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4.66K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1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後,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願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徵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後患。於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徵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並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佔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開啟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鬥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後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衝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佔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2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藉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但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務必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透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但是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晉獻公聽後,便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能夠互相幫忙,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阿!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此刻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明白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3

話說有一天,縣令應郴(chēn)請自己的下屬杜宣來家裡喝酒。酒席設在廳堂裡,倆人面對面落座,應郴給杜宣倒酒,杜宣背後的牆面上懸掛著一張紅色的弓,由於光線的折射,弓的影子對映在杜宣的酒杯中,猶如蛇形一樣。

杜宣低頭一看自己的酒杯,以為真有一條蛇在杯中蠕動,頓時嚇啦一跳。可是應郴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領導倒的`酒不敢不喝啊,杜宣沒辦法,只能一咬牙一跺腳,硬著頭皮把這杯酒給喝啦。應郴再給他倒酒的時候,杜宣就藉故推辭,沒待一會兒就起身告辭啦。

回到家中,杜宣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感覺剛才喝下去的那條蛇好像在肚子裡蠕動,頓時覺得胸悶腹痛,結果一病不起,連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家裡人請啦很多大夫來診治,可都診斷不出病因,病情也不見好轉。

過啦幾天,應郴來杜宣家中看望他,問他是怎麼得病的,杜宣便講啦那天喝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啦他幾句,就回家啦。他坐在廳堂裡反覆回憶,為什麼杜宣的酒杯裡會有蛇呢。

突然,牆上掛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啦應郴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果然,酒杯中有弓的影子,猛一看,確實像是一條蛇在蠕動。應郴這下明白是怎麼回事啦,馬上命人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那天坐的原位上,情景重現,讓他仔細觀察酒杯裡的影子,並對他說,老杜啊,你說那杯子裡的蛇,不過是牆上那張弓的倒影罷啦。

杜宣仔細一看,果然如此,這下他心中的疑慮立即消失,所謂的病也很快就痊癒啦。

是此,杯弓蛇影。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4

三國時期,劉備統率大軍前去攻打漢中。漢中的守將夏侯淵得到訊息後,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聽說後大吃一驚,立刻親自率兵四十萬前往抵禦劉備的軍隊。

夏侯淵知道曹操的援軍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帶兵進攻。劉備的將領黃忠見曹軍前來挑戰,就派大將陳式去迎戰。夏侯尚和陳式交戰了幾個回合之後,夏侯尚便假裝戰敗想要逃走,陳式乘勝追擊。誰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滾下來很多大木頭,砸中了陳式,夏侯淵便生擒了陳式。

黃忠聽到部下的報告後,連忙去和謀士法正商量。法正說:“夏侯淵這個人很浮躁,有勇無謀。我們可以採取步步為營的辦法,激勵軍隊向前推進,然後引誘夏侯淵來戰,從而捉住他,這就是反客為主的戰法。”

黃忠採納了他的建議,將陣地穩步向前推進。夏侯淵見蜀漢軍隊不斷向自己這邊推進,便組織人馬進行反擊,派夏侯尚率軍出戰。結果,夏侯尚與黃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淵非常生氣,出兵包圍了黃忠的軍隊,還破口大罵。可是,任憑夏侯淵怎麼辱罵,黃忠就是不出戰。時間慢慢過去,曹軍越來越疲憊。這時黃忠突然出戰,夏侯淵來不及防範,被黃忠一刀砍成了兩段,曹軍大敗。

後來人們就用“反客為主”來表示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三年級經典成語故事5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晒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按著,他使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致志,也同樣學不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怕著有大天鵝飛來,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一個師傅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後者的成績卻差得很遠。這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這是一個很有教學意義的故事,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丟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麼事情怎樣做得好呢?求學、做事的能否成功,這也是個決定因素之一,故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語,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作輟無常的一種說法。例如一位同學,對於求學很是隨便,學習的時間少,荒廢的時間多,我們便說:他這種一曝十寒的作法,那裡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一暴十寒的意思是: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晒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