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成語故事作文300字彙總5篇

才智咖 人氣:2.54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作文300字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成語故事作文300字彙總5篇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1

戰國時期,楚頃襄王有一位大臣叫莊辛。

那時,楚國早已失去霸主之風。國君頃襄王整日不理財政,終日只顧享樂,把朝廷之事都交給寵臣處理,朝中的良臣看出楚國必亡就都四處逃難。此時,朝廷僅在的良臣大夫莊辛心裡十分著急,於是便規勸頃襄王。頃襄王非但不聽,還把莊辛在朝廷的官職給撤了,莊辛只好隱居起來。

後來·,秦國攻打楚國,楚國敗,此時秦國想講和,頃襄王認為可信就同意了。可是頃襄王剛到秦國就被秦王抓了起來,秦國要楚國十二座城池做贖金,頃襄王因為害怕秦國而同意。頃襄王回到楚國後就立即遷都到城陽郡。與此同時楚國衰敗的勢頭非常猛,頃襄王無能為力。這時,他又想起了莊辛,於是趕快派人去找莊辛。

莊辛回朝後,頃襄王立刻向他請教治國的方法。莊辛給頃襄王講了一個故事:“衡山上有一個牧羊人,有一天晚上,一隻狼從牧羊人沒有注意的羊圈的洞裡偷了一隻羊,牧羊人早上起來才發現,於是立即把洞補好了。”講完後莊辛又總結說:“大王可以向這個牧民一樣,誰讓吃了虧,但是隻要補好這個洞就能避免羊的丟失。”

楚國頃襄王聽了後又振作起來,開始管理朝政,雖然楚國沒有復興,但是頃襄王在位剩餘的'幾年,楚國確實好了很多。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2

古時候有個人,希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的快點,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一天,他終於想到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裡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兒子說:“可把我累壞了,力氣沒白費,禾苗都長了一大截。”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跑到田裡一看,發現禾苗都枯死了。

這是我們小時候的聽的故事,當時只是覺得好笑,現在看來,很多事情往往你認為只要方向對了,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些,成功就只是時間問題。但往往有些事情慾速而不達,就像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恨不能一日千里,鶴立雞群。結果適得其反,你著急又上火。孩子反而不溫不火,自有節奏。由此,還不如順其自然,萬物自有其宗。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3

餘音繞樑

我國古時有一位善歌者韓娥,韓國人。一次她經過齊國,因路費用盡,便在齊國都城(臨淄,今屬山東)的雍門賣唱籌資。韓娥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十分動人。這次演唱,轟動全城。唱完以後,聽眾還聚在雍門,徘徊留戀,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韓娥,請她再來演唱。

可是旅店老闆卻對韓娥很不禮貌,韓娥忍不住放聲大哭。哭聲悲傷悽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動得流下淚來。由於韓娥的歌聲,婉轉動聽,唱完以後兩三天,似乎還有遺留的歌聲,在屋樑間繚繞飄蕩,一連三天,大家都難過得吃不下飯。當人們聽說韓娥已經出城離去時,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韓娥不便違拗百姓的要求,便回來為大家繼續演唱了一次。聽眾很高興,幾天來的悲傷情緒一掃而空。 《列子·湯問》在描寫這一情節時說“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從此,人們稱讚歌聲或音樂的美妙,餘音不絕,就常用“繞樑三日”來比喻。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釋讀】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4

如膠似漆[rú jiāo sì qī]

像膠和漆那樣粘結,形容感情難捨難分,多指夫妻恩愛。

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學問很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一個叫陳重。

他們一塊到京城去考試,結果雷義上榜了,陳重卻名落孫山。

雷義覺得陳重的學問其實比他好,卻沒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

刺史當然不會答應;雷義就躲在家中裝瘋,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職了。

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去考試,這回兩人同時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選為尚書郎,而成為同事。

當然,鄉人見到兩人的友誼深厚,都讚歎的說:“膠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十分的牢固,但卻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情誼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保持這種珍貴的友誼,更是重要。膠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堅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義和陳重深厚的友誼,比膠漆還要堅牢,實在是令人羨慕!於是,後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膠漆相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友誼的牢固,如膠似漆,不能分離,就像古詩中曾經說道:“把膠投到漆中,有誰還能把它們分開呢?”

成語故事作文300字 篇5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在家中的院子裡養了許多隻猴子。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橡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之間竟然能交流溝通了。

幾年之後,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又碰上糧食欠收,所以老人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

於是,一天,他和猴子們商量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從今天開始,食物必須節約著吃。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四顆橡子,你們認為怎麼樣呢?”

猴子們聽到老人的這番話,非常生氣,都認為早上怎麼少了一個?於是,紛紛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竄來跳去,貌似是在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分配情況的強烈不滿。

老人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這樣吧,我每天早上分別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總該可以了吧?”

這群猴子們聽了,覺得早上的橡子數量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比晚上的多,就換了另一番模樣,紛紛高興得在地上翻滾起來,認為自己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