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首設創業學博士培養計劃

才智咖 人氣:1.6W

浙大校長楊衛昨天下午在浙圖公眾演講,對杭州的年輕人說了大學教育的創新與創業,也許這對許多即將跨進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有思考。

浙大首設創業學博士培養計劃

浙大首設創業學博士培養計劃

創新與創業有很緊密的關係。2006年浙大在管理學院內設立了全國首個創業學博士點。這幾年“創業”一直是掛在大學生口中的一個熱詞。對此楊衛說了他和一些國外校長的理解。“創業為什麼那麼火?因為大企業能提供的就業機會非常少,就業現在基本上就集中在中小型企業上了;另外,年輕人不願意別人管他,希望掌控個人主動權。”

據悉,創業學博士培養計劃進行寬基礎、強專業、重交叉的教學,建立了一系列有利於創新創業的機制。

新思想不全是創新

有的學生認為,上大學就是老師教我們學,老師傳輸給我們知識。但楊衛說,在一個創新型大學,學生的定位不僅是一個接受者,同時還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各種研究的專案中去,甚至還可以參與到各種知識的發現中去。也就是說,知識的發現、傳播和應用,在一個創新型大學,應該是不斷地更新、不斷地交替。學生不僅僅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同時你們也要去應用這些知識,發現新的'知識。

這其中需要區別一個概念,你有時候可能發現一些新事物,“但是新事物、新思想就一定是創新嗎?新概念的創造功能和分析批判功能在人的腦子裡是共存的,新的事物並不僅是有創新的可能,還必須得有可行性。”

同齡人是創新的動力之一

浙大老校長竺可楨在詮釋“求是”這個概念時,引用了《中庸》裡面的一句話:“求是”要“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楊衛說:“要創新,就要知道以前是怎麼樣的,所以要先進入到學術的前沿,達到博學。不然創新完之後,就會發現很多都是以前人做過的。華羅庚先生說,如果不是幾年來在清華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系統學習,僅靠自學,他的很多大的創造是不可能的。知道前人在什麼地方,什麼已經做過了,什麼還沒有做過,知道了這些以後再研究出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東西。”

到了前沿了,還得掌握研究的方法。這兩點都做到了,就要形成創新的意識,不斷地詢問別人,我做的東西是不是最好,是不是就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了。

此外,他認為年輕人要形成互相激勵的環境,互相督促,形成一種挑戰性氣氛。“創新需要壓力,壓力之一就來自同齡人。”“寬容促進創新,創新應該以激勵為主,以監督為輔,要創造和諧的學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