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圍棋有關的成語故事:舉棋不定

才智咖 人氣:1.14W

【成語】: 舉棋不定

與圍棋有關的成語故事:舉棋不定

【拼音】: jǔ qí bù dìng

【解釋】: 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舉例造句】: 對於“逃匿”震南村中,拒不從命的小小的胡杏,他們卻是舉棋不定。 ★歐陽山《苦鬥》七十八

【近義詞】: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反義詞】: 斬釘截鐵、當機立斷

燈謎】: 最慢落子的下棋人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猶豫不決

【英文】: hesitate about(or over)what move to make

成語故事】: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關於圍棋的確切記載見於春秋時期《左傳·魯襄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559年,衛國的衛獻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孫林父和亞卿寧殖發動了政變,推翻了衛獻公的統治,改主衛殤公為君,獻公不得不逃到齊國去避難。

十二年後,寧殖的兒子寧喜當上衛國的左相,而衛獻公也在齊國的幫助下佔據了夷儀這塊地盤,並開始圖謀恢復王位。衛獻公派人找寧喜談判,要求他廢黜衛殤公而擁戴衛獻公,並把復位後讓他獨掌國家大權為條件。寧喜猶豫再三,還是同意了衛獻公使者的勸說。衛國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這件事,他說:“寧喜看待國君還不如下圍棋,日後定不能倖免於禍難。下棋的人舉棋不定,就不能勝過對手,更何況安置國君這樣重大的事情都難以下定決心呢?九代相傳的卿相,到寧喜這裡就要滅之,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寧喜後來果然被殺。這則有關圍棋的最早的確切的記載文字,同時也記載了成語“舉棋不定”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