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萬民齊舉“創業之鼎”

才智咖 人氣:2.27W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是塊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而年輕的土地。這裡造就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27歲就分封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他讚譽這裡是“第一江山春好處”。

宿豫:萬民齊舉“創業之鼎”

近年來,宿豫農民激情迸發,以如椽之筆,抒寫“拔山舉鼎,創業開篇”的新時代。截止目前,該區已有近萬名農民成功創業,累計投資達2.6億元,創辦各類民營企業2800多家,帶動各類勞動力近4萬人轉移就業

改革開放之初,宿豫就是全國首批50個勞務輸出工作示範區、全省首批農村勞動力轉移示範區,常年有近10萬人在全國各地務工經商,每年勞務輸出收入有10億多元。這些光環曾經讓68萬宿豫農民歡心無比。

但是,該區政府深知勞務輸出致富雖然短、平、快,但不是長遠之計,只有鼓勵、動員已經外出務工人員帶著資訊、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返鄉創業,才是最根本的富民之道。

徐巨集衛、張文美、李巖鬆、管鵬翔這幾個名字的年齡跨越了60、70、80三個年代,從事的行業也從電子加工、服裝加工跨越到鷓鴣養殖,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是成功的農民創業典型,是農民身邊的“舉鼎之人”。

破釜沉舟,最危難的時刻返鄉創業。80後的農民創業者管鵬翔,返鄉創業前在蘇州一家企業工作,全球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小管雖然沒失業,但他依然辭職返鄉,創辦了宿遷市宿豫區永翔針織廠,總投資100萬元,目前該廠產品產銷良好,廠裡使用本地勞動力30多名,員工月工資均在千元以上。

東山再起,逆境中力挽狂瀾成大業。邱軍,曾經是該區陸集鎮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用12年的時間完成了從一個大學聯考落榜的失意考生,到外出8年靠體力打工的“苦力”,再到創辦宿豫區愛毅思工藝品廠的轉變。目前,他創辦的玩具廠規模越來越令人關注。2007年,這個擁有400名員工的民營企業,已經實現產值400萬元,利稅30多萬元。

先發制人,敢想敢幹從事珍禽養殖。在宿豫區順河鎮苗圃村,提起李巖鬆這個名字,村民都說他是個敢想敢幹的人。幾年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靠體力掙錢的打工仔。之後他果斷從事珍禽養殖,現在成為遠近聞名的小老闆,他的珍禽養殖場年出欄鷓鴣8萬多羽,年產值達50多萬元。

項羽有言:“富貴不還鄉,猶錦衣夜行”。在宿豫,像這樣的事例真的不勝列舉,昔日的農民“打工仔”,變成了如今的家鄉致富的“帶頭人”。宿豫區外出務工的農民經歷了借地“生財”、借地“育才”的過程,賺到了票子、積累了資金、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這些人返鄉的時候,也把外地的先進理念、發展資訊帶回了家鄉。

怎樣做才能使更多農民實現創業?宿豫區給出的答案是:感人的鄉情和寬鬆的政策。該區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的意見》、《關於穩定就業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辦法》等檔案。檔案規定,凡農民創業的,一律簡化審批手續,在土地使用、在廠房租賃、資金信貸、用水用電、稅費減免等方面給農民創業者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為鼓勵更多農民實現創業,每逢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該區人社局組織人員到農民家中走訪慰問,送上一份祝福和問候,讓他們感受親情,激發他們創業的熱情。春節期間,召開外出務工農民團拜會、座談會,對農民創業典型進行表彰,樹立了一批農民創業模範和典型,增強了農民創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同時通過寄發《致全區外出返鄉朋友一封信》和組織返鄉農民參觀工業園區企業發展等多種形式,向其宣傳介紹宿豫的經濟發展成就和優越的創業環境。

霸王故鄉開新篇,拔山舉鼎正此時。去年,宿豫區實現生產總值126億元,財政總收入12.03億元,首次登上了100億元和10億元臺階,宿豫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