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1.49W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1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

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謙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他正言道:“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韓朝宗的人,為人非常熱心,常常幫助一些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韓朝宗,請韓朝宗幫忙介紹工作,信的最後寫道:“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說,恐怕我寫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倆,不夠讓大人欣賞。這個謙虛的年輕人李白,後來可變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詩人呢!從此以後,大家就用"雕蟲小技"來形容寫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時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術而已。

釋 義:雕:雕刻;蟲:指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型。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出 處:《北史·李渾傳》:“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2

成語名稱:明目張膽

成語拼音:míng mù zhāng dǎn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肆無忌憚。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明目:睜開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形容有膽識,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成語來源:《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成語造句: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日本人圖謀侵略中國的野心一天一天地明目張膽起來了。”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明字開頭的成語

明修棧道 明珠生蚌 明察秋毫 明目張膽

包含有明字的成語

明目張膽 柳暗花明 明察秋毫 兼聽則明 柳暗花明 明珠生蚌 明修棧道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3

明目張膽關於這個成語,有兩個小故事。

據《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張耳和陳餘同是秦末魏人,兩人原來是一對好朋友。農民領袖陳勝起義反秦時,他們曾一同投入陳勝的起義軍,幫助陳勝的部將武臣打過勝仗。後來,兩個人的意見不合,張耳降漢,陳餘被漢將韓信戰敗殺死。《史記》記載他們兩人當初去見陳勝時,對陳勝說的一段話道:“秦朝無道.毀滅別人的國家,毀滅別人的社稷,根絕別人的後世,使老百姓疲意不堪,掠盡老百姓的財產;陳將軍您嗔目張膽,不顧萬死,勇敢地公開反對秦朝的苛政。真是叫人敬溉啊!”

據《唐書·韋思謙傳》記載,韋思謙,是唐高宗時的監察御史,為人剛正,直言無忌。他說:身為監察官,如果害怕得罪權貴,不敢揭發黑暗,那就是沒有盡責。當他發現“中書令”褚遂良有賤價強買人家田地的不法行為時,就不管他官高勢大,立即上書彈劾,因為證據確鑿,朝廷不便公開庇護大臣,只得將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過了些時,褚遂良又被調回,恢復了宰相的官職。褚遂良便對韋思謙藉故報復,把他貶出外省,去當一名縣官。有人暗抱不平,前去慰問他,他慷慨激昂地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裡有工夫考慮個人得失?大丈夫必須‘明目張膽’,報效國家,岜能庸庸碌碌,只圖保住自己和一家大小的安全呢!”

這個成語的原意是,有膽有識,敢作敢為。今意則為無所避忌,常用作貶義。

明目張膽的成語故事4

【注音】míng mù zhāng dǎn

【成語故事】唐高宗時監察御史韋思謙上書彈劾中書令褚遂良壓低地價強買人土地。唐高宗貶褚遂良為同州刺史。一年後褚遂良又恢復中書令的職務,他藉機打擊報復韋思謙。韋思謙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敢說敢做,明目張膽地報答國家的恩惠。”

【出處】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晉書·王敦傳》

【解釋】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肆無忌憚

【相近詞】明火執杖

【相反詞】鬼鬼祟祟

【成語例句】

◎ 一些經銷商將被撞的車重新修理一番後,以新車名義出售,明目張膽地損害消費者利益。

◎ 大街上人來人往,眾目睽睽,光天化日,拍花子的不敢明目張膽下黑手。

◎ 在河南農村,就發生過沒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向農民討還土改時分掉的瓦房這樣明目張膽進行反攻倒算的事件。

◎ 十九世紀初的文人還敢明目張膽那樣說。

◎ 高山缺氧明目張膽地襲擊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