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了

才智咖 人氣:1.64W

政策是國家政權機關、政黨組織和其他社會政治集團為了實現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與意志,以權威形式標準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鬥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了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了 篇1

5月13日,政府網公佈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實施彈性學制,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援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這意味著,大學生未畢業也能創業了,有沒有覺得“錢”途就在眼前?不過很多學生也很犯愁:沒有創業資金,怎麼辦?

為了解決大學生創業資金難題,《意見》中也明確提出:

1、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

2、各高校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

3、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

4、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

5、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

其實除了上述資金來源以外,也可以尋求貸款。據悉,為了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很多地方政府、銀行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個人貸款額度最高可達十萬,貼息期限最長達兩年。

另外,有大額資金需求者,也可以考慮用自己或他人名下房屋作抵押申請抵押貸款,此項貸款最高額度可達房屋評估值的70%,最長期限達10年,可有效緩解資金壓力,但前提是借款人提供的房屋符合抵押條件,自身需具備按時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了 篇2

大學生創業的春天: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編者按:20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鉅。

自十八大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了各級政府的關鍵詞。日前,大學生創業再迎新利好政策。

昨天(5月13日),政府網公佈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實施彈性學制,允許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援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

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49萬人,大學生就業壓力持續增加。在大學生群體中,儘管相當多人具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但實際的創業率卻很低,這其中主要是因為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創業者輸送的“落地”和“實現”環節還存在諸多瓶頸。

分析指出,此次出臺《意見》,從加強創業教育、優化創業環境等角度為大學生提供政策支援,再度體現了我國從政府層面鼓勵創新創業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高校將設創業必修課 多種方式強化實踐

據瞭解,20xx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749萬,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鉅。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實踐平臺短缺等問題不容忽視。

按照總體目標,我國20xx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xx年取得重要進展,普及創新創業教育。到20xx年建立健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使投身創業實踐的學生顯著增加。

“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要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這是國務院辦公廳13日釋出的《意見》當中的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各地區、各高校要聘請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形成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

《意見》強調,各高校要加強專業實驗室、虛擬模擬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各地區、各高校科技創新資源原則上向全體在校學生開放,開放情況納入各類研究基地、重點實驗室、科技園評估標準。鼓勵各地區、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作為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好一批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創業示範基地、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和職業院校實訓基地。

同時,要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創新創業實訓教學體系,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擴大覆蓋面,促進專案落地轉化。舉辦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辦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支援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重點支援新興產業

今年以來,李克強總理已經多次鼓勵大學生創業創新。

在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李克強總理給清華大學的學生創客回信,強調“青年願創業,社會才生機盎然;青年爭創新,國家就朝氣蓬勃”。5月7日,李克強到訪中關村創業大街,與正在接受創新創業培訓的學員們交流,鼓勵賣牛肉米粉的大學生創業者。

事實上,在大學生群體中,確實有相當多人具有很高的創業熱情,但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實際的創業率卻很低。

以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為例,據調查,大學生具有創業意願的比例本科、專科分別為50.1%、72.0%,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比例不足1%,明顯低於全國2%的平均水平,表明儘管廣東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但是很多人最終未能落實到實際行動。

研究發現,其中一大原因在於創業環境還有待優化,“創業最後一公里”即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創業者輸送的“落地”和“實現”環節還存在諸多瓶頸,存在政策落地難、政策主體分散、申請門檻高、申請程式複雜等問題。

此番新政出臺,也被視為是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了更好的創業環境。

《意見》指出,各高校要設定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探索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

《意見》強調,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程序、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

意見還指出,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整合發展財政和社會資金,支援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各高校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多渠道統籌安排資金,支援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專案。

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並在現有相關評優評先專案中拿出一定比例用於表彰優秀創新創業的學生。此外,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對創新創業教育作出貢獻的單位。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設立大學生創業風險基金,以多種形式向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援,提高扶持資金使用效益。

深入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和服務措施,重點支援大學生到新興產業創業。有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有利於網際網路創業的扶持政策。

大學生刷盤子發財,你怎麼看?

這兩天,一則新聞被各大網站置於頭條,大意是——來自武漢的大三學生在迪拜的酒店實習,日常的工作之外,這位大學生每天還花4小時擦盤子,月入萬元(據長江日報報道)。文中,還有諸多細節,是否為武漢某學院的軟文也未可知。然而,人們看到的大約只是迪拜、活少、錢多這樣的關鍵詞,因而,它吸引了眾多讀者參與評論,嚷嚷著想去賣辣條的也不在少數。

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去年末,曾有報道說,一位中國大學生,畢業後去迪拜白手起家,當起了“小商販”,年均收入170萬元人民幣。而“暴富”之地,除了迪拜,也有其他地點,那些故事,也總髮生在某個大學生的身上——貌似他只需付出簡單的勞動,就能獲得較高的收入,而這個大學生背後,更多的大學生們則是按部就班地奮鬥,正經歷著並不好過的'職業時光。

其實,我們並非對任何個體存在與參與現實的方式持有異議,只是,從這些雷同新聞的“驚詫”中看出,這個社會給予年輕人的評判是有問題的。

假如,一個年輕人,他哲學系畢業後去刷盤子,就是人生之恥。但如果他就此賺了大錢,則又被認為是另闢蹊徑。那麼,悠悠眾口,又呈現另外的面貌。

可見,無論是我們的教育還是對個體的評價,它關注的不是一個人的完善,而僅僅是用單一、數字化的標準去衡量。這個標準,就是錢。

也是在不久前,一位叫鄭鋼的小夥子據說重新整理了屌絲逆襲的範本。曾經上過“非誠勿擾”被24位女嘉賓集體滅燈的他,此時已經身價過億,上個月,他給母校南大捐款1000萬。看,依然如此。因為當年的一無所有,這位小夥子被24位女嘉賓“滅掉”,同時也被整個社會的評價體系“滅掉”。如今,他重新被作為逆襲的榜樣,可以說,人們看到的是他上億的身價,以及能夠捐得起一幢樓的錢。按說,這麼有潛力的小夥子,當年難道就沒有一點值得看上的亮點?肯定不是這樣,只是,他的亮點讓女嘉賓、臺下觀眾以及所有電視機前另有期待的目光給遮蔽了而已。

勞動本身沒有高下,但有繁簡之分。人性使然,當然願意以更簡單的勞作去獲取更多收益。這也無可指責,只是,當一個社會去高調宣揚並鼓勵年輕一代趨向這種省力之時,必然對社會發展的後勁終將有所阻滯。誠然,成千上萬的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本來,他們學經濟、外語、社會學、藝術,等等。你說開肉鋪賺錢,一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去賣肉了;你說開網店賣小玩意兒賺錢,又是一擁而上。自然,我們得承認另謀出路的精神,只是若全以賺錢的標準蜂擁而入,不說專業的精深了,一個行業都可能被做濫。最終,年輕人的創造力會在何處發揮?根本無從提起了。

試想,哪有一個時代會鼓勵不勞而獲?然而,總有一些場景會讓人恍惚以為如此。當每個人都投身其中,誰來學習,誰來思考,誰來創造?實在想不出。

可是,年輕人的方向,就是這個國家的方向。如果廣大年輕人以浮躁的方式去踐行人生之路時,這個時代的未來,就會打上問號。

“田亮八年沒畢業”給大學提了多少醒

編者按:教育公平與教育質量的問題。

“跳水王子”田亮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自曝是清華大學體育人文系的學生,又透露八年都沒畢業,之所以未能畢業是因為“被卡在英語上面”。

首先肯定清華大學不讓田亮畢業的做法。不過,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內的大學學制都有時間限制。按照相關規定,大學對“超學時”學生要進行退學處理。清華大學為何對體育明星網開一面,任由長期不能畢業的田亮一直“讀”下去?

在前兩年舉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高階論壇上,由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共同完成的“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課題調查報告顯示: 62.7%的受訪研究生人認為:與5年前相比,碩士生的生源質量“略有降低或明顯降低”。多達60.5%的人認為,應壓縮招生規模。因此,要解決研究生培養質量下降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調侃田亮,拿大學清退“超時”研究生說事,而忽視了研究生招生良莠不齊,教育質量下降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大學擴招給不少學子創造了上大學、讀研究生的機會。不少大學招研究生比招本科生還多。有的導師因為帶的弟子太多,或者忙於在外創收、走穴,有的甚至不認識自己的弟子,根本沒有多少精力指導弟子。這對研究生們公平嗎?有的學生可能也盡力了,但是由於得不到導師指點,論文從選題到創作,都是盲人摸象,或者少數學生的才智根本達不到研究生水平,要他們在核心刊物發表多少篇論文,才能畢業,這不是有點難為他們嗎?可能會把其中一部分學生逼進複製、貼上、甚至請槍手寫論文充數的境地。還有的人讀研究生不是為了研究學問,培養能力,純粹是為了某種利益或者面子的需要,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完成研究生學業,也要鍍金讀研究生(田亮大抵也屬於這種情況)。大學、導師對此應引起反思。

因此,我們不能把田亮讀研八年當成一則簡單的八卦新聞來解讀。筆者建議各個大學要嚴格畢業條件,嚴把出口關的同時,應該少招、精招,把住入口關。必須看到,不在少數的大學充當著研究生文憑“批發商”的角色,大學及其導師為官員、富商、名人混文憑放棄招生底線,大開權力綠燈。導致碩士、博士“滿天飛”,研究生文憑特別是在職研究生文憑含金量不斷降低。解決這些影響研究生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的問題,勢在必行,不可久拖不決。

俞敏洪:成功創業的兩大要素

3月11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舉行了主題為“政協委員談促進就業”的集體採訪。在談到大學畢業生創業時,北京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表示,不贊成大學生剛畢業就創業。俞敏洪認為,大學生畢業後應先就業,既能培養樂於工作的習慣,還可以在與領導和同事的接觸中積累經驗,並思考自己未來創業的方向。

以下為觀點全文:

剛才徐老師和張老師都講到了鼓勵大學生創業,我的觀點是不同的。要不要鼓勵創業呢?我覺得是要的,我常常說,人生一輩子如果沒有創過一次業的話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是現在的方向是,面對大學生工作難,大家就拼命鼓勵在大學的時候所有的學生就去創業去,但這實際上是有問題的,因為大學生的人生經驗,由於現在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能力,對於行業的瞭解、容忍度等等,面對創業的環境,他們都是不夠的。

面對中國大學的課程設定我也是比較們迷茫的,中國大學設定一方面講就業問題,一方面很多的課程設定脫離社會現實,並且是落後的,知識更新速度是不夠的。其實一般大學課程的設定是兩個方面的:一個是研究性人才的方向。這個研究性人才的方向不一定是為了某一個具體工作崗位,賺大錢的崗位,而是這些研究性人才出來以後,其實國家現在給予大量的資助,研究某個領域的高精尖科學技術和人文科學知識的。

二是實踐性的人才,也就是這個專業設定的時候,就是為了未來一個很好的崗位做準備的,現在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大學生畢業以後找工作,到處遞簡歷,但是挑人的單位挑出的人才卻很少的情況,就是大學教育與現實脫節的明顯的證明。我這兒每年收到的大學生的應聘簡歷大概至少是十萬份,我們中間能挑出的馬上能用的人才最多是一兩千人,其餘至少要經過半年左右的培訓才能上崗,也就意味著大學教育是脫節的,一方面鼓勵創業,一方面教育又脫節,這是一個問題。

我想說的是,鼓勵學生創業這樣一個概念是帶來了一種問題,就是大學四年到底學生應該在大學裡學什麼東西,如果大學生要學創業的話,請問大學裡老師有幾個是自己幹過創業的,請問有幾個老師能夠教學生真正的創業水平以及創業中間遇到困難的講解?我是看不到這樣的情況。現在就變成了我們和王健林這樣的企業被老師拽過去給大學生講創業。我去的第一講就是破涼水,請大家不要一畢業就創業,除非你是比爾蓋茨。

第二是給學生帶來了心態上的問題。什麼問題呢?這個學生在學校的時候,心態就變得浮躁,創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失敗的,我看到的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失敗以後,大學生出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他通常不會反思自己,重新靜下心來認真琢磨怎麼樣積累經驗再次創業,通常是會怨社會,覺得中國社會太黑暗,太不公平,認為這個社會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當然有部分事實是這樣的。但是還有一個問題,他怨人心,比如他創業的時候一般要跟幾個同學一起創,通常創著創著就打架了,最後的結果是,他不會總結自己作為領導人或者作為團隊領袖自己凝聚團隊的能力不夠,他往往把問題歸結在跟他一起創業的團隊的懶惰、貪婪、不合作,從此以後對人失去信心。

大家稍微想一下,一個年輕的孩子一旦對社會失去信心、對人失去信心以後,請問他未來振作的機會有多少?稍微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有這樣一批人在社會上,大學生就業,沒有參加工作就創業,創業失敗了,從此以後就變成了很難描述的這樣一種人群,對未來既沒有信心了,又不願意去工作了,不願意有工作的心態。所以我通常這樣鼓勵,我是比較堅持大學生畢業先工作,不管是在你父母的單位工作,因為現在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創業的,比如我的孩子長大了,我就希望他到我這裡來實習,我言傳身教,告訴他怎麼樣面對各種困難,對社會對人保持信心,我可以言傳身教。

第二,他可以積累經驗,觀察老闆是怎麼樣幹活的,跟同事打交道,學會在人群中間尤其在利益和權力的人群社會中間,因為大學的人群是不涉及到利益和權力問題的,一進入單位以後,權益跟利益問題的時候,跟人群怎麼樣打交道,並且怎麼樣讓自己在一幫人當中變成領袖人物,變成大家很服氣的人物。

第三,思考自己未來創業的專業方向。比如說未來你做培訓,那你進的機構肯定最好的是新東方。未來你想要進房地產業,最好的機構是王健林的萬達。通過對王健林觀察一段時間,覺得他們能做的事情我們也能做,這時候創業的成功率比較高,即使是失敗的時候,你也看到了人的起起落落。我也曾經想過,假如我從北大一畢業出來就創業的話,我現在不知道到哪兒去了。

我在北大幹了6-7年,又在培訓機構二年這個時候我認為,既懂得了正規的教育,又懂得了培訓教育,重新創業就成功了。大家也不應該說我二十九歲開始創業,三十歲開始創業,其實我真正創業是三十一歲,二十九歲進的培訓機構,三十一歲成立新東方,到了四十多歲到美國上市也不錯,同時帶動了一萬五千人的就業,新東方現在有接近一萬五千個員工,這也不錯的。

這意味著,儘可能給孩子們一個沉靜的心態學習,並且讓他們瞭解社會,但是給他們一個勇敢的心未來走上社會去創業,給他們一個良好的時機。有時候不僅僅是時間問題,在英文中有兩個詞,一個叫TIME,就是時間;另外一個詞就是時機。什麼時機進入能夠成功,打仗的時候,早上打會成功還是晚上打會成功是一樣的概念。

所以,我不要盲目地鼓勵創業,但是我認為應該支援創業,我認為人生一輩子不創一次業一定是一個遺憾,在座的各位記者一定要有一個理想,自己做一個傳媒公司,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大學生可保留學籍休學創業了 篇3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瞭解到,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聯合印發《關於貫徹落實人社部發 〔20xx〕100號檔案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決定2016年起在全省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同時,為全面激發大學生到農村創業熱情,我省力爭在20xx—20xx年期間,引領1萬名左右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培育500名左右到農村創業的領軍型大學生創業者。培訓有到農村創業意願的大學生2萬人以上。

高校創業教育不低於32學時 《通知》提出,各高校要進一步普及創業教育,嚴格落實創業教育課程不低於32學時和2個學分規定;加強就業創業指導師資培養,積極開展中、高階就業創業指導人員專職培訓,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崗位聘用中要充分考慮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的工作性質、工作業績,並在同等條件下予以適當傾斜。

20xx年以前,力爭每個設區的市要建設1處以上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或1處以上省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園,各縣(市、區)和高校要實現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或大學生創業園全覆蓋。依託知名職業院校、重點骨幹企業繼續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到20xx年底建成300家“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省級示範基地”。

到農村創業最高獲300萬貸款 《通知》要求,20xx年之前,每個設區的市要建設1處以上達到省級示範平臺標準的大學生農村創業平臺,每個縣(市、區)要在本地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平臺內開闢3處以上大學生農村創業專區,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創業。鼓勵涉農高等院校按程式取得政府就業創業補貼定點培訓機構資格,作為到農村創業大學生的集中培訓平臺。

同時,大學生到農村創業能享受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以個人名義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為10萬元,

允許在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貸款基準利率上加點不超過3個百分點,由財政給予全額貼息;大學生到農村創業,以所創小微企業名義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符合規定條件的,銀行可給予最高300萬元基準利率貸款,由財政按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最長2年。

對信譽良好還款及時的,可申請再次貸款,只擔保不貼息。 《通知》還要求各地完善支援高校畢業生創業的政策制度和服務體系,進一步擴大高校畢業生創業規模。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開發開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制定學分轉換、彈性學制、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措施,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