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順口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3.04W

導語:順口區位於遼東半島最南端,是中國東北遼寧省大連市的一個市轄區,原屬旅大市。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旅順順口導遊詞,希望對你有幫助!

旅順順口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大連旅順口旅遊,我是導遊員招水英,今天能夠帶領大家遊覽這裡我非常榮幸,我會盡我所能為大家講解這裡的景點,希望大家能夠玩的開心,盡興。

人常說“不到旅順,枉來大連”,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連旅順口,旅順口歷史悠久,最早的名稱叫“將軍山”,將軍山是老鐵山的一部分。早在四五千年前,老鐵山下就有人類的活動,現今鐵山街道郭家村北大嶺新石器時期遺址就證實了這一點。鐵山街道於家頭坨出土的銅器則告訴我們商朝時期人類在這裡活動的情況。戰國時這裡屬燕國的“遼東郡”。漢朝時,在今天的鐵山街道於家村東邊的山坡上修建了“牧羊城”(又稱“木羊城”),是旅順成為軍事重鎮的開端,牧羊城出土的“河陽令印”、“武庫中丞”封泥充分證實了旅順與中原地區的密切關係。在它附近出土的記事磚是迄今旅順發現的最早的記事文字。到了魏時,旅順被稱為“沓渚”或“沓津”。“渚”在古代是“水中的小塊陸地”的意思。晉名“馬石津”,唐謂“都裡鎮”,元稱“獅子口”,到了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派馬雲、葉旺兩將軍率部從山東乘船跨海鎮守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特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

“老虎尾”是大連旅順口港的天然屏障,一百多年來,這條“老虎尾巴”和旅順口一起,見證了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等諸多歷史事件。如今,老虎尾已成為著名的風景區,是人們休閒漫步的好去處。

“旅順口老虎尾”是民間的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老虎尾沙嘴”。老虎尾沙嘴位於旅順口軍港西南口處,一端與陸地相連,尾部深入海中,呈狹長的反“S”形彎曲堤壩狀地貌,因此被形象地叫做老虎尾。老虎尾沙嘴的形成是海狼長期侵蝕、搬運和堆積的結果。海浪通過沖刷、淹沒和溶蝕,不斷侵蝕附近的海岸,對岩石產生強烈的破壞,從而攜帶了大量被侵蝕下來的泥沙,當海浪進入港灣時,受到港灣前面西雞冠山的阻擋,致使波浪破碎、失去能量,從而導致流速下降,於是海浪攜帶的泥沙就在這裡堆積下來。由於粗大的泥沙會先沉積,因此沙嘴越靠近尾部越細。

因為潮汐帶來的浪擊面以下的泥沙少而細,老虎尾沙嘴的規模和比較粗大的泥沙顆粒都說明,老虎尾的泥沙主要是海浪不斷侵蝕附近海岸的結果,而不是潮汐帶來的。

至於老虎尾沙嘴為什麼會呈反“S”形狀呢?這與這裡常年的.主要風向有直接關係。這裡的風以東南風為主,當從東南方來的海浪被港灣西南口前面的西雞冠山阻擋,就使泥沙順著波浪進來形成的水流方向自然堆積下來。如果海浪不是從東南方向來的,而是正對港口,那麼,就會在兩側形成兩條近於直線的沙嘴。

沙嘴堆積的速度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和海浪攜帶的泥沙多少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攜帶的泥沙越多,堆積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老虎尾沙嘴不在黃海而在渤海,那麼由於渤海的泥沙多,其堆積的速度就會比現在快。此外,它的形成速度還與季節變化所造成的風向變化有關。冬季,以從陸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風為主,所以堆積的速度就會減慢;夏季,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東南風則會加快堆積的速度。

老虎尾沙嘴從大約8000年前開始形成,以後,這種作用還會繼續延續,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沙嘴和陸地連線,呈現封閉狀態,就會形成瀉湖。老虎尾沙嘴形成目前的規模就用了8000年的時間,所以要形成瀉湖的過程應該也是非常漫長的 白玉山

原名“西官山”,光緒六年,李鴻章陪同光緒皇帝的父親醇親王視察旅順口時說,旅順有黃金山,也應有白玉山。從此得名為“白玉山”。白玉山,位於旅順市區中心,臨海岸矗立,漫山林木,景色宜人。有南兩條公路盤山而繞。在山的東坡,有一條496級的水泥臺階直達山頂,沿途有涼亭供遊人休息,南麓有空中索道直達山頂。山頂有白玉山塔和高達110米的電視塔及海軍兵器館。白玉山也是旅順新舊城區的分界線,白玉山東面為舊市區,西面為新市區。佇立山巔或登上白玉山塔,可飽覽旅順城區風光,更令人愜意的是,這裡是觀賞旅順口門,東西港和老虎尾半島的最佳處,俯瞰古稱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的旅順港和口門,是來旅順口旅遊的一大興事。登白玉山立險居尊,看萬傾海洋,雄觀虎距,江山如此壯麗,會令人感慨萬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曾兩次登上白玉山。

白玉山,是旅順口區八大景區中白玉山景區的中心觀景點。白玉山原名“西官山”,也稱“白玉山”,因相傳早年山石潔白如玉而得名。又傳正式命名還是北冰大臣李鴻章為建旅順港來勘察地形時,聽幕僚們說對面的山名為黃金山,就隨即說“既有黃金,應有白玉”,後來人們便把原稱“西官山”改稱白玉山。舊旅順八景之一的“白玉夕曛”便指於此。這裡不但是大連十大景區之一,還是大連市與旅順口區確定的市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凡是外地來的遊客,不論你是乘汽車還是乘火車;不論你是從陸路來,還是從海上到了旅順口,大都要到旅順白玉山遊覽。有人說:“到旅順不登白玉山,就等於未到旅順口”,這話確有道理。 旅順軍港,地處遼東半島西南端,黃海北岸。東側是雄偉的黃金山,西側是老虎尾半島,西南是巍峨的老鐵山,從周圍環守旅順港形勢險要,天然形勝被譽為“天下奇觀” “旅順口”“獅子口”就是寬近300米由兩山對峙而成的出海口。最窄處91米的航道,每次只能通過一艘大型軍艦,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戰略上是易守難攻。

旅順口做為世界五大軍港之一,其險要之處全在於航道兩側的山上,那裡隱蔽著許多火力機關,交叉成網、互相支援,敵艦很難靠近,所以無論是甲戰爭還是日俄戰爭,日軍都沒有從海上攻進旅順,所以一些軍事家形容說:“旅順一口,天然形勝,即有千軍萬馬,斷不能破”。

旅順軍港始建清代,從1880年至1890年10年間,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經營旅順港。在旅順徵民建港、購戰艦,使旅順口成為當時世界聞名的軍事要塞,併為五大軍港之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被日寇侵佔,清政府在旅順只經營了16年,隨後的幾十年由日俄分別侵佔,直至1955年才回到祖國懷抱,現做為北海艦隊的一處訓練基地。

我們今天先講到這,大家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