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4名大學生合夥當上“二房東”

才智咖 人氣:2.74W
你來自外地或境外,想在上海短時期住上一段時間,復旦大學的幾個大學生可以幫你解決問題。復旦經濟學院的3名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自主創業辦起了一家短期房屋租賃公司,你只要點選他們的網站就能在網上預定短租的酒店式公寓了。儘管這個專案並非高科技,今年它還是獲得了專門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天使基金的贊助。

    總經理李浩為這家短期租房公司起了個溫馨的名字“都市家園”,他先在江寧路的一幢高階公寓樓一次性租下30多套房間,然後轉手出租給來滬短期居住的人士。這名研究生除了在讀碩士的頭銜,還當上了“二房東”。  

 

復旦4名大學生合夥當上“二房東”

公司創意來自經歷

    李浩來自浙江,有著浙商的精明頭腦。時下不少人從境外來,想在上海尋找機會卻一時沒有著落,呆上一個月的時間住宿會成為一個不小的問題。找房屋中介吧,租房市場一般一簽約至少是半年,未必合適;住酒店吧,價格昂貴,怕是不划算。“何不辦短期租房公司,專為這些人服務?”李浩尋到了一個市場空隙。

    經營一年生意不錯

    “我們一般提供的出租時間不多於3個月,房型多樣,不大但很適宜家居,有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還有廚房,可以自己做飯。另外,我們請了清潔工,負責房間的打掃。這樣一個月的租金是3000元到5000元不等,條件不比賓館差,比起住賓館要經濟多了。”公司開了近一年,生意不錯,住房率保持在80%,房客多為外籍人士。談到自己的這份創意,李浩覺得最重要的是給很多外來人士提供了方便,“曾經有一位英國技術人員住了一個禮拜但付了一個月的租金,因為他覺得我們很符合他的需求。”

    當上“老闆”困難不少

    說起“做老闆”的感受,李浩笑笑說:“太艱難了。”最困難的當屬資金緊缺。公司初創時,4個合夥人各自拿出六七萬元,現在雖加上“天使基金”5萬元資助,但錢總是緊巴巴的。李浩說:“我這個老闆當得可不富,每月的收入就是800元的工資。”一賺到錢,大家便想著怎樣多租些房源。可“二房東”的利潤不高,靠著這樣的積累,很難做大。當“老闆”很辛苦,發廣告、找客源、籤合同,都得自己幹。4個人輪班,每天都是從大清早一直忙到半夜。

    面對創業過程中的艱辛,李浩有些無奈,“其實我的夢想是能把這個專案作出一個品牌來,但是目前看來很難,除了資金短缺,我們學生沒有社會背景,缺少人際關係,開拓市場成了一個大難題。”不過他還是很有成就感的,“我們不僅為自己找到了飯碗,還為社會創造了就業機會。這不,我這裡就僱用了一位下崗工人,而且,公司經營該交的稅,我們一分也不少。”

    在李浩在夢想之路努力的時候,同樣有個小老闆也做起來短租公寓的生意,而且已經開起了連鎖店……

    小老闆:孫剛大買賣:連鎖經營短期租房,在全國十五座城市擁有八百套“自助公寓”

    常常出差,住酒店費用忒高,住招待所環境忒差,租房子時間忒短,曾經的“空中飛人”迎“難”而上,做起了靠網路、靠加盟打天下的“大房東”。

    “基價”確保入住率

    “‘自助公寓’啊,其實沒你想的那麼複雜,說白了,就是短期租房,租期通常在三天到三個月之間。”孫剛邊在前頭領路邊作著講解。自從兩年前創辦了全國連鎖經營自助公寓公司後,他如今在上海的“地盤”已經超出廿處,入住率平均達到八成。這天,我們將去看一間位於中山公園附近的“自助公寓”,租它的臺灣客才辦了退房手續。

    一進門就四處打量:四十平米大的小房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廚房裡的鍋碗瓢盆、香辛調料也是一應俱全。臥室的大床上鋪的是粉紅色床單,孫剛得意地說:“是我親手挑的呢。這間房子是才拿到馬上就租出去了,所以來不及佈置。其他房子在租出去之前都會請保潔公司打掃,我還會自己買點東西回來裝飾。希望能給客人家的感覺。”

    “家”的起價是二百元一晚,一口價。記者嫌貴,孫剛反駁,這還不是公司最貴的房子呢;並且,比起同一地段同等規格的酒店房,他們的房價只是前者的一半而已。然後,他說起了“基價原則”,說是為了確保入住率想出來的辦法。“舉例來說,如果有客人預訂了一個月的房,那麼,從這個月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乃至超期的每一天,都會按預先約定的基價計費。如果他提前退房,就會以每提前一天,房價上浮1.02%的標準結算。”[Page]

    “房屋託管”破房源瓶頸

    孫剛將目標客戶定位在白領階層的“空中飛人”,一個他曾扮演多年的“角色”。

    “從前一直做銷售,到處走,出差、跑業務。每次到外地租房都碰到同樣的'問題,住兩三天問題還小,可以湊合;住的久了,就成大問題了。”他由此歸納出“三難”,即住酒店費用太高,住招待所環境太差,租房子時間太短。

    一次,孫剛去青島出差,從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推出的特色服務中獲得啟發,融入自己的想法,形成對“自助公寓”最初的設想:房子位於市中心商圈或地鐵、輕軌等快速交通周邊;房型以小戶公寓為主,精裝修,設施齊全,包括廚衛和各類生活必需的大小家電,“這也是和酒店房最大的區別”;網上定房,可登陸公司網站,檢視目的城市的房源資訊,預訂成功後,公司會電話確認,並在客人抵達當天派人接待,在房源充裕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做到當天預訂、當天入住……

    藉助網路的便捷,最大程度壓縮訂房步驟,這法子管用,可也加重了孫剛創業的壓力,首當其衝,就是如何突破房源瓶頸。“初創期只有十來個員工、幾套房。我們哪來那麼多資金自己投資公寓,可是沒有好的房源,‘自助公寓’就成空談。”孫剛憋了許久,直到“房屋託管”四個字在他腦中突然閃了一下。“我們分頭聯絡房子的產權人或者開發商,和他們談,要託管他們手頭閒置的房間,重新佈置後,變成我們的‘自助公寓’。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投資,還解決了房源。後來,又開始搞加盟,局面一下就鋪開了。”雖說英雄不提當年勇,可孫剛還是很為自己的創意驕傲:“國外的確有‘自助公寓’的成功案例,可當時國內還沒有一家像我們這樣全國連鎖的經營公司。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照,只能靠自己摸索。”

    “全國模式”統一服務收費

    兩年後,公司業務已經拓展到境內十五座城市,甚至在香港也有他們的“地盤”,“自助公寓”總數突破八百套。可孫剛沒有佔用其中任何一處,而是在青海路上借了一套老式弄堂房住著,房子一半用作辦公,一半用作生活,沒裝空調。對此,孫剛不以為意:“我主要是看中這裡地段好,先這樣住著咯。新的辦公室已經在裝修了,很快會搬過去。”

    不久前,他決定把訂房中心搬來上海,公司的網路伺服器千里迢迢運了過來,孫剛的妻兒老少卻被他“扔”在濟南老家。“今年待在上海的時間比山東多,明年還要去北京拓展業務。要做事,只能犧牲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沒辦法。等公司業務穩定下來,應該會好一點。”

    孫剛將未來的計劃和盤托出,記者意識到他的“穩定”還需假以時日:和資訊通訊公司合作,以線上ERP管理系統為基礎,建立自己的商業鏈,同時推行會員制。“在我們上頭是業主和加盟商,下頭是客戶還有會員,我們扮演的是代理商和服務商的雙重角色。”公司現在採取的加盟制,將在未來幾年逐步淡出,最終實現自主投資的經營模式,以此貫徹他堅持的“全國模式”,即有統一標準的服務和收費。(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