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暴利行業 眼鏡

才智咖 人氣:1.02W

2017中國眼鏡製造與銷售行業賺錢嗎?如何才能賺錢?

十大暴利行業 眼鏡

眼鏡市場

“眼鏡行業就是一個‘暴利’行業。”這個觀點已經深入消費者的觀念之中。眼鏡業流行這樣一句話: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暴利分析:

首先,眼鏡成本相比售價而言十分低廉。

在中國眼鏡之鄉丹陽,“記憶合金架”每副11元,“時尚合金架”每副16元,“板材架”每副16元,其中最貴的是純鈦制眼鏡架,每副也只是60元。但一進銷售門店,這些眼鏡框架身價暴漲,翻了10倍,甚至50倍。

其次,技術門檻不高:配鏡流程僅需十分鐘。

眼鏡實際加工時間,遠比店員宣稱的時間短,有的僅需要10分鐘。讓顧客等幾天的原因是:統一送貨、加工,總體上可以節約生產時間、機器損耗的成本。

在北京,折射率1.56的鍍膜鏡片,在商家的價格單上,一般約為300元,折射率1.61,鏡片約為600元,折射率1.67,鏡片售價約為800元。

而在江蘇丹陽,最普通、也是配得最多的折射率1.56加綠膜樹脂鏡片,每副批發價僅為8元;1.56黃金膜的樹脂鏡片每副19元,折射率1.61的非球面樹脂眼鏡片每副21元。

第六大暴利行業——眼鏡製造與銷售

中國的老年人已超過了1.3億,上了42歲的人眼睛已開始老花,若再加上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實際上已超過了3.2億人,這些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中國的在校大學生為2000多萬人,其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而且一個人對眼鏡的需求不止一副,再加上眼鏡為易碎品,損壞和更新率很高。眼鏡業內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國對眼鏡的需求每年在5億副左右,這個需求已超過了中國電話的總門數。其每年的交易發生額超過了500億元。

眼鏡業裡有這樣一段廣為流傳的順口溜:“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你是講交情,400元賣你是講行情”。而“一副眼鏡,你帶三天就壞,屬於使用不當,帶三個星期就壞,應該習以為常,如果過了三個月才壞,就算你大賺特賺”。 實際上,中國在珠江三角洲一帶,已形成了強大的眼鏡工業生產基地。這一地區的眼鏡出廠價二三十元,到了眼鏡店的櫃檯上,掛上韓國和日本進口的標籤,就賣到了一兩千元,這不是暴利是什麼?

暴利行業 眼鏡店利潤到底如何

開眼鏡店利潤大嗎?平價眼鏡的出現,使得眼鏡暴利黑幕被披露,消費者的消費也逐漸趨於理性化,百姓的.需求將最終促使眼鏡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保麗來墨鏡,市價498元,“直通車”僅售228元;花花公子眼鏡架,市價840元,這裡只要450元。

千萬別以為這些讓人眼花的數字又是哪個商家打出的唬人的廣告,這確實是北京首家平價眼鏡店——大場面平價眼鏡直通車的銷售價格。同一款眼鏡,懸殊的價格,在各個商家都保證其利潤的背後,我們不禁想問:小小眼鏡的利潤到底是多少呢?

眼睛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據瞭解,眼鏡行業已經連續幾年入選“中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目前,眼鏡市場上的蛋糕主要由三方分食:眼鏡連鎖店、零散不成規模的小店、各大醫院的配鏡機構。其中,知名品牌連鎖眼鏡店的眼鏡零售業態往往採用旺街旺鋪的開店形式,成本高昂,商家只得售賣高價位的產品以利養店。

十倍利潤很正常

在北京潘家園平價眼鏡市場,配眼鏡時,一家眼鏡店的經理黃先生告訴記者,“你戴這種眼鏡架我進貨10塊錢,鏡片為樹脂片,還算不錯大概進價在20元左右,總成本不會超過40元。”記者購買這副眼鏡卻是花費了400元,當時商家還在搞“八折優惠”活動,這樣算來,該眼鏡的利潤也超過10倍。

成熟的大眼鏡公司,因其有固定的貨源,就把一些品牌做成了壟斷經營。而一些代銷的小型眼鏡店因為找不到直接貨源,只能從二三級批發商手中進貨,被層層“加碼”後,到了消費者手裡就是天價。

“眼鏡行業中都有一種內部保護價,代理商對他們的品牌也都有一個指導銷售價,只允許高於指導價格,而不允許低於指導價格。”某平價眼鏡超市經理說。因為眼鏡店面的租金高,眼鏡銷量又少,指導價格其實是為了保護眼鏡行業的利潤。

資訊不對稱造就“暴利”

其實根本原因是資訊不對稱。消費者其實不知道1000的比200的到底好多少,但願意相信1000的比200的好,消費者都珍愛自己眼睛,在能力範圍內傾向於買好的。

假如 眼鏡成本100賣1000,或者成本200賣500,消費者會認為1000的比500的好,因為他無法判斷好壞,只能依靠價格。抓住這種心理,眼鏡店可以隨意賣高價。

寶島眼鏡的馬經理告訴記者,眼鏡零售業實際上是“三分眼鏡、七分費用”。在北京市區開一家普通的眼鏡店,房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眼鏡店驗光師還需要一定的技能培訓,且必須持證上崗,高階驗光師薪資一年少則10萬;另外,還經常要大筆經費做宣傳。但消費者眼鏡更換不會太頻繁,市場有一定的侷限性,如果沒有賣不出高價,眼鏡店沒辦法生存。

對此,一位長期做眼鏡生意的業內人士王先生說,眼鏡行業存在暴利的情況,有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500%。比如說鈦金屬架,差不多隻要200多元就夠了,有些店的標價最起碼也是1500元以上。

讓我們聽聽某眼鏡店負責人算的一筆成本賬:一副鏡架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貿易商、層層代理、零售商等多個步驟,層次越多,最終的價格就會越高。他舉例說,一副光學鏡架,生產廠家採購的原材料金屬費用4元左右,經過設計、打樣、加工最後成品各個步驟,廠家以30元的價格出售到貿易商的手中。貿易商給一級批發商是100元,一級批發商再到二級批發商是150或是更多,或還有再下一級的批發商,最後是零售商。“每個層次都要保證自己的利潤”。一層一層下來,到了消費者手中,這樣一副鏡架的價格可能就要400元了。

某眼鏡廠商還透露,“貿易商下的訂單須達到一定的量才接單,我們公司規定,一個款式必須是300副以上起訂”。除非有非常強大的零售渠道,所以一般零售商不會直接從廠家訂貨。

同時,在眼鏡店也很少出現顧客雲集的場景,一個專賣店可能一天的銷量就只有幾副,所以零售商不敢有太多的存貨。但作為與廠家直接打交道的貿易商來說,下一次訂單不能只是一個款式。而市場上消費者的愛好各異,眼鏡種類更新的非常快。不同的款式、不菲的數量,中間商的風險比較大。“賣幾副眼鏡,就要保證零售商還有利潤”,這位廠家負責人表示,還有中間商的風險,說到底,這些最終都要由消費者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