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的商業模式如何設計

才智咖 人氣:3.97K

今年,關於直播的熱門詞條已經全面侵入了網際網路使用者的生活。眼下,直播市場雖然已經被幾大平臺牢牢鎖定,龐大的市場體量仍然吸引了許多創業者駐足。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直播的商業模式如何設計,更多熱點雜文請您繼續訪問()。

直播的商業模式如何設計

本文來自娛樂工場合夥人劉獻民在沙龍《百播戰火下,直播平臺的“變數”》上的分享。

1.直播的盈利方式主要還是廣告、打賞、電商、內容售賣等;

2.在直播領域,直播的內容是更受重視的;

3.垂直內容仍是投資的重要方向;

4.要做出比較好的直播PGC內容需要專業的條件,在互動的設計上既要有技術上的腦洞,也要有模式上的腦洞;

5.進入直播以後,綜藝的邊界在發生著改變,公益、體育、個人表演等都是其拓展的領域;

6.在互動方式上,直播需要有更多的探索;

7.流量是否是直播的核心要視內容的型別而定,不同的內容對流量的依賴程度不同;

8.直播的所謂資源在於能夠得到平臺的配合,要以自身能夠帶來的價值去說服平臺提供更多的技術或其它支援。

下面是演講實錄:

今天主要是對直播這樣一個業態做一個簡單的分享,我們的團隊花了點時間在公開資料上找到一些資料,也是希望在這個領域裡面從我們的角度,從投資人的角度,分享一些,同時投資人的角度對創業者相對來說也有一定的價值,在什麼方向,有什麼機會,希望在梳理的過程中能夠找到一些未來可以探索的領域。

市場概況其實這些都是比較簡單的資料,基本大的市場規模來看2015年的數字是100億元,我們看到有2-3年翻好幾倍的。

整個行業,其實直播這個事最早2006年的時候都是秀場的模式,秀場發展到現在是佔據整個直播裡面最大的一塊,是70%左右,但是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這樣的模式發生了比較快的變化,秀場模式的佔比開始比較快地進行減少。其他方式的一些,尤其在直播的領域變成了去中心化,或者是非常生活類的直播,獲得了非常大的快速的發展,所以整個收入的結構也比較快地進行了變化。

競爭格局這個圖是一部分,大家都看到過,據說近200家的平臺,但是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都有,我們把它放進來這個市場就這樣,這個市場短短的在不到一年多的時間,半年多的時間就發展成這樣了,這是在我們行業裡面看到的時候,討論裡面這個行業是比較嚇人的一件事,另外也是比較震驚的一件事,其實這裡面我們查到的,有非常多的公司拿到了錢,這是我們比較驚訝的一件事。

我們也有投資過平臺,我們這個基金最開始就是從內容角度來看文化娛樂行業的,讓我們驚訝的是有這麼多直播平臺拿到了這個錢。

下面是一個數據,是競爭格局的表述,排在前面從平臺來看最核心的資料就是DAU開啟市場,這是比較核心的資料,這個是比較有影響力,價值比較高的地方。現在YY比較靠前,因為它畢竟比較老牌,它現在的DAU是比較不錯的,但是從趨勢上來看它的地位會受到後面的這些衝擊。這是我們查到的資料,當然還有很多,這個行業現在的狀況比較明顯的是這幾家排在前面,然後是映客、熊貓、花椒往上衝,整個趨勢是這樣的。

商業模式現在來看,直播這件事大家都看得比較熱,而且比較快地進入這個行業,就是因為它變現的通路比較短,現在來看商業模式很簡單,主要的我們認為四個大的種類,一個是廣告,一個就是打賞,還有電商導流的分成,還有所謂的內容做的比較好有可能把內容做一次售賣的,基本上從變化的方式來說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就是這四大類。廣告收入會在一半以上,這邊是電商導流的,這個是粉絲經濟,還有內容的消費,內容消費就是節目售賣,包括還有會員的收費,這是小的內容,這其實也是電商的一種,所謂的社群經濟還是跟運營粉絲有關的收入,我們把它歸到這裡。

成本這塊現在來看有兩大類就是基於PC端的直播和移動端的直播,PC端是最大的成本,其次就是購買或者簽約這樣一些內容佔30%左右,頻寬的成本是所有PC端或者移動端,移動端是PC端成本大概1/2-1/3,是這樣的成本,這是運營的成本,這邊是推廣。

我們在這裡面放了一些型別,但實際上這些型別歸納為了兩類,一種是綜合類的,還有一種就是垂直類的。綜合類的就是和直播相關的,所有各種各樣的綜合類內容,垂直類的比如說鬥魚,更多的在遊戲領域,還有體育方面,還有直接直播導購,還有美妝,直接播音樂,音樂演唱會類的,財經類的,直接在現場直播各種各樣股票行情的講解,教育類現在正在走一定的下坡路,這個現在來看因為購買端,購買的決策其實跟直播的內容結合比較脫節,購買端比較火,這塊相對走下坡路,但擺線不是特別好。另外還有一些明星類的,新聞類的,我們看到比較好的也是這一個,這是直播新聞的,但是它是有真正的資源,是跟新華社,跟官方類的媒體做的這個事。

基本上就是這樣,主要是兩大類。現在比較明顯的特點,突然火起來的時候,大家看到直播這件事非常簡單,每個人做什麼事情都可以通過手機把它直播出去,而且也有人看,而且也有人跟你互動,這使直播變成了隨身的事情,相當於在原來的邊界裡面邁出了一大步。其實直播本身比錄播邁出了一大步,錄播是180度的視角只能看到180度的東西,它是演給你看,你要坐在這兒看,而直播的話完全是把180度視訊的邏輯打破了,它就相當於是隨時隨地,各種角度都可以要求去看,而且你看的東西是能夠參與的,你能夠跟你正在看的東西,看的人,看的事情發生直接的互動,而且這些互動是有結果的,有一定的迴應,這個可以讓觀眾有興趣,這個是“我在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因為我們主要看內容,我們也沒有頭名,所以我們在直播這樣的領域裡面更多的是從內容的角度來看,包括現在大家對直播的內容反映也是一樣,這只是一個調查,大部分人認為這樣的內容比較低俗,這邊是對直播平臺的認知,兩種不同的調查,基本上會在一半以上認為直播內容質量比較一般。

現在大家對直播內容的看法,這是相對比較明確的劃分,現在我們看到直播內容的型別有這樣一些。其實我們說在直播所有型別的內容裡面,有很多都是在做探索。我們在去年年底的時候開始有這樣的一些想法,因為我們一直看內容,作為早期投資機構,可能見的早期專案比較多,對市場的感覺相對來說早一點。所以我們去年開始的時候感覺到這樣一個直播的熱潮,我們把我們的想法跟我們見過所有來找我們聊過的創業團隊都說,我們這樣一個投資就是這樣一種合作方式,我們對一些新的領域的一些探索,一些想法,我們會跟我們所有創業團隊來說,這樣我們希望他們去實現,他們幫助我們一塊探索,然後我們當然會選擇比較好的創業團隊來投。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有這樣一個想法,我們在移動,包括現在直播的內容方面我們覺得可以探索,所以我們當時找了人來聊這個事情,來做這樣的嘗試。我們覺得直播的內容狀況是那樣的,內容比較一致化,但是直播這個平臺,包括直播這件事本身會更容易的貼近使用者,而且會更容易的拿到使用者關注的時間,所以我們覺得在這個裡面其實應該由真正專業團隊在做的PGC的內容。

其實我們在這樣一個領域裡面,這個也算是一種嘗試,這都是我們在直播這個領域裡面進行的一些嘗試。

綜藝類的比較普遍,或者綜藝類我們覺得它變現和互動這樣一種形式是在現在的品牌上相對比較容易的模式,當然我說的相對比較容易是和所謂電商的導購,包括直播購物是有區別的,我們說這樣的一些內容本身它是在吸引使用者的注意力,而且使用者在整個參與過程中會獲得樂趣,而且他有可能會留下更多的東西。比如直播購物,直播化妝這樣的東西,我們留下更大的價值,讓這個內容能夠持續起來。相對比較弱一些而像PGC的,綜藝類的有可能會沉澱更大的價值,這是已經做完的,在YY平臺上做的這樣一些綜藝類的節目。

形式我們看到網紅類的,這是戶外的。《花漾大爬梯》剛才介紹了是VG娛樂,《飯局的誘惑》是未來傳媒做的,《Hello女神》是芒果娛樂類的,還有《出征》是未來看到有可能要出來的。其實都能看到現在這樣的一些綜藝類的節目,我們說直播類的綜藝節目其實在這樣的發展中需要藉助原來在秀場模式下形成的這樣一些觀念,形成的現場特點來做一些新的創新,就是你不能完全脫離秀場的模式,因為畢竟現在來看這些直播平臺的觀眾相對來說還是原來那樣一些觀眾人數,屬性比較強,所以現在在這樣的階段你希望能夠做出更大的變化,更突破的內容,相對來說你的觀眾不一定更容易接受。

現在你再看這些內容的時候,基本上像選秀、網紅類的比較多,但戶外其實也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內容形式,但戶外這件事做起來相對來說難度大一點,我們說難度大是說它做好,如果做的互動設計比較好難度比較大,當然這是一個另類,我們希望看到的東西。

當然比較簡單的是脫口秀的,還有我們看到個人的脫口秀節目,這些比較容易一些,如果做的好是可以獲得比較大的關注量。

前面是行業的簡單介紹,這是在綜藝類之外,我們投的公司裡面,我們大概數了一下有將近10個這樣的公司已經開始在直播這樣的領域進行嘗試了,這是一個專業的團隊在做的PGC電影,還有一些是在做直播劇類的探索,因為這是一個做動漫人物的,他們做一些直播劇的嘗試,真正的演戲然後互動。然後還有一些演唱會,演唱會是比較成熟的型別,不過它這裡面是可以加各種各樣互動的,而這種互動是可以直接變現,直接就商業模式的。它是在電影之前做的,但是它最開始做的《老炮兒》演唱會的直播,它的互動是可以直接賣電影票的,而且可以有這樣一些,通過刷屏的禮物也好,直接把它賣到品牌上。

包括王老師我們也聊過,他們在直播這個領域裡面也有非常多的嘗試,因為他們之前在映客上做了一次,這個時候線上人數比較大,但那個是遊戲類他們第一次嘗試,沒有任何商業上的思考,現在所謂《飯局的誘惑》也是一個嘗試,但是這個東西在直播的平臺上沒有互動,它不需要互動,因為它這個東西是要賣給視訊平臺的,賣的意思是說它通過每週一期這樣的一些直播內容,直播大概十期、二十期以後剪出一整套視訊賣給直播平臺,而且已經賣了,這是基本上現在的形式,包括我們做的一些探索,其實更多的在這個領域跟大家做一些探討。

我們其實在很早的時候也在想這件事,我們說直播平臺已經有這麼多了,這上面垂直的內容相對比較少,垂直的內容是不是一個投資的方向,或者說是不是一個創業的方向,我們的思考到現在覺得是,但是這裡面會分各種各樣的型別,真正你要做出比較好的直播PGC的內容需要的條件確實是專業的條件,而且在互動這個方向上的設計要既有技術上的腦洞,也有模式上的腦洞,這個可以有突破的,現在在技術上有些限制,因為你表演沒有辦法,這樣的直播互動如果在其他的形式上,包括綜藝類的,我覺得探索空間非常大。

我覺得綜藝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叫法,因為在傳統的市場內容我們叫它綜藝,其實在直播上面,綜藝也好,劇情也好,它的概念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或者它的邊界會變,我們其實和創業者討論的時候也在想這件事情。它的發展方向到底有哪些探索,至少我們現在的探索在於公益直播的.一些事件,還有一些戶外的活動,體育的活動,還有個人的表演,當然這個表演也可以往綜藝這個角度報。

我們投過的公司裡面體育類的也在做直播,演唱會類的也在做直播,做綜藝的比較直接,還有就是做直播劇情的。直播劇情這件事本身也是可以進行比較大的探索,只不過要在互動方式上,互動的變化上要有一些比較多的方向的探索。我說的這些垂直的直播內容更偏PGC一些,沒有說那些更多的比如說像新聞類的,像導購類的,可能是以新聞類、導購類為主的,新聞類、導購類是強調一些真實,當然新聞類有一些紅線,但是導購類的可以,現在美妝類的和海淘類的比較多。

在做材料的時候我們也想,很多人說流量這件事在直播的市場上仍然是一個比較核心的的坎兒,如果流量是一個問題的話,你的平臺,包括你上面的內容,包括價值都會打一個折扣。所以大家現在都會比較多的關注流量這個比較高的層面上,實際上我們覺得是會有,但是我覺得會分類,你看什麼樣的東西需要什麼樣的流量。我們說如果是我們在做的這樣一些PGC類的內容,它肯定是需要流量的,它的內容可能更多的是到流量比較大的平臺上,因為其實到那個平臺上更容易對內容,對產品本身產生價值,會沉澱下來,但是其他型別不一定。導購類的也好,新聞類的也好,戶外某些垂直領域的內容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其實在這樣的領域裡面還沒有打流量戰,所以對於比較細分的領域裡面,內容的直播還是有可能的,這是我們的一個看法。我們更關注在PGC直播內容各種各樣方向的探索上。

其實剛才說的一些是我們跟創業者探索的時候比較實際的問題,一個是互動方式上的問題,還有一點也是品牌的,我們覺得所謂的資源就是你能夠讓平臺配合,或者說你能夠說服平臺給它帶來更大的價值,它願意投入技術也好,資源也好,來幫助你做PGC的內容,新形式的內容嘗試這個有可能需要,但也可能不需要,就是看你真正提供給它的內容是什麼。

商業上的變現其實是需要在最開始的時候考慮的,我們做直播劇這方面的時候也找人聊了一下,他們也有做這方面的打算,但是最明確的感覺,這個收入還是來源於廣告,對現在這樣一個階段來說還是來源於廣告的收入,直接互動在直播劇這塊的探索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方式,但是我只是舉個例子,在這個裡面商業變現的方式想的比較清楚,這跟投入的資源是有關係的,如果你看好直播互動打賞這樣的方式來變現,但是如果實際的效果牽扯到廣告,那麼投入是會有問題的。還有就是更多的在一些活動,或者在演唱會、體育賽事各方面,這種互動會更多,商業類的,廣告類的和直接銷售類的都是很多。

我們其實在這個領域的探索,剛才在講內容的過程中也做了一些介紹,我們因為主要投的更多是內容的,我們都在鼓勵他們在直播這個領域進行探索,包括我們也在把我們的一些想法在跟新的各種各樣的團隊都在聊,我們也希望他們進行探索,所以這也是我們的投資方向。因為我們投早期,所以如果在某個領域看的相對深一些,或者有一些想法,我們希望把我們的想法貢獻給找我們聊的商業團隊,讓他們更多的嘗試,然後我們希望能夠用我們能夠用的資源,哪怕資金也好,哪怕企業也好,市場方面的幫助也好,能夠幫助他們成長做出一個好的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