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義的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1.28W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學到一些褒義的成語,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褒義的成語故事

褒義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甘拜下風

【拼音】: gān bài xià fēng

【解釋】: 表示真心佩服,自認不如。

【成語故事】:

春秋時,秦國發生糧荒,向晉國買糧,而晉惠公不肯賣給曾給晉國很大幫助的秦國糧食。結果兩國發生戰爭,晉國被打敗,晉惠公也成秦國的俘虜。秦軍帶著晉惠公返回秦國,晉國的大夫們垂頭喪氣地跟在後面。秦穆公對晉國的.官員們說:雖然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們秦國也不會把你們作為俘虜帶回國去。晉國的大夫們紛紛下拜叩頭:群臣在下風,聽到了您在上風頭說的話,希望您說話算數。後來秦穆公果然把他們都放了。甘拜下風由此演化而來。這個成語比喻自認不如,真心佩服。

褒義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改弦更張

【拼音】: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解釋】: 更:改換;張:給樂器上弦。改換、調整樂器上的弦,使聲音和諧。比喻改革制度變更計劃、方法。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見於《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又見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琴瑟時未調,改弦當更張。”下面故事從《漢書》。

西漢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叫董仲舒,廣州(今河北棗強東)人。他學習非常用功,整天埋頭在書房裡學習,書房附近的園圃,兩三年都顧不上看一看。後來,他專治《春秋公羊傳》,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膠西王相。

當時,漢武帝劉徹舉賢良文學之士,請他們對施政方針提出建議。董仲舒說:漢朝繼秦而立,秦朝的舊制度都不適用了。好比琴上的弦已經陳舊不堪,沒法使音調和諧了,必須把它解下來,更換新弦,然後才可彈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後才能把事情辦好。應當更換琴絃而不換,就是第一流的音樂家也彈不出優美的音調來;應當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賢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創造令人滿意的政績。

……董仲舒還向漢武帝建議:“諸不在六藝(即《禮》《樂》、《詩》、《書》、《易》、《春秋》六經)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些,都為漢武帝所採納,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

“改弦更張”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變更方針、計劃或辦法。

褒義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改過自新

【拼音】: gǎi guò zì xīn

【解釋】: 自新:自覺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錯誤,重新做起。

【成語故事】:

漢朝初期,有個著名的醫學家名叫淳于意。淳于意從小就喜愛醫藥,但因沒有名醫指導,醫術不高明。他給人家治病,開的處方往往不靈驗。到了他三十六歲的那年,才遇到了名醫陽慶,並拜陽慶為師。淳于意向陽慶學習了三年之後,醫術十分高明,替人治病,藥到病除。但他喜歡到處遊歷,當了太倉令後,就很少給人治病了,所以有病的人都怨恨他。

淳于意四十歲那年,有人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命令把他押送到京城長安受刑。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她們得知後,誰也拿不出主意來。起程那天,五個女兒只會跟著淳于意走,邊走邊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