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仙境蓬萊閣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8.55K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閣參觀旅遊。我是本次為你服務的導遊員,我叫xxx。

人間仙境蓬萊閣導遊詞

蓬萊閣景區位於膠東半島最北端,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首批5A級旅遊區。傳說蓬萊、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東尋求藥、漢武帝御駕訪仙之地。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神話傳說,便源於此。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其內部由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等6個單體和附屬建築共同組成規模巨集大的古建築群,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旅遊。

現在的蓬萊閣景區以丹崖山為中心,蓬萊水城和田橫山為兩翼,是一處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與一體的名勝風景區。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經過了宋、明、清三代不斷地擴建和改建,形成現在的規模。

蓬萊閣矗立於丹崖山上,雲海簇擁浪山輕託,海山美景層出不窮。整個規模巨集大的古建築群由蓬萊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六大單體及其附屬建築組成,佔地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因為蓬萊閣的神奇景象和巨集偉規模,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閣內文人墨寶、楹聯石刻,不勝列舉。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XX年12月24日蓬萊閣景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好了,說著我們已經到了蓬萊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蓬萊閣的正門前,大家請看“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簷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為蘇東坡的手跡。內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心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遊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遊。

接下來看到的是彌陀寺,始建於唐代,這是蓬萊閣景區內唯一座佛教寺廟。正殿裡面供奉的是西方三聖和十八羅漢。正中的是阿彌陀佛,左面是觀世音菩薩,右面是大勢至菩薩。

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丹崖仙境”坊,坊額“丹崖仙境”四個字是董必武提寫的。進入仙境自然有神仙顯靈,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顯靈門。過了顯靈門我們往西走,就到了龍王宮。龍王宮的前殿裡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走進龍王宮的正殿,中間坐的是東海龍王敖廣。東邊站立的分別是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和電母。西邊的分別是趕魚郎、順風耳、風神和雨神。

繼續前行,我們已經走進了天后宮的前殿,首先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有一個字,大家知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字呢?對,“壽”字,只不過這個壽字和普通的壽字不同,它是由我國五代老祖陳摶所書的,它是由三個字組成的,分別是“富”、“弗”、“林”組成了一個“壽”字,意思是告訴我們:要想富,要想長壽,就一定要多種樹。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正殿,大家可以看一下,正中供奉的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臺灣一帶被稱為“媽祖”,她的俗名叫做林默,福建莆田人,據說她剛剛被生下來的時候不會哭,所以她父母便給她取了個名字叫林默娘,她非常的聰明,五歲時就會誦經,十二歲時對海事感應非常靈驗,於是她就在海邊經常幫助漁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海難,不幸的是她二十八歲那一年在海上遇難了,人們為了紀念她,就在海邊建起了供奉她的廟宇。據說她非常的靈驗,有求必應,所以這裡是整個蓬萊閣香火最旺盛的地方。

繼續前行,在我們左手邊的就是“碧海丹心”刻石。“碧海丹心”四個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先生寫的。“九·一八”事變後,馮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公開反對不抵抗政策,主張抗日救國,因而受到蔣的壓制和排斥。他悲憤交加,於1934年5月,偕其老友元老李烈鈞來到蓬萊。李烈鈞也對蔣心懷不滿,力主馮玉祥再度出山,挽救民族危亡。他們在蓬萊期間積極宣傳群眾,大聲疾呼“抗戰存,不戰則亡”。還曾深入到蓬萊文會中學為師生講演,不厭其煩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使當地群眾深受鼓舞。在遊覽蓬萊閣時,李烈鈞書就一聯:“攻錯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畫,全憑赤手挽乾坤”,並請馮將軍題寫橫批,馮玉祥略一思索,信筆寫下“碧海丹心”四個大字,抒發了他忠心報國的情懷。後人難忘馮將軍的愛國豪情,就把“碧海丹心”單獨刻石存留。

大家再往這邊看,這就是主體建築“蓬萊閣”了,它與我國的岳陽樓、黃鶴樓以及滕王閣 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樓。它建於宋嘉佑六年,上面“蓬萊閣”三個字是由清代的.書法家鐵保所書。現在一樓是一些蓬萊的風景圖片展覽,二樓留有八仙醉酒的蠟像。

穿過蓬萊閣,來到後面。

避風亭,原名海市亭,建於正德八年(1513)知府嚴泰修建。

避風亭是蓬萊閣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知府嚴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紋風不動。過去人們傳說這裡有避風珠,實際避風原因有兩個: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齒狀的矮城牆)築於成弧形的絕壁上,大北風由海面撲來,隨即由絕壁急速上升,越亭簷而過;二是亭內三面無窗,恰成氣流死角,空氣不能對流。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先生來避風亭時留下一副聯語:“面北當風,風力雖狂絕不入;開軒秉燭,燭光故小竟長明。”其實這種令人驚異的避風效果,並不是設計者預先料到的,只是後來的一種巧合。避風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覽勝者觀海聽濤題詠抒懷的地方,所以亭內石刻多與描寫海市有關。亭內嵌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觀海市》詩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為真實得體。袁可立是明萬曆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曾任登州軍事首腦。墨跡為明朝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所書,圓潤蒼勁,俊逸飄灑,石刻為一代高手溫如玉的傑作,其技藝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在跋語中稱讚其“勒石得法”,“可敵長公(蘇軾)之筆。”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聯璧合之作,堪稱三絕,為金石之瑰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愛國將領馮玉祥在這裡時,就下榻在避風亭內,閣上的道士忙為他灑掃房間,卻被馮的衛士奪去了笤帚,說是這不行,打擾百姓長官要罵我們的。從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馮玉祥對老百姓是很尊重的。)  現在讓我來告訴你這其中的奧祕吧,避風亭的北面是一堵高高的城牆,城牆高至亭的半腰,城的外壁又呈弧形。所以當北風吹到弧形牆壁時,便形成了一股強烈氣流,急劇上升。飛越屋脊,向南而去,亭內便無風可入。再加上亭的東西南三面都是牆壁,只有北面留有門窗,空氣不能對流。因此,儘管海風呼嘯,門窗洞開,亭內卻風絲不動,燭光不驚。

繼續往東走來到的是臥碑亭。它是以蘇軾的《海市詩》、《書吳道子畫後》橫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書吳道子畫後》,背面是楷書《海市詩》。碑文前面的字小後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蘇軾也是喜歡喝酒做詩,酒助興時便越來越豪放了。經過專家鑑定這是蘇軾的真跡。這邊還有清朝人龔保題的聯語“海市蜃樓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就是說神仙仙境都是虛幻不真實的,只有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才是真正的神仙。

繼續前行我們便來到了蘇公祠,蘇公祠是了為紀念蘇東坡而建的。中間這幅是蘇東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廣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過五日知州。但救在這短短的五天時間裡為蓬萊人民做了兩件大好事。一是修築海防,二是減免百姓的鹽稅。至今在蓬萊民間還流傳著“五日知登州,千年蘇公祠”的美談。

這個叫做賓日樓,又稱望日樓,登樓遠望,視野開闊,使觀日出的好地方。當年大型歷史舞蹈史詩《東方紅》,曾選擇這裡作背景,該片開頭的日出的畫面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旁邊的就是蓬萊閣標誌性建築普照樓,我們從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築就是它了。在過去是指示航標的燈塔。

我們站在這兒看一下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是我國古代第一港,東方的門戶。漢代以來就被列為軍事重鎮。宋慶曆二年,當時水軍駕駛的艦船叫“刀魚船”,這座寨城就叫“刀魚寨”。明洪武九年,明朝政府為了防止倭寇的侵襲,就在刀魚寨的基礎上修建了碼頭,形成了今日水城雛形。水城有兩個門,北門叫水門,是出入海上的咽喉。南門叫振陽門,與陸路相通。這也是戚繼光操練水師的地方。

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殿是呂祖殿,呂祖就是呂洞賓,亭內有呂洞賓像碑。再往前走就到了三清殿,裡面供奉的是道教的三位始祖,他們分別是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

再往前走,我們便來到了蓬萊閣的最後一個景點——白雲宮。蓬萊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進入了仙境。因此,“蓬萊”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詞。在我們國家,凡是美如仙境的地方,大都用蓬萊來命名。如浙江的普陀山、福建的莆田、海南的東山嶺等,都有以蓬萊命名的景物。遠在唐朝的大明宮,別稱蓬萊宮。大詩人李白的詩篇中也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名句,其它詩文中所提到的“蓬萊”二字,可以說俯拾皆是。當然,最正宗的蓬萊要算是我們所在的這個地方了,因為這裡是三神山傳說的發祥地。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白雲宮門,相傳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在《天仙配》中,七仙女有一句唱詞,“我家本住蓬萊村”。七仙女所住的蓬萊村,當然是凌霄中的仙宮了,所以,出了這白雲宮門,就算又回到了凡間。

好了,以上就是蓬萊閣主要的景點了,大家現在可以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