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成語小故事3則

才智咖 人氣:3.02W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成語小故事,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借鑑。

經典成語小故事3則

龍山落帽

東晉時。北方豪強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為長江中游政治軍事重鎮,荊州刺史治所終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稱荊州城。其時江陵鎮將,往往擁兵自重,成為左右朝中局勢的重要人物。晉明帝的女婿桓溫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最初不過是一郡守,東晉永和年間。他謀得荊州刺史,將關羽所築城與原有古城聯結,隨即以江陵為根基,掌握長江中游兵權,數次率師西征北伐,於是晉爵為南郡公,官至大司馬,都督全國軍事,權勢顯赫。其弟桓豁、桓衝亦相繼為荊州刺史,鎮守江陵。桓溫死後,他的兒子桓玄嗣為南郡公。桓氏得江陵地利物產,實力雄厚,最終導致桓玄自立稱帝。

話說有一年過重陽節,桓溫照例率領幕僚到龍山登高,飲酒賞菊吃九黃餅,他的參軍孟嘉也在其中。

龍山又稱八嶺山,在江陵西北12公里,東距著名的紀南城5公里,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為南條荊山之屬山,因其山勢蜿蜒宛若游龍而得名。

席間一陣山風吹過來。吹落了孟嘉頭上戴的帽子,他卻渾然不知,依然風度翩翩。桓溫湊趣命孫盛作文戲弄孟嘉。

誰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對答,出口成章,在座的人無不驚佩其才思敏捷。氣質不凡。

於是,孟嘉被視為氣度寬巨集、風流倜儻、瀟灑儒雅之士。

至今,江陵城西北10公里處龍山上還有著名的落帽臺遺蹟,封域高8米,周長144米。

孟嘉落帽成佳話,歷代文人墨客到江陵,沒有不賦詩歌詠的。

李白有《九日龍山飲》:“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醉看風落帽,舞愛有留人。”

孟浩然《九日》:“九日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尋故事,載酒訪幽人。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唐朝宰相令狐楚、宋朝詩人楊萬里在重陽節遊落帽臺後,寫下了“貴重近臣光綺席。笑談重事落烏紗”和“閒門倖免獎烏紗”等詩句。

龍山九黃餅也因此久負盛名,成為傳統名點,千年不衰。

多難興邦

春秋時,楚靈王想稱霸,欲與諸侯結成聯盟,他邀請了晉平公。

平公不想去,他手下一個叫司馬侯的以為不可,他說:“楚國和晉國是兩個大國。楚王現在得意得很,想幹出點名堂,但是結果如何不得而知。陛下不如去看看他想做什麼。他如果能修政德,我們就跟隨他,如其暴虐,他的國人將棄之,那個時候還有誰能與我們晉國相爭呢?”

晉平公說:“晉國的地勢險要,戰馬眾多,如果齊國與楚國多災多難的話,我們就沒有敵人了。”

司馬侯說:“從古至今,憑藉著地勢險要和馬匹多以及期望他國天災人禍的國家,都先後滅亡了。而有不少因為沒有那些優勢而經常處於危難之中的.國家,反而加緊治國,開疆拓土。無災無難的國家,反喪其邦。希望國君能大開眼界,展望未來。”

平公採納了司馬侯的建議,答應了靈王的邀請。

◎成語釋義

國家屢經危難,反而使上下團結,萬眾一心,發憤圖強,繁榮昌盛。

◎故事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出處譯文

沒有那些優勢而經常處於危難之中的國家,反而加緊治國,開疆闢土。無災無難的國家,反喪其邦。

舉足輕重

竇融世代在河西擔任要職。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時,他擔任波水將軍,統率重兵。後來更始帝劉玄滅了王莽,他又歸順更始帝,當了鉅鹿太守。更始帝兵敗後,他無主可依,就聯合酒泉、敦煌等五個郡在河西形成割據勢力,自任五郡大將軍。

河西民風比較淳樸,竇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較寬和,所以境內官民相安,糧食充足,附近的流亡百姓紛紛歸順竇融。一時間,河西五郡兵強馬壯,天下聞名。

後來,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他就是漢光武帝。竇融總覺得自己割據一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很想歸順光武帝,做個青史留名的漢室忠臣。於是他派長史劉鈞向光武帝上書並獻上馬匹。

劉秀得知竇融有歸順的想法,高興得不得了,當下就封他為涼州牧,賞賜黃金二百斤,並讓劉鈞帶一道詔書給竇融。

在詔書中,劉秀指出河西五郡軍民安定,表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這些都應當歸功於竇融的治理之功。他還表示,自己知道竇融功勞很大,所以對他非常思慕。

劉秀特意指出,在他與竇融之間,還有蜀地的公孫述和天水的隗囂,他們佔據土地,一個想爭奪天下,一個則想從戰爭中漁利。在蜀漢相攻的形勢下,竇融歸順何人,對全域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舉足移動一步,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

◎成語釋義

只要舉足移動一步,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常用來比喻實力強大,地位重要,足以使局勢發生變化。

◎故事出處

《後漢書·竇融傳》:“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

◎出處譯文

現在蜀地有公孫述,天水有隗囂,在蜀漢相攻的情形下,將軍你歸順何人,對全域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你要舉足移動一步,就會影響兩邊的輕重。

TAGS: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