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中山陵的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6.91K

重點講解是對旅遊線路上的重點景觀從景點成因、歷史傳說、文化背景、審美功能等方面進行詳細的講解,以下是2篇關於介紹中山陵的導遊詞,供大家參考!

介紹中山陵的導遊詞

  介紹中山陵的導遊詞一

走過牌坊,順著墓道,跨過陵門,那連綿不斷的臺階映入我的眼簾。拾級而上, 來到第五層平臺,可以看見一對大銅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樣,是當時上海特別市政府捐贈的。大家仔細看,會發現在左邊那個鼎下面有兩個孔。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是 1937年末日軍攻佔南京時被炮彈擊穿的,換句話說,這兩個孔是當時留下的彈坑。如今雖早已時過境遷,但這兩個彈坑時時提醒我們莫忘國恥。終於登上頂處的大平臺。微風徐徐,此處陣陣松濤,更覺偉人浩然正氣與天地同存。 這392級臺階,高差約70米,總計有大小10個平臺。更妙的是,從下向上看時一望到頂,石階連綿不斷,不見平臺;而各位現在朝下看時,卻反而不見臺階,只見平臺。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來到頂處的祭堂,祭堂內部以雲南產乳白色大理石鋪地。堂內有直徑 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牆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見東西兩壁上所刻的孫中山手書《建國大綱》全文。祭堂正中是孫中山著長袍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闊2。1米。這座雕像是當時世界著名的法籍波蘭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受孫中山葬事籌委會之託,用義大利白石雕刻而成,並於1930年塑成後從巴黎運至中山陵的,全部造價150萬法郎。坐像下四面的六幅浮雕是截取了孫先生從事革命活動的六幅畫面。它們分別是:“如抱赤子”,“出國宣傳”,“商討革命”,“國會授印”,“振聾發聵”和“討袁護國”。看著偉人的光輝業績,我心中無比敬佩。

如今,作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旅遊紀念勝地,中山陵每年接待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炎黃子孫與國際友人。人們懷著對中山先生偉大精神的崇敬與景仰來到這裡憑弔拜謁。在統一成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對目前海峽兩岸的現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衷心期盼著祖國統一、繁榮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來。彼時彼刻,倘若孫先生泉下有知,也必會含笑長眠!

  介紹中山陵的導遊詞二

步入中山陵大門,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偉所吸引了,我們首先來到了陵園廣場。廣場四周屹立著一棵棵蒼松,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的青翠欲滴,那樣的`生機勃勃。它們象徵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遠不倒,又恰似革命事業萬古長青,生生不息。繼續往前走,一座巍峨聳立著的牌坊便映入眼簾,抬頭仰望,由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博愛”兩個大字赫然顯現在牌坊中央,這蒼勁有力的兩個字告誡人們,要只求奉獻,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懷去關愛天下每一個人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 392級,8個平臺。我們一邊向上攀登,一邊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發現,映入眼簾的只有臺階,沒有平臺。我再回頭往下看時,卻只能看見平臺,看不見臺階了。我問導遊:“中山陵的臺階設計得這麼巧妙,可有什麼含義呢?”導遊說:“從下往上看,只有臺階,寓意著前面的路很艱辛。而從上往下看,全是平臺,寓意著當經過了艱辛和磨難以後,看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過去的路也很平坦。”奧,我明白了:其實學習也是一樣,會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覺並不是那麼難。

處在山頂最高峰的祭堂,有三個拱門,上面書寫著孫中山先生所創導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堂中置放著孫中山先生的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再進入一扇銅門,可以看見一座漢白玉雕像-孫中山先生靜靜地躺在靈柩上.聽導遊說,孫中山先生的軀體在紫銅棺內,被混泥土澆築在離地面5米的地下... 我久久地站著,心裡默默的向這位老一輩革命家致敬!

中山陵之旅,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飽覽美景的喜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思考,對民族的熱愛,對領袖的敬意。作為記憶,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