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1.6W

作為一名可信賴的導遊人員,就有可能用到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西省導遊詞

江西省導遊詞1

鵝湖書院位於江西鉛山縣鵝湖山麓,山為武夷支脈,因山上有鵝湖得名。具體位於原鵝湖寺西側,距河口鎮15公里。與吉安白鷺洲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齊名,並稱為“江西四大書院”。

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在此聚會講學。四子歿,信州刺史楊汝礪築“四賢祠”以資紀念。淳祜十年(1250),朝廷命名為“文宗書院”。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時,稱“鵝湖書院”。書院建築背山面畈,佔地約5400平方米。八百餘年來,遞廢興,建築規模幾經變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後的基本佈局為:院牆前臨照塘,牆內左義門、右義門。

建築共六進:一、頭門;二、青石碑坊;三、泮池,池上有雕欄石拱橋,泮池兩各有一碑亭;四、儀門,三楹,兩翼有廡廓;五、會元堂,五楹;六、御書樓。東西兩廓各有讀書號房20幢。1957年,江西省文化廳撥款重修,195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05月25日,鵝湖書院作為明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書院佔地8000平方米。書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巔巨石覆蓋,石尖聳立,千姿萬態,突兀崢嶸。左右兩側山勢合抱,重峰疊巒,蒼翠欲滴。其左側山頂,還有飛瀑傾瀉而下。書院所在的山谷小平川,更是古木參天,曲徑流泉,幽靜無比。

鵝湖書院在鵝湖寺,即仁壽寺的左邊,而鵝湖塔則在鵝湖書院的左邊。鵝湖書院的大門,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對著鵝湖塔。書院四周有山有溪,環境幽雅。鵝湖書院比鵝湖寺大得多,建築規模頗似孔廟。由大門進去,經過兩排桃樹,有一個大圓門,圓門內有一個大院子,對面又是一個大圓門,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階而入,又是一個院子,裡面是半月池,池周圍是石欄杆。渡過古橋是第一排殿宇,再過一個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後一排殿宇,是四賢祠。祠前也是一個院子,祠後則是一個相當高的坪臺,其下有一小池,其後是一座高牆,正對那兩大圓門的北端高牆。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兩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錯落有致。

在鵝湖書院後面的四賢詞內,設有朱、呂、二陸四個牌位,又有一個題著“頓漸同歸”字樣的匾額,這和書院前排建築中所懸“道學之宗”的御匾,正遙遙相對,由此可見宋代朱陸鵝湖之會的盛況。抗日戰爭期間,鵝湖書院成為東南訓練團的駐紮營地。

江西省導遊詞2

會仙島:又名水上樂園,位於舞龍湖景區的東部,面積250平方米,是仙女湖開發最小的島,也是仙女湖的標誌性景點。相傳很早以前,有位新餘檀郎在此偶遇下凡羽仙,並與其中最年輕、最美麗的仙女佳偶天成,“會仙島”因此得名。島上由會仙台和“毛衣女下凡”群雕兩大部分組成。會仙台高約9米,平面為圓形,是帶剎穹窿頂式藝術樓閣建築,分為樓閣與樓座上下兩部分,房外環繞2米寬的閣廊,是遊客觀鷺的好場所。會仙台前面矗立著“毛衣女下凡”群雕,雕塑基座上鐫有東晉幹寶所著《搜神記》卷十四《田中毛衣女》全文。群雕採用圓雕與高浮雕相結合的技法,從上至下雕塑了七位仙女,她們蘭芬靈濯,玉瑩塵清,揮舞玉臂,腳踏祥雲,彷彿從天上飄然而下。島上配有水上摩托、水上飛機、水上游泳池等親水性自娛專案。

萬年橋:是明嘉靖三十五年首輔嚴嵩捐建的“七橋一路”中的一橋。秋冬時節水位回落,站在鈐陽湖岸清晰可見經歷了478年的萬年橋雄姿巍然浮於兩岸之間,橋孔仍歷歷可數,宛如游龍嬉水。萬年橋全長386米,寬8米,共10墩11拱,築橋工藝精美絕倫。據考證,萬年橋是江西現存聯拱石橋建造最早、使用最久的橋之一,也是明朝江西第一座有具體日期可考的古橋,為江西第四大聯拱石橋。上世紀80年代,當文物專家在探視該橋時曾發感慨:僅萬年橋就可建一座博物館。

洪陽洞:位於鈐陽湖西北岸的袁嶺山腰,屬喀斯特溶岩地貌。由於東晉著名道學家葛洪、婁陽二人曾在洞內修煉制丹,所以集二人之名,取為洪陽洞。又由於此洞距離介橋嚴家只有數裡,明朝權相嚴嵩小時候曾在洞中讀書,所以又叫嚴嵩洞。到現今民間仍流傳“狐仙伴讀”、“吞食夜明珠”的神話故事,百姓又稱之狐仙洞。根據《分宜縣誌》記載:此洞“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綿延十餘里,分為東西二部分。東部高大寬敞,西段幽暗深邃。洞內怪石壁立,鍾乳嶙峋,琳琅滿目,儀態萬千!過去有人進到第七十二間洞時,聽見洞外昌山渡傳來的篙聲。洞口迎面石壁上刻有“洪陽古洞天”五個古樸蒼勁的大字,兩邊刻有前人留下的遊記題詩。洞口原設有葛洪、婁陽兩位道教宗師的神像。東側向頂部傾斜的石榻上有一個凹陷如雞心的池子,旁邊橫躺著一塊象鍋灶的黑石,據說這就是葛洪、婁陽煉丹的丹池丹灶。將手伸到丹池丹灶的上面,還可以感覺到一股上衝、騰發的熱氣,相傳這是當年煉丹後尚未散盡的餘熱。

仙女湖之旅就要結束了,希望這次旅行能給各位留下美好難忘的回憶,離別之際我借仙女湖的仙水靈氣,祝願大家身體康泰、好運常伴!

江西省導遊詞3

千年古村群遊覽區,位於南昌市所轄安義縣南面約十公里的西山梅嶺之麓。該遊覽區,由京臺、羅田和水南三大古村落組成,面積約3平方公里。三座古村落成鼎足之勢,村間有長壽大道、祈福古道和豐祿大道(簡稱"福、祿、壽’三星’道"相連通,各自相距僅一里之遙。三大村落既是獨立的,又是一個有機整體。

京臺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曆史。該村有劉、李兩大姓。劉姓村民,為漢代學者劉向後裔,初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遷居此地。明初洪武年間,李氏 之祖則由朝廷授封而落戶於此。千年古村,遠離囂塵,許多古建民居至今儲存完好,如石牌坊、古井石槽、古戲臺、磚石大門、四十八天井古屋等。遊人至此,定能感受農耕生活之情,油然而生歸園田居之趣。

羅田村: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該村均為黃姓,傳為祝融帝后裔,為避戰亂,於晚唐廣明年間由湖北蘄州遷徙至此。民謠有云:"小小安義縣,大大羅田黃。"足見羅田黃家名聲之大。該村乃當年香客赴西山萬壽宮朝拜許真君的.必經之地,幫店鋪比肓,商賈雲集,稱一時之盛。該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車轍清晰可見,整個村莊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統。民居古建、磚雕、石刻、木雕構件古樸而精美。該村有"長壽村"之譽。唐代黃樟生機盎然,"壽康"方井泉水甘冽,駐足古村,不禁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水南村:該村村民為古羅田村黃氏分支後裔。明初洪武七年(公元1369年)族祖一 能公在此開新基拓新村。該村現存古屋規模巨集大,裝修考究,雕飾精美,栩栩如生,令人歎服,駐足於當年張勳"辮帥"打工時所出入的古屋,流連於丹桂飄香的黃氏宗祠,遊人們彷彿還能蝗到那漸漸消逝的歷史的迴音。這裡的"水南民俗館",陳列有許多不可多得的展品,看見這些豐富的物件,不難想象先民們的生活和生產的情和景。

三大自然村落有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86幢,面積21800餘平方米。古建民居規模巨集大、儲存完整、雕飾精美、文化內涵厚重。主要景點有:佔地八畝擁有48個天井的世大夫第;6人合抱不下距今110餘年的唐代黃樟;再現昔日羅田繁華商貿景象的400餘米長的古街道;反映江南農村民俗文化特點的水南民俗館;商賈名媛起居的閨秀樓;雕有一百隻形態各異蝙蝠堪稱中國窗雕工藝一絕的"百福圖";體現忠孝節義的黃氏、劉氏祠堂;雕龍畫鳳江南農村少見的古戲臺;散發著濃郁書香氣息的曦廬(墨莊)等等。千年古村群是古代贛文化和贛商文化的完美結合,是都市市民追溯歷史、感受自然、體驗農家生活的絕好去處,它最有神祕風采,最有古郡風韻,最有田園風光,最有鄉村風貌。

江西省導遊詞4

各位遊客:

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來到有江西煤都之美譽的城市——萍鄉市。

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地處湘贛邊界,萍鄉市總面積3827平方千米,2008年統計的人口總數為185萬。全市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5.4%,並在2009年成功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的稱號。

萍鄉因楚昭王在此地得到萍實而得名,據說春秋戰國楚昭王渡江時,江中漂來一物,又紅又圓,大小如鬥。他問遍了滿朝文武都無人知道,於是派使者到魯國問孔子,孔子道:此物為萍實,集天地精華而成,千年難得一遇,是吉祥物,只有稱霸的人才能得到。於是,後人便把楚王得萍實的地方稱之為萍鄉,即“萍實之鄉”。

山水蘊靈秀,人物自風流。有中國保爾之稱的吳運鐸先生就是出自萍鄉,吳運鐸是我國兵工事業的開拓者,是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寫的自傳《把一切獻給黨》,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張國燾也是出自萍鄉。

萍鄉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楊岐山,水景獨特的孽龍洞,此外,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秋收起義的發祥地和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誕生地,紅色旅遊的資源非常豐富。萍鄉保留下來的儺文化之豐富完整全國罕見,具有非常寶貴的文化價值和欣賞價值。

下面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武功山,武功山風景區位於萍鄉市蘆溪縣東南邊境,面積達260平方千米,武功山主峰1918.24米,是江西境內的最高峰,集雄奇峻秀自然風光於一身。武功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山。景區分為金頂、九龍山、發雲界、靈芝峰四大景區。上有著南方罕見的高山草甸十萬畝和眾多的瀑布群,儲存有大量的原始次森林和國家一二級珍稀的動植物資源。歷史上武功山曾與廬山、衡山並稱為東南三大天柱,是佛道兩家的勝景福地,武功山上至今仍儲存完整的古祭壇群。好了,武功山就先介紹到這裡。

遊客朋友們,好酒需要品嚐,好景點也需要親臨觀賞,祝願大家在這次旅行中能夠玩的開心和盡興,我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

江西省導遊詞5

江西省省會。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位於江西省中部偏北處,贛江、撫河尾閣,鄱陽湖平原區域內。總面積七千四百零二點三六平方千米。市區約一百二十四萬。南昌設東湖、西湖、青雲譜、灣裡、青山湖五個行政區及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紅谷灘新區及南昌、新建、進賢、安義四縣。

地貌以平原為主,兼有廣闊的水域和較大數量的崗地、低丘。贛江、撫河自南向北流經境內。整個地勢大致呈西部和東南部高,北部低的半包圍傾斜狀態。年均溫一七點一至一七點七攝氏度,年降水量為一五一五至一五九五毫米。

南昌始建於公元前二零二年(漢高祖五年),漢朝開國名將穎陽侯灌嬰奉命率兵進駐南昌一帶,並正式設定豫章郡和南昌縣。次年(前二零一年),在南昌築一土城稱“灌城”。此後,南昌幾易其名:漢時屬豫章郡,南朝為豫章國。隋在南昌置洪州總管府。大業初,廢州復置豫章郡,改南昌為豫章,為歷代郡、府、縣、道治所。一九二六年建市,一九四九年六月七日,南昌市人民政府成立。

土地肥沃,水域寬廣,資源豐富。全市土地總面積一萬一千零三五萬畝,其中耕地面積四百四十六點九八萬畝,水域面積三百三十點六五萬畝。主要的經濟魚類有草、青鰱、鯉、鯽、扁、銀魚等。礦產有花崗石、石英石及陶瓷土、煤炭、水晶、銅都有一定儲量。植被繁茂的西山,野生動植物頗多。

南昌市處我國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時代,南北官商來往,多取道南昌。現已建成的水、陸、空交通網路,可通往全省和全國各地。南昌航空站可與北京、上海、廣州、廈門、武漢、福州、香港等地直接通航。工業佔主導地住。全市工業以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電子為重點,還有飛機制造、冶金、輕工、化工、醫藥、建材等行業。

南昌地區文化歷史悠久,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美稱。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的書畫藝術,均名揚中外。

一九八六年,南昌市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全市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六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九處。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賀龍、葉挺指揮部舊址及三十年代新四軍舊址均設在市內。市內還有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

江西省導遊詞6

鉛山縣建於南唐保大十一年(953),距今已逾千年。明清時期與上海的松江、江浙的蘇杭、安徽的蕪湖、江西的景德鎮並稱為“江南五大手工業中心”,是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現為中國連四紙傳統造紙工藝之鄉、萬里茶道第一鎮。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河口鎮與石塘鎮、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河口明清古街、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鵝湖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四紙製作工藝。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狀元、一門九進士”的佳話;朱熹與陸九淵兄弟“鵝湖之會”首開學術辯論之先河;辛棄疾晚年寓居鉛山,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鉛山縣土地327萬畝,其中水稻土52·7萬畝,紅壤土223萬畝,耕地34萬畝。鉛山縣共有水田30萬畝,旱地3萬畝。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年產糧食3億斤,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鉛山縣山林面積250萬畝,其中用材林82萬畝,毛竹林4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80%。境內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河流眾多,幹流信江自東向西,橫跨縣境北部,支流有鉛山河、陳坊河、石塘河,年地表徑流總量17·24億立方米,人平擁有水資源8788立方米,高於全國人均水量200%,高於全省50%,河流水能蘊藏量14億千瓦,可開發電量6·7億千瓦時,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可開發電能53萬千瓦時。

鉛山屬中亞熱帶溫溼型氣候,距海洋較近,受亞洲大陸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風交叉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據1959年—20xx年氣象資料統計,20xx年平均氣溫在17。2℃至19。6℃之間,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6·1℃,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為1792小時,年均無霜期25l至27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由於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農作物生長十分繁茂。

江西省導遊詞7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江西省級風景名勝--大觀樓,原名錦水奇觀樓,也就是高安古郡城的譙樓,古有“負山面江、勝概甚偉”之稱。它座落在高安市城錦江北岸,現在高安市人民政府正前方。譙樓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原樓匾題“宋祀源流”。在元代兵禍中被焚燬。明朝萬曆中葉知縣田一甲按明代風格重建,清嘉慶二十年(1815)由瑞州(今高安)知府石俊主持按原貌再次重建,取范仲淹“《岳陽樓記》......岳陽樓之大觀也”之意改名為大觀樓,1966年5月““””期間,改名為“東風樓”,1980年地名普查中,恢復原名“大觀樓”,一直沿襲至今。這座樓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機炸燬,抗戰勝利後,由國民黨縣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冬(1946)進行了簡易修復,

解放後,於1963年9月由高安縣人民檢察院主持作了一次修復,20xx--20xx年為恢復大觀樓原貌,又籌資500餘萬元重建。現大觀樓三層,高20餘米,寬16米,長60米。重簷高挑,金黃色琉璃頂,綴飾華麗,屹立江畔,巨集偉壯觀,是高安市著名的八景之首。登臨樓臺,可俯瞰全城,高安風光美景,盡收眼底。清同治《高安縣誌》有載:北宋大文豪蘇轍“登郡譙偶見姜應明司馬醉歸”詩:“蒼然暮色映樓臺,江市遊人夜未歸,何處酒仙無一事,肩輿鼾睡過江來”。明代著名史學家陳邦瞻也曾遊此樓留下“人煙雙合市,春樹萬家深”的詩讚。明代詩人鄒師魯亦有詩云:“相傳此地有丹雷,錦練長虹鎖斷舟,燈火萬家環兩雉,樓臺千蜃映中流......”。明朝詩人熊茂松詩:“萬井絃歌環臥閣,千家煙火入登樓”的贊句。1946年國民黨高安縣縣長龍起鳳(民主人士、解放後曾任景德鎮市政協副主席、著名書法家)題書“大觀樓”匾,1958年,原江西省省長邵式平曾書“大觀樓”匾。1986年中國著名書法家黃天壁再書“大觀樓”匾。1991年原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又書“大觀樓”匾。1983年5月,高安縣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公佈其為省級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並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中國旅遊大全》。千百年來,這座樓經過了多次重建、改建和維修,雖然風格各異,但一直屹立在錦江北岸,是高安市城始建最早,而僅存的一座古建築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大家請隨我登樓。我們現在已經上到了露天觀景平臺。東西兩邊各建有一座小亭,中間這座樓閣就是陳設大觀樓歷代文人墨寶及大觀樓由來的展廳。裡面第一層是陳列了一些高安歷次考古發掘的一些陶瓷精品(當然這些只是仿製品)、名人字畫,二層就是陳列了高安的一個立體規劃圖。大家自已可以隨處看看。在這裡大家還可以憑欄遠眺,滔滔錦江水一路向東流。說到錦江,它又名蜀江,俗稱錦水,是贛江的支流,發源於宜春市慈化,向東流經萬載、宜豐、上高、高安,由新建縣匯入贛江。全長280餘公里,高安境內78公里,江水清澈透明,常年可通航。在晉時,瘟疫流行,不少人染病而亡。於是有人向道士許真君求救,許真君給了畫了符的水壺和竹子一枝,並叮囑將竹子栽在江邊,把符水倒在江的上游,這樣,病人飲了江中的水,都能病除身健。訊息傳開,病人紛紛到江中取水喝,果然靈驗,江水能消災除病,其價值勝似金帛,“金”與“帛”合字為“錦”故將蜀江改名為“錦江”。所以咱們的這樓最早就是叫“錦水奇觀樓”。錦江對面大家還可以看到一排歐式風情建築,這是高安城市建設的一個亮點。

現在我們下到大觀樓前繼續參觀,大家看到這一個石坊,叫“青宮大保坊”。清同治《高安縣誌》有載:在郡譙樓(即大觀樓)前,“青宮大保坊”左,建有“狀元臺”,俯瞰錦江。寰春秋赴試,臺前豎大魁字旗,郡守於此地餞行,明嘉靖甲午立吳山,敖銑等赴應變會試,太守朱鴻漸餞行,有巨鯉躍入吳舟,朱賀以詩明,年乙未山果及第,銑中二甲第三。遺蹟今廢。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青宮大保坊是吳山高中,官為探花、禮部尚書後興建的。當然這也已經不是原來的了。

好了,我們的講解就到這裡了,現在大家自由活動一下,照照相,十分鐘之後集合上車。

經過一天的愉快行程,我們的旅遊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希望通過這次旅遊,能給大家帶來一個好的心情。我們真誠地期望大家再次光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