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農村創業的十大好專案推薦

才智咖 人氣:2.28W

1、淡水小龍蝦

2015年農村創業的十大好專案推薦

淡水龍蝦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的營養滋補食品,它日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目前市場上價高俏銷。淡水龍蝦除營養豐富外,還具有四個特徵:一是體大肥美。一般個體重100-200克,最大個體可達300克左右;二是生長快,產量高,當年放養當年即可收穫,每畝水面可產鮮蝦400公斤左右;三是適應性強。在水溫3-35℃之間均能生存;四 是食性雜。既吃動物性餌料,也吃人工配合餌料和腐殖質。因此,人工飼養淡水龍蝦前景廣闊。

2、養蛇

熊昌海帶動鄰里鄉親致富的事蹟,在秭歸縣內廣為流傳。年初的經濟工作會上,他被表彰為全縣第三批“十佳”創業之星。登上領獎臺,熊昌海萬分激動。他表示,一定成功走出養殖與深加工結合的路子,把這個特種養殖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計劃養蛇1萬條,實現銷售收入100萬元。”熊昌海說。對於省級貧困村、全村僅707人的廟河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喜訊。可以預期,它將極大地推動青蛙、鵪鶉、仔雞等養殖業的發展。

但熊昌海的夢想,遠不止此。他拎起一個塑料袋,裡面裝的全是輕薄如紙的蛇蛻。“這蛇蛻也是藥廠高價收購的產品。”除此之外,蛇膽、蛇油都是貴重的生物產品。

“今後,最大的願望是能夠與大學或企業的科研機構合作,走深加工之路。”他侃侃而談,深加工的專案很多,可把蛇進行分割,蛇肉可加工成美味佳餚,蛇血、蛇膽、蛇鞭可製成酒藥,蛇皮可製成皮具及樂器,蛇油可製成高檔護膚品、化妝品,蛇清提取成抗毒藥。在熊昌海看來,蛇的全身都是寶,把蛇變成金,關鍵靠科技。

“深加工的前提是養殖規模要上來。”在熊昌海的計劃中,露天蛇場的規模至少要達到年養蛇5萬條。而現在只能養1萬多條。

為擴大養殖規模,他熱心收徒傳藝。沙鎮溪、兩河口、梅家河、茅坪等4個鄉鎮,正在他的指導下興建養蛇基地。

“今年,將註冊商標,找相關部門批准深加工手續。”熊昌海滿懷信心地說,只要敢想,一切願望可以實現。

3、網箱養殖“長吻鯢”

提起“長吻鯢”這種生活在淡水的名貴經濟魚種,很多人只知道它肉質肥嫩鮮美、高蛋白低脂肪,卻不知道它也是水產養殖戶的“致富”法寶。中山橫欄鎮的水產養殖戶李樂迎,就用網箱在西江邊養殖“長吻鯢”,月入達2萬元。李樂迎介紹說,他在西江邊利用長、寬、深分別為6米、4米和3米規格的網箱養殖長吻鯢,1 箱放養規格為1―2公斤/條的成品魚1500公斤,養殖約需3個月時間。養殖成熟後,“長吻鯢”可賣至56―64元/公斤,扣除成本每公斤利潤約為40 元,1箱就可盈利6萬元,每月可收入2萬元。

4、養殖大鯢

“娃娃魚對環境要求高,但養起來不費力。只要掌握了關鍵技術,肯定賺大錢。”13日,竹溪縣匯灣鄉秦坪村村民李友志,一邊給仿生態池裡的大鯢投食,一邊與前來參觀的遊客聊著,很是得意。

李友志曾在江浙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一些創業資本。2009年底,他了解到養殖娃娃魚可致富的資訊,立馬決定回鄉試試。他買來大鯢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購回電腦上網查閱資料,又跑到鄰縣、鄰鄉考察取經。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春天,李友志請來泥瓦匠、鄰縣大鯢養殖“專家”,開始為娃娃魚建“生態家園”。

“養殖娃娃魚頭一兩年是不斷投入期。”李友志介紹,“截至前年底,已投入20餘萬元。目前,餵養大鯢700餘尾,最大的一尾有10多斤。”去年,他出售商品大鯢純收入達10萬餘元。

創業初成的李友志,不忘帶動鄉鄰共同致富。在去年村級兩委換屆時,他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今年,他計劃組建秦坪大鯢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竹溪地處大巴山,境內山高林密,氣候溫潤,且自然水豐富。近年來,縣裡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優質水源,積極探索和引導農民養殖大鯢脫貧致富。該縣於1998年成立大鯢研究所,2004年人工繁殖孵化大鯢成功。

百花齊放春滿園。目前,像李友志這樣的大鯢養殖專業戶已超100戶,累計年產值達 2000餘萬元。

5、養殖蟲子雞

蟲子雞可不一般,不僅雞肉營養鮮美,就連餵雞的黃粉蟲也渾身是寶。創辦養殖戶、合作社,帶動農戶,實行飼料、雞苗、疫苗統一配置。還可養殖山地雞、萬源黑雞等,營養價值高受顧客歡迎,銷路才不會差。據瞭解,一隻萬源黑雞的純利潤在10元左右,如果養上2萬隻,一年的收入就是20萬元,甚是可觀。農村發展養殖業要找準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種養殖技術,確保產業的效益,才能達到增收的效果。

6、綠殼蛋雞

綠殼蛋雞的特徵為“五黑一綠”,即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內臟,極具滋補價值,更為奇特的是所產蛋為綠色,蛋白濃厚、蛋黃呈桔紅色,含有大量的孵磷脂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為世界罕見珍禽,目前綠殼蛋市場售價每枚在1元-1。8元左右,商品雞40-60元/只,現國記憶體欄極少,正是搶先發展的好時機。

7、竹鼠養殖戶均獲利4萬元

近年來,柳城縣大力發展竹鼠養殖專案,現已初具規模,全縣1800戶農戶飼養種竹鼠4萬隻,年出售商品竹鼠48萬隻,年產值8256萬元,年利潤7056萬元,平均每個養殖戶獲利近4萬元。

竹鼠食性潔淨,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屬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食品,市場供不應求。竹鼠養殖飼料成本低、投資少、回報率高。每飼養一隻母竹鼠,平均年產幼仔12只,飼養四個月後出欄,每隻商品竹鼠平均體重2公斤左右,每公斤市場售價80多元,而每隻商品竹鼠的飼料、人工、藥物等成本僅為25元左右,平均每飼養一隻母竹鼠可獲利潤1800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該縣馬山鄉是養殖竹鼠最為集中的鄉鎮,成立了兩個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種鼠發放及商品竹鼠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模式,帶動農民發展竹鼠養殖。目前,該鄉共養殖種竹鼠2萬隻,年出售商品竹鼠24萬隻,年產值4128萬元,年利潤約為3528萬元,產值及利潤佔了全縣的“半壁江山”。

8、發酵床養豬每頭增收節支50元

發酵床養豬技術具有節省用水,提高豬群抗病能力、豬肉品質及實現“零排放”等優點,是一種節本增收的養豬新技術。

據瞭解,豬圈裡的生物發酵床是按比例一層層地填充稻殼、木糠、藥粉等混合乾料,厚度達到80釐米以上。整個豬床七成是稻殼和木糠等乾料填充物,三成是水泥地板,其他的裝置跟傳統豬欄一樣。它的好處有三:一是實現零排放。通過給豬投喂配方菌物和在發酵床乾料中按比例投放菌物後,發酵床微生物可以把生豬排洩到乾料中的屎尿臭味消除,變常規養殖場裡的臭氣熏天為無色無味無臭;二是減少人力水電等成本。每天豬圈裡不再需要水沖洗,乾料產生的熱度可以保持豬圈乾燥和溫度需要;三是投入成本低。發酵床下的乾料是每出欄一批生豬翻攪一次,一用3年。

貴港市通過實施發酵床養豬技術推廣示範,使仔豬成活率提高2-5個百分點,減少藥費超過八成,節水九成以上,每頭生豬可增收節支約50元。

9、養殖鮑魚

每年進入10月份,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島的漁民家家戶戶忙著打撈鮑魚、賣鮑魚;碼頭上每天都有來自外地的車輛前來收購鮑魚。鮑魚的收購價格1公斤一般在120元左右,到廣州大概賣220元、240元。正宗南日鮑煮後發胖,吃下去脆脆甜甜的,跟其他鮑魚不一樣,因此總是比別地方鮑魚貴,1公斤差不多貴 20元左右。

儘管價格高,南日島的鮑魚總是供不應求。2007年全島共賣出3000多萬個鮑魚,收入達到5億多元,佔南日鎮經濟收入的60%,島上不少漁民因為養鮑魚都變成百萬富翁。然而在十年前,當地很多老百姓根本都沒見過鮑魚,有人甚至還把鮑魚形象地稱為“牛眼睛”。

以前當地野生的鮑魚只有幾個。1998年,村民魏九富卻從大連引進了5萬多個鮑魚苗要在南日島養殖,引起不小的轟動。魏九富帶頭進了鮑魚苗,一養就成功了。原來,鮑魚適合生長的水溫是攝氏10~28度,南日島的海域水溫合適;除此之外,這裡水流急,沒有工業汙染,各項指標都非常適合養鮑魚。魏九富的5萬多個鮑魚一年半後就能上市了,因為當時當地吃鮑魚的人還很少,於是魏九富把鮑魚拉到了大連去賣,賣出的價格大出他的意料:1公斤能賣到640元。5 萬多個,他賺了50萬元。這訊息迅速傳開,於是島上不少原來養海帶、紫菜的漁民都紛紛改養鮑魚。

南日島本來以海帶、紫菜養殖為主,魏九富發財後的.短短三年時間,南日島30%的漁民都養上了鮑魚,養殖面積一下子擴大到80畝海域;養了鮑魚後,他們就直接用海帶、紫菜等來喂鮑魚,三天喂一次,節省了不少飼料成本。但是當地沒有鮑魚育苗場,只能到大連去進苗,路途遙遠,鮑魚苗經常在半途就死了。儘管鮑魚苗事先打了包,但有時遇上飛機晚點就會缺氧而死,一旦死亡就造成幾十萬元、幾百萬元的經濟損失。看到運苗的高風險,劉志清等人就想到自己培育鮑魚苗。 2003年春,他們決定到大連去請技術人員來育苗,可跑了幾趟都沒有技術人員願意跟他來福建。這時,劉志清就把薪酬提高一倍。鮑魚苗培育場技術員林河春看到劉志清開出的條件,決定到南日島來試試看。林河春到了南日島後,就用當地的皺紋盤鮑魚為母本,以日本盤鮑魚為父本,雜交出本地的鮑魚苗。這種苗因為整個繁殖過程都在島上進行,成活率高,並省去了高額的運費,很快就吸引了養殖戶前來購買。鮑魚苗賣得快了,林河春的提成就高了;2006年,他所在的育苗場一年就賣出價值500萬元的鮑魚苗,他的提成也非常可觀,差不多五六十萬元。高提成很快吸引更多的技術人員前來南日島育苗,短短的兩年時間,南日島的鮑魚育場就達到三十多家。如今養殖戶們不再需要到外地進苗,養殖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由於南日島的養殖環境非常適合鮑魚的生長,2007年9月,南日島的鮑魚獲得“國家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的正式批准,在市場上更受歡迎了。僅僅10年時間,南日島就從過去一個不養殖鮑魚的小島發展成鮑魚、鮑魚餌料一條龍養殖的島嶼,與鮑魚有關的產業,2007年產值達到8億元。

10、黑山羊

靈川縣靈川鎮民治村奉有才,於2006年投資7000元進行黑山羊雜交飼養,當年就獲利7000多元,一直到2009年,每年獲利翻一番。他說,是高額回報讓他信心倍增,不斷擴大規模,從原來的18只,發展到存欄110只。目前一直保持這個存欄量,今年上半年他出售種羊37只,收入3萬餘元,預計全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

近年來,靈川縣依託良好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積極推行種草圍欄圈養山羊模式。目前,全縣山羊飼養量4萬隻,預計年出欄山羊2萬隻,實現產值900萬元,山羊養殖戶平均增收5000元。

靈川縣原有養殖品種以本地山羊為主,體型小,生長速度慢,產肉率不高。該縣水產畜牧部門從外地引進南江黃羊、簡陽大耳羊、波爾山羊等良種公羊與本地母山羊進行雜交,提高肉羊的生長速度和個體重量。同時,該縣組織引導有一定經濟和技術實力的養殖戶引進良種母羊進行繁殖飼養,從整體上提高羊群的品質和生長速度。目前,全縣良種覆蓋率已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