為主題製作一份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每組一份,放在班級文化欄中展評。

4、班主任藉助課件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的民俗民風及屈原的愛國情懷。讓每個學生對端午節以及屈原有進一步的瞭解,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及愛國之情。

5、以“育傳統美德,揚愛國之心”為主題,進行故事演講比賽。要求:故事內容可以是端午的由來、學習屈原的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端午民俗氣息的生活故事、可以是自己在端午學習一項技能的小故事等各組推選一個故事參加比賽。

6、全班互動:

(1)同學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識。

(2)開展端午的知識競賽活動。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古詩文的交流或賞析。

(4)談談對端午節以及屈原的感想,說說自己眼中的端午節,以及對愛國主題的擴充套件,進一步深化其意義。

(5)端午節“我為父母剝雞蛋”。

20xx年3月17日

主題班會設計方案 篇7

活動準備:學生分組 記錄用筆記本

活動背景:在班級中存在著不衛生的現象

一、活動形式:學生分組交流及討論

老師提問學生齊聲回答,教師表揚剛撿起垃圾的同學。

二、討論交流

1、師:這位同學因為講衛生愛清潔被表揚,那麼大家還知道我們學校哪裡有不衛生的地方嗎

2、學生生交流與討論,並彙報。

3、討論並思考:這些垃圾從哪兒來?交流答案。

4、討論:我們該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校園、班級,更加美麗、整潔。

三、學生自我檢查

1、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並彙報。

2、教師總結,學生記錄。

3、檢查一下自己能否教師總結的幾條:

(1)認真完成值日工作。

(2)不在在課桌上亂畫,更加不能在教室內外的牆上亂塗亂畫。

(3)汙染。

(4)西的不道德行為。

(5)要養成不隨地吐痰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