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2.53W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1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

一次,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裡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裡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汙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裡,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裡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裡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2

成語名稱:孟母三遷

成語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實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近代

成語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搬家。

成語來源: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2回:“心承孟母三遷教,腹飽陳平六出奇。”

成語造句:陸文夫《文化滄浪宜人居》:“誰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

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孟字開頭的成語

孟母三遷

包含有孟字的成語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3

孟母搬家到學堂

儘管孟子的家搬到集市上也沒有多大的改善,因為孟子又模仿集市上商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也意識到了這個集市的環境對兒子成長也不好,後來孟母就將家搬到了學堂旁邊。也正因為孟子有著超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孟子那就與學堂的學生們一起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深知學習才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心裡非常的高興,於是孟母就決定再也不搬家了。孟母三遷給我們的啟迪就是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為了孩子能夠更好的成長,一定要為孩子選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孟子被後人稱為亞聖

以上就是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了,孟母平日裡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自己除了送他上學之後,自己還親自監督孩子學習,有一天十分調皮的孟子逃學回家被正在織布的母親發現了,孟母十分的生氣,就拿起剪刀將好不容易織好的布給剪了,孟子看到母親的舉止非常的害怕,立刻跪在了地上聞母親為何剪了布,孟母責備道:“你學習就和我織布一樣,學習必須是通過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穫,而我織布也是一樣的道理,織布必須通過一線一線來織,你如果以後在偷懶,半途而廢的話,就像這被剪了的布一樣,好不價值”,孟子通過母親的敦敦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發憤圖強,專心讀書,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所以我們不管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不應該半途而廢,貴在堅持。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4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少年喪父,母親一人將他拉扯大。

在他小時候,他家住在墳墓旁,孟子總是模仿這些前來掃墓的人,孟子的母親覺得住在這裡對他的成長不好,就搬到了集市上,住在集市附近,他在這裡又學習起商人做買賣,孟子的母親覺得這裡也對孟子的成長不好,他們又搬到學校附近,這裡的學生飽讀經書,孟子想他自己也應該這樣做。“功夫不負有心人”,孟子終於成為了戰國時期的思想家。

讀完《孟母三遷》,我深深感受到——父母是我們的嚴師,他們的嚴管對我們的未來大有好處。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一片苦心。

孟母三遷成語故事5

最近,我讀了一個成語故事——《孟母三遷》。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一個好的環境學習,她就搬家連續搬了兩次之後,終於在第三次搬到了學堂附近。後來孟子就在學堂裡認真學習。我讀了這個成語故事之後,我很感動。孟母為了兒子的前途連續搬了三次家,多偉大的母愛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孟母一樣的母親,也有很多像孟子一樣的孩子。我們的母親為我們費盡苦心,操碎了心。

所以我們要理解媽媽問啊、望子成龍的苦心。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不要讓母親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