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誕生的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1.37W

大家都知道哪些在戰國時期誕生的成語呢?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以供參考!

戰國時期誕生的成語故事

1.手不釋卷

【釋義】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語出】《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人物】三國時,呂蒙是吳國的大將。呂蒙作戰勇猛,平時卻不肯讀書。孫權勸道:“你讀點歷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孫權道:“漢先武帝從前行伍出身,卻'手不釋卷’。”從此,呂蒙勤勉自學,受益匪淺。

2.韋編三絕

【釋義】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語出】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3.墨守成規

【釋義】 原意是墨子捍衛自己的智慧和勞動果實,原為褒義詞,不過由於歷史原因,變為了貶義詞。比喻固執守舊,不思改革進取。

【語出】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鍾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人物】墨子,名翟(dí),戰國初期宋國國都(今河南商丘)或魯國(今山東滕州)人,主張人與人平等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魯班,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漢族,東周魯國(都城山東曲阜,故里山東滕州)人。

魯班進攻,墨子守城,連攻了九次,墨子都贏了。

但是魯班並不認輸,他說:“我已經知道對付你的辦法了,只是我不想說出來。”墨子也說:“我也知道你會用什麼方法來對付我了,只是我不願意說罷了。”楚王故作不解地問墨子:“先生理解魯班的意思嗎?”墨子正氣凜然地說:“我當然理解——那就是把我殺掉!他以為這樣做宋國就沒人守城了,就可以一下子攻下宋國。不過,我早已經叫我的三百多個學生運載著我的守城器械到宋國去了,他們正等著你們呢!你就是把我殺了,也挽救不了你們的失敗。”接著,墨子又嚴肅而高聲地說:“你們到底打算怎麼辦?”楚王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們取消攻打宋國的計劃。”這時墨子才帶著勝利的微笑,告別楚王而去。

人們把墨子守城的規則稱為“墨守成規”,後來表示思想保守,堅持按老規矩辦事,不肯改變。

4.病入膏肓

【釋義】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後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語出】《左傳 成公十年》:“醫生;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人物】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來。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