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歲創立6家公司 七旬老太身家千萬

才智咖 人氣:1.8W

51歲開始創業,先後帶兒女們創立6家公司,總資產達幾千萬元。花甲之年,她又創辦一個大型養雞場,當禽流感肆虐時,她反其道而行之,分兩次共收購4萬隻小雞,結果賺得盆滿缽滿。3月31日,記者在新洲區雙柳街濱湖村,找到這名傳奇老人———童桃喜。

51歲創立6家公司 七旬老太身家千萬

    睡的是毛坯房吃的是集體伙食

    日常生活讓人“跌眼鏡”

    想與童桃喜見上一面,頗費周折。

    初次登門,記者吃了閉門羹。她的員工告訴記者:“公司要買5臺車,幾處工地進展情況,她都要到現場拍板,你們今天白來了。”帶著遺憾回到報社,與她電話約訪,太婆說:“實在對不起,我一天到晚到處跑,太忙了,能不能以後再說?”

    不過,記者的誠意最終打動了太婆,她在自己的養雞場辦公室裡接待了記者。老人精神矍鑠,戴一副眼鏡,一頭黑髮油光可鑑,若不是臉上一道道歷盡風霜的皺紋,很難相信她是一名75歲的老人。

    辦公室裡,除了一張不像樣的老闆桌、一張老式沙發外,幾乎一無所有。太婆的臥室也只是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毛坯房,擺著兩張床、一臺老式電視。中午時分,食堂開飯了,師傅們把菜都添在臉盆裡,一溜兒端出來。童桃喜每天就在這裡和員工們一同進餐。唯一可以顯示“大老闆”風采的,是她那輛花40萬元買的“廣本”。

    “外面都說您是千萬富婆,怎麼也不改善一下生活條件?”記者問。“千萬富婆”一詞,讓老人哈哈大笑,繼而笑眯眯地說:“我覺得生活慣了,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

    老人性格開朗,講起艱難的創業經歷,她談笑風生。

    1932年,童桃喜生於雙湖村一個普通農家。1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父親也因病辭世。多舛的經歷,沒有擊垮年幼的童桃喜。失去雙親後,她與奶奶相依為命。因為窮,她沒有上過學,種地、插秧、抓魚,成了她每天的工作。成家後,她先後育有兩男四女。孩子多,負擔重,她和丈夫起早貪黑才能養家餬口。

    1982年,承包責任制開始了。童桃喜第一次做出驚人之舉,一下承包了120畝魚塘。此後,她和丈夫全身心投入到魚塘裡。童桃喜做事風風火火,丈夫則是個老實人,不善與人交往,她只好將一切安排好之後,要丈夫按照她的要求行事。此後,她就獨自到外地考察學習,買魚苗、賣魚等,全是她一人包攬。鮮魚上市期間,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挑起一擔65公斤重的魚,一路行走20餘公里,趕到縣城賣魚。她對各種魚瞭如指掌,一碗小魚苗有多少條,一條魚有多重,看一眼就能一口說出,與實際情況相差無幾。

    辛勤勞動終於有了回報,當年,她家就賺了8萬餘元,讓鄉親們交口稱讚。嚐到了甜頭的童桃喜依舊以養魚為業,除了1991年因天旱缺水虧本一萬餘元外,其餘年度她都賺大錢。勞動模範、先進等各種榮譽也相繼加身。近10年打拼下來,她家存款已經超過百萬,成為當地首富。

    將栽在賭場上的兒子扶起來

    “魅力太婆”令人敬畏

    手頭有了一大筆錢,她並沒有止步,而是將錢花在了“該花的地方”。

    1991年,她僅16歲的小兒子汪詠伍覺得建築業很有前途,想在這一行闖出點名堂。童桃喜聽了,毫不猶豫地拿出部分積蓄買來挖掘機。從此,汪詠伍便獨身闖進建築業。

    後來,汪詠伍想成立一家建築公司,遂與母親商量,原以為母親會反對,沒想到童桃喜一聽,當即叫好:“我兒有出息,我支援你,你就放手去做吧。”童桃喜將自己辛苦賺來的百萬積蓄全部拿出,幫助兒子成立了一家建築公司,她則和老伴、大兒子汪詠勝繼續在家裡養魚。

    汪詠伍果然沒有辜負母親的希望,幾年摸爬滾打下來,公司越做越大。按照童桃喜的設想,除大兒子汪詠勝跟自己辦養魚場外,其他四個女兒全部跟隨汪詠伍到武漢從事建築行業。不久,四個女兒在她的支援下,先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老太太利用自己在兒女們心中建立起來的威信,六家公司組成了一家集團公司,她親自擔任董事長。兄弟姐妹在她的影響下緊密團結,相互支援,“雖是豪門,卻無恩怨”,大家生意都做得風風火火。

    但意想不到的事情隨後就出現了,因為賺了錢,汪詠伍便沉迷於賭博不能自拔,童桃喜得知後,出面訓導,汪詠伍滿口答應不再賭博,可母親不在身邊,無法監管,已經迷上賭博的他整日不思生意,一心撲進賭場。到1996年,幾年辛苦建起的建築公司被他輸得精光。

   絕望中的汪詠伍想到了母親。“媽,你來武漢幫幫我吧,我想重新再來。”汪詠伍打電話給母親,非常誠懇。疼兒莫如娘,一通教訓後,童桃喜還是答應了兒子的要求,“我來可以,但有個條件:你必須聽我話。”汪詠伍答應了母親的要求。

    幾天後,童桃喜來到武漢,幫助兒子第二次創業。“我的主要任務是監督他,不准他再打牌。還有就是管管賬。”童桃喜說。雖然兒子受到重大挫折,但做母親的最瞭解自己的兒子,她堅信只要她在身邊,兒子一定能翻身。

    重振旗鼓缺少資金,童桃喜便利用自己多年與人打交道建立起來的信譽,幫兒子借錢。不久,汪詠伍的建築公司再次開張。經歷大起大落的汪詠伍果然痛改前非,從此與賭博決裂。一年後,公司開始贏利,他再次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童桃喜不識字,但記憶力驚人,公司財務被她管得井井有條。她為自己制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童婆婆印”四個字,公司裡的一切日常開銷、工程投資進出賬務,都得由她蓋上大印代替簽名後方可生效。每一筆賬,無論錢多少,她都記得清清楚楚。一次,公司一個職工借支1000元,因為童桃喜不會寫字,當時沒有記下名字。一個月後,會計發現了這個沒有簽名,只留下“童婆婆印”字樣的條子,便詢問童桃喜,童桃喜一口說出了借錢者的名字。當她找到借錢者時,借錢者連連道歉,原來,這名職工把這事忘了。

    此後,童婆婆名聲大振,再也沒有人借錢後敢不及時還上。“我大字不識一個,但公司沒有一個人敢涮我,他們都知道我記憶力好。”童桃喜說。

    “公司高學歷的員工,對奶奶既欽佩又敬畏,不敢跟她打馬虎眼。”童桃喜的孫媳婦劉冬金在一旁說。

    禽流感來襲她“放手一搏”

    逆市而上又賺500萬

    兒子的建築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童桃喜放心了,從武漢回到老家。

    不久,當地幹部找到她,希望她能出面辦個養雞場,帶動家鄉人致富。“雞糞就送給家鄉人養魚,蛋和雞你就賣錢。”一聽幹部們的建議,老人覺得可行,立即與兒子商量。汪詠伍覺得,母親回家肯定閒不住,不如找點事她做做,賺不賺錢都無所謂,他就拿出700萬元錢支援母親辦起養雞場來。

    2004年冬,一個佔地百餘畝的養雞場開始搭建。對養雞,童太婆一竅不通,但她覺得不懂可以學。她走南闖北,四處觀摩學習,併購進先進的養雞設施,請來技術人員。

    2005年夏,養雞場建成,併購進大批雞苗。當年11月,老人正準備購進第三批雞苗,一場禽流感突然襲來。所有養雞人都能殺則殺,能賣則賣。老人也陷入兩難境地,眼看著僅雞籠就投資上百萬的6棟雞舍空著,她心急如焚。是就此打住,還是要放手一搏?員工們都看著她。當時,許多人的養雞場都解散了,大量甩賣雞,價格低得出奇。老人靜靜地觀察著,沒兩天,她就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決定:大量購進別人甩賣的雞,即使失敗,也不會敗得很慘。她立即以每隻1.5元的價錢購進2萬隻雞。員工們開始私下議論,說婆婆真是老糊塗了,甚至有人悄悄給她兒子汪詠伍打了電話,告訴了一切。汪詠伍得到訊息後,心裡也很著急,他以年齡大了為由,勸說母親正式“退休”,但老人直接拒絕了:“我身體還好得很,還能繼續做事。”

    半個月後,童太婆又自作主張進了2萬隻雞苗。不久,場子裡就養了74000只雞。每天僅飼料開銷就得幾千元。眼看著雞場每天只進不出,員工們都覺得這是在燒錢,這樣下去一定會拖垮雞場。可是童婆婆卻依然每天5點起床,6點鐘準時叫醒員工,消毒、搞防疫,按部就班地忙活著。“這就是一場賭博,誰知道市場啥時好?要是到了產蛋的時候,市場好了,我就掙了。即使市場不好,蛋先存著,待市場好的時候再賣也能掙。”她經常這樣對心存疑慮的員工說。

    2005年12月的一天,一名員工急急忙忙報告:“一棟雞舍的雞突然死了15只。”老人心裡一陣緊張,難道雞場也遭到了禽流感的侵襲?她立即跑到現場檢視,只見所有死去的雞腹部都有淤血,她讓人剖開檢視,結果發現雞是肝膽破裂,體內有大量血塊。“這不像是得病死的,肯定另有原因。”因為雞場四周經常有野貓出沒,她自然想到了野貓。

    為了查清死亡真相,她連續幾晚守在雞場。一天深夜,她突然聽到有貓叫,打著電筒循聲追去,只見一隻野貓竄進雞舍,雞舍裡頓時傳出雞的驚叫。老人趕緊跑進去,親眼目睹幾隻雞驚叫幾聲後,一頭倒在雞籠裡。她立即明白了原因:這些雞長期關在籠裡,從未與外面接觸,野貓突然闖進雞舍,正下蛋的雞本來就高度緊張,結果給野貓一嚇,肝膽破裂,被嚇死了。

    眼看著自己辛苦養大的雞被野貓害死,童桃喜氣得咬牙切齒,她要員工們捉貓,但他們擔心被野貓所傷,不願行動。童婆婆發誓一定要親手抓住野貓,於是她又徹夜守候在雞舍旁,但沒人相信,一個74歲的老人能逮住野貓。兩天後的一個晚上,她高興地回到住處,手裡拎著一隻野貓。七旬太婆逮到野貓的訊息不脛而走,很多人都嘖嘖讚歎,有人為了親眼見一下這個不服輸的老太太,還特意來買雞蛋。

    2006年3月,禽流感風波過去了,家禽需求量猛增。大多數養雞戶都大大壓縮了養殖規模或退出了這一行業,童桃喜所養的7萬餘隻雞卻正值產蛋高峰,每天產蛋百餘箱。每天早上,雞場門前熱鬧非凡,各地前來採購的車排成長隊。同時,雞蛋價格飛漲,從過去每箱70元漲到100元,過幾天又漲到120元,幾乎每隔一天就是一個價,最後竟然漲到140元錢。員工們這時才開始佩服老人膽大、有眼光。“所有人都忙得直不起腰來,但大家都很高興。”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老人一臉幸福。

    據老人估算,當時一天可以純賺8000元,一年淨賺250多萬元。這樣,從2005年到2007年開春,短短兩年,她靠賣雞蛋就掙了500多萬元。

    老人致富後並沒有忘記鄉親。幾年間,她先後捐資120萬元,用於修路、建校和助困。村裡要修一條長5.5公里的水泥路,政府每公里撥款10萬元,剩餘部分則由村民集資。童婆婆與兒子主動承包了這項工程,他們沒要鄉親們出一分錢,不足部分自己全部承擔。

[FS:PAGE]
    80個電話張口就來一頓能喝2.7斤白酒

    太婆還有個“五年計劃”

    儘管已經是75歲的高齡了,童婆婆說話鏗鏘有力,走路步伐矯健。“她精力好得出奇。”雞場裡的員工說。

    多年來,她的睡眠一直很少。員工們睡了,沒人說話,她便獨自一人看電視,直到凌晨1時喜愛的節目停播,才開始休息,但凌晨3時就醒了。這時她再也無法入睡,起床走進雞舍這裡看看,那裡瞅瞅。一天只睡兩個小時,從沒有人見她露出半點倦意,也絲毫無損她超人的記憶力。

    養雞期間,為了方便聯絡,兒子便給她買了部手機,但根本不識字的童婆婆不會使用,就不願要。“奶奶,你不是會打麻將嗎?麻將子上的大寫數字你總認得吧?”孫媳婦提醒她說,可以將電話號碼用大寫數字記在電話本上,照著上面撥。老人一聽來勁了,當即將所有要聯絡的人的號碼寫到一個電話本上,因為不識字,每個電話也沒有記名字。

    每天,她就在孫媳婦的幫助下,一遍遍翻看,將每個大寫數字與手機鍵盤上的按鍵一一對照記憶。如今,電話本上的80個電話號碼她記得滾瓜爛熟,儘管沒有名字,但她看到每個號碼,都能準確說出號碼的主人。“現在跟他們打電話,我根本就不用看電話本,全都記在腦子裡了。”

    “她還很能喝酒。”孫媳婦劉冬金說,以前,體力勞動很重,她就喝酒抗疲勞,沒想到竟把酒量喝出來了。當年養魚出名後,免不了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宴會。酒席上,心情舒暢的她開懷暢飲,經常將滿桌的男人喝趴下。

    “我最多的一次喝了2斤7兩白酒,我自己也吃驚。”老人說,“我喝酒幾十年,從來沒有醉過。”

    孫媳婦劉冬金說,前不久,老人曾病過一場,健康有所下降,酒量也減下來了。但老人告訴記者,她現在一頓還可以喝一斤白酒,或四五瓶啤酒。

    “像您這樣年齡的老人,要麼在帶重孫,要麼在公園休息,您不打算‘退休’?”記者問。

    “我對孩子們說了,五年後我就不管事了。這五年,我只有一件事要辦好,就是將劉冬金這個孫媳婦培養出來接我的班。”老人笑道。

    “不怕她把這個養雞場給辦垮了?”

    “不怕!她聰明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