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或讓美團點評過早喪失創業精神

才智咖 人氣:1.72W

摘要:合併後的美團和大眾點評,有成為一家過早失去創業精神、被外部資本控制的公司的風險,如果這不幸成為現實,那麼內耗和戰略搖擺可能會成為潛在的威脅,這可能使其斷送目前兩家公司的良好地位,成為又一出1+1<2 的悲劇。

合併或讓美團點評過早喪失創業精神

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案終於塵埃落定,根據官方的公告,兩家公司將成立一家新公司,而原來兩家公司將在這個新公司下,維持雙動力模式,即兩位創始人王興和張濤將扮演聯席董事長和CEO 角色,兩家公司將保持原有各自的運營體制。

這種安排從表面上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創業精神,而且由於兩家公司原來各自文化差異較大,保持獨立也有助於避免整合中的文化衝突,但這種安排無法解決原有體制下的重複投資,而相關的資源整合也可能因為缺乏明確主體而打折扣。因此,最終兩家公司還是會走向整合。

不過,合併公告中並沒有就新公司的股東構成以及相關後續注資方案進行披露。在合併前,美團一直在尋求投資,其資金鏈很可能已經承壓,因此如果沒有新資金注入,新公司可能很快就會面臨資金面的挑戰。

在昨天的文章《哪對會更幸福:美團點評,滴滴快的和58 趕集?》中,我認為最佳的合併方案,是將新公司完全納入BAT 中的某一家旗下,而最糟糕的是新公司繼續不站隊,保持獨立,在前一種情況中,前景可能會和滴滴快的相當,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可能會和58 趕集相似。

現在看來,合併方案有接近最糟糕的情況的風險。之前已經有媒體報道稱,按照合併之前的股份結構,其股東中既有騰訊和阿里巴巴,也有紅杉這樣的資本大鱷,而在新公司,這些股東仍然扮演重要角色,而且紅杉甚至可能已經是最大股東。

目前已經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合併案成為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大巨頭繼續相互走進的證據,不過在尹生看來,這可能過於樂觀,目前兩家公司在支付領域已經正式交鋒,兩家公司都希望建立或捍衛自己在交易資料領域的絕對優勢——這涉及到兩家公司未來的行業地位——在兩家公司改變這一目標之前,競爭仍然是主要關係定位。

而現實的情況是,阿里巴巴已經在O2O 領域親起爐灶,如果這是堅定不移的,而新公司在董事會層面又不能減少阿里巴巴的影響,那麼新公司可能會處處受到牽制,淪為阿里巴巴和騰訊這兩大巨頭鬥法的受殃及者。

如果這一切不幸成為現實,則新公司本質上仍然會是一家沒有靠山和根的公司,那麼它將很難同BAT(目前是百度和阿里巴巴)展開一場平臺級戰爭。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參見我之前的文章《現在王興的處境和幾年前的'劉強東相似,但糟得多》和《哪對會更幸福:美團點評,滴滴快的和58 趕集?》。

由於兩家公司只是消除了彼此的競爭,而更有實力、而且更看重戰略價值的BAT 的壓力卻一點也不會降低,因此依賴外部持續輸血的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將難有改變,這將進一步提高財務資本方的話語權。而兩家公司走向目前的合併,很可能就因為投資方並不看好這種模式,從而施加壓力使然。

在過去的歷史中,當一家創業公司完全被外部資本控制時,往往會陷入嚴重的內耗和戰略的搖擺不定中,尤其是當這家公司還要大筆大筆地燒錢、造血能力始終匱乏時。京東也許是少有的例外之一,那是因為投資者能從中看到通往盈利的方向和趨勢。

在所有不幸的結局中,最不幸的也許是,新公司始終無法真正納入BAT 中的某家的戰略棋盤中,而資本方再也不願意持續輸血,那時重組可能會再次發生,或者被迫流血上市(在之前王興已經說過“誰先上市誰投降”),即便不是這樣,也許要求公司實施戰略收縮,轉向成本控制為主。

而不論是哪一種情況,有些結果都是可以預期的,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的:

整合的過程都可能導致份額流失,在目前行業高速發展期,可能會給百度和阿里巴巴更多的機會,而最終新公司的份額在整合完成時,可能會像以往類似的合併,回到合併前份額更大的一方的水平,而之後的變化趨勢則取決於整合後公司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