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大院導遊詞詳細講解

才智咖 人氣:2.41W

你們有去過周家大院嗎?那麼你們想不想了解一下呢?下面本站為你們獻上週家大院導遊詞,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周家大院導遊詞詳細講解

周家大院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周家大院。

首先印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幢氣勢恢巨集、建築精美的牌樓大門。傳統的民居大門有廣亮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和如意門,很少有牌樓大門的形式,而我們看見的這座牌樓大門突破了傳統的民居規制,建築上稱為——五鳳樓。顯而易見,這座建築是家族祠堂,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和體現。所以,它可以不遵守傳統民居的格局,適當突破一定的建築禮制。

什麼是祠堂呢?古人言:奉先為祠,起居為堂。祠堂是一個家族的聚集地。祠堂主要是為了供奉和祭祀祖先,另外具有多種用處,祠堂還是族長行使族權、族人商議大事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裡上學。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成為該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

大家看,這座牌樓大門的屋頂為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線條優美。最有特色的是月樑上的雕繪。在傳統建築裝飾中,北方重彩繪,南方多雕刻,而我們面前這座牌樓的月樑,雕刻精美、繪彩豐富、顏色大膽而濃烈,南北風格兼有,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雕繪的內容有鳳穿牡丹、獅子繡球、三星高照、福壽雙全、郭子儀拜壽等具有漢文化傳統的吉祥寓意。

再來看一下大門中間的楹聯:福祿壽三星拱照,天地人陸合同春。兩側的角門分別上書:培福地、種德門。牆壁上的浮雕,則是表現“天官賜福”、“加官進爵”等美好祝願。

好的,下面就請大家跟我一起走進“培福地”,步入周家大院,完成一次“穿越”,欣賞中國古建築的文化精髓,領略傳統宗祠禮儀,體會詩書傳家的文化魅力。

進入大門,請大家回頭看一下大門門框上的雕刻,太極八卦圖高懸門楣,反映了祛除邪祟、出入平安的願望;門框上側雕刻兩隻花瓶,花瓶中還插了三根戟,寓意“平生三級”;門框兩側雕滿蝙蝠,仔細看很多蝙蝠是倒懸形狀,寓意“福到滿門”。

大家再往上端看,“奉旨旌表”四個大字道出了這個祠堂的榮耀和“較高規格”。

在這裡我們介紹一下古代的“旌表”制度。“旌表”是古代懲惡揚善實現和諧社會一種制度。自秦、漢以來,歷代王朝對所謂義夫、節婦、孝子、賢人,以及累世同居等大加推崇,由地方官吏申報朝廷,獲准後則賜以匾額,或由官府造牌坊,以彰顯其功德和氣節。

旌表制度以導民向善為使命,道德的追求成了人生的目標。一個人無論身份高低,只要能孝敬父母、和睦四鄰、誠實待人,人生就有了追求;旌表制度給普通人以榮譽感和責任感。將民眾與國家密切地聯絡在了一起。

在這面牆壁上,還雕刻了“孝感動天”、“拾葚異器”、“行佣供母”“乳姑不怠”四副“二十四孝”圖。

這些孝道故事,既能張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更是維持家族團結、和睦家庭的有效精神保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把“孝”放在大門之內第一位置,體現對“孝道”的傳承和重視。

進入天井,顯然,這裡屬於徽派建築特色:院牆高築,開窗較小,馬頭牆錯落有致,“三雕”技藝精湛非常。天井設定,有利於通風采光,又意為“可見天日”,還體現了“五嶽朝天、四水歸堂”的風水學說。

來到大堂,堂號:善寶堂。與人為善,立善為人,才是立德的根本。《易經》中有一句著名的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大家請看,在大堂牆壁上,掛有兩塊技藝精湛、儲存較好的木雕作品。在徽派建築中,一向講究用“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建築,但是象這兩塊體積較大、工藝考究的木雕作品在當地也比較少見。它糅合了圓雕、透雕、浮雕、立體雕等多種手法,人物雕刻靈活生動、誇張有度,連表情細節、衣帽紋理、花鳥蟲魚,都雕刻得細緻非常,堪稱精品。

都說我們中國的建築是木頭的藝術,那麼木雕作品就是會說話的木頭,它把木頭文化推向了極致,也把古人對美的追求,深深刻刻的體現在方寸之間。

穿過大堂,我們眼前一亮:一個古色古香的大戲臺出現在大家面前。全族人在祖宗神靈的牌位前聚集一堂,看戲聽戲,談古論今,增加生活情趣,享受天倫之樂。在禮法制度嚴格的封建時期,戲臺還承載大眾嬉笑怒罵、放鬆神經、享受娛樂的功能。

細心的朋友已經看出來,這座古戲臺的“上場門”、“下場門”並沒有寫我們熟知的“出將”、“入相”,而是寫的“龍飛”、“鳳舞”。這在戲臺楹聯文化中是可以的.,這樣的題跋在其他地方也出現過,只是比較少見。

戲臺是一個放鬆的地方,所以它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諷刺幽默,甚至可以鍼砭時事。有人就曾經在戲臺兩側寫過:金榜題名君歡臣笑空富貴,洞房花燭龍飛鳳舞假風流。在特殊年代,中國西部一個小山村甚至在戲臺兩側寫了一副諷刺對聯:你上臺,我下臺,臺上臺下,誰都倒過臺;你整我,我整你,整來整去,誰都捱過整。

看的是臺上的戲,做的是臺下的人。天地大舞臺,人生一齣戲。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能早就發現了,在我們牆壁上掛了很多書法名家的作品。“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比較巧的是,我們在收集這些書法作品匾額的時候,碰巧把清初四大書法家:樑同書,劉墉、王文治、翁方綱四人的作品,都收集一堂,也算是斯文滿門了。

在整個建築的修建過程中,我們派人去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各地農村,收集了大量古建築素材,請了很多工匠和專家進行整理、修繕和加工。在修建過程中,確實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大家看見的這座古戲臺,當時所有的木構件、地板都腐蝕朽爛,能將它修繕恢復,成為我們今天看見的樣子,很多人付出了心血和汗水。

其實我們在修繕中,在欣賞中,也是完成一次和先人在文化上的交流。戲臺可以搭,可以倒,我們古老的建築文化,還有這些建築中隱藏的文化密碼,不能倒下。腳踏實地的做這些事情,勝過千言萬語。完成這些傳承和修建,就是完成一出歷史大戲:重現盛世,共鑄中國夢!

穿過戲臺,來到二進大廳。在戲臺背後我們看見一幅磚雕作品,畫面上的瑞獸麒麟大家都熟悉,屬於祥瑞吉祥的象徵。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左上角浮雕中有一個小動物,大家看一看是什麼?是的,是傳說中廣寒宮中的搗藥玉兔。這尊玉兔搗藥圖的確比較少見,曾經在安徽亳州出土過一面銅鏡,銅鏡背面就有類似這樣的玉兔搗藥圖,亳州是中國四大藥材之鄉,很多大族富戶都是經銷藥材的商界翹楚,玉兔搗藥已然成為藥材商人的“圖騰”。那麼玉兔搗的是什麼藥呢,傳說中玉兔搗制的是長生不老藥,體現出希望人人康健,平安長壽的良好願望。“五福壽為先”,借這幅有意思的玉兔搗藥圖,祝福各位嘉賓身體健康,福壽雙全。

抬頭看,廳堂中高懸“大夫第”三個大字。清代官銜中,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也可以是一種榮譽稱號。“第”是私宅的意思。

大戶豪族的匾額,一般會邀請當時的名人大家題寫匾額,大家看,為這個家族題寫匾額的是清代著名狀元彭定求。彭定求,蘇州吳縣人,彭定求以會試第一的身份參加殿試,又在殿試中被康熙皇帝欽點為狀元,這位三十二歲的江南才子成為清朝的第十五位狀元。再請大家看下牆壁上掛的家訓:翳我祖考、勤儉是持、諄諄訓示、貽示後人;為工為商、耕讀勿棄、當守素志、莫負此意。

說到狀元就不能不提我們江蘇才子了,在清朝的114位狀元中,有49位是我們江蘇人。可謂江南子弟多英俊,詩書傳家聲名揚。

來到第三進後院,穿過月洞門,忽見小橋流水、有亭翼然。跟前院廳堂的深遠古樸相比,這裡呈現出活力和生機。“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此亭名為勵志亭,是希望家族子弟勤奮苦讀,勵志求學的意思。

這裡是家族學堂所在地,屬於私塾。

引活水入宅,既是為了紀念文廟泮池,彰顯書香門第,也是為了以水克火,保護藏書。這樣的消防措施在古代比較常見,比如明代的玄武湖曾建過輝煌的黃冊庫,存放全國的“戶口簿”等文獻資料。

“十戶之村,不廢誦讀”,重視教育,詩書傳家,歷來是延續家族前途,改變氏族命運的不二選擇。

有一次去安徽農村採風,當地有一首民謠讓人印象深刻: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三代不讀書,養了一窩豬。

可見江南民間崇尚文化,推崇讀書,文風蔚然。也正因為江南文風延續,學風盛行,才有了發達的經濟和文化。

在勵志亭後面有百福百壽牆。請大家讀一讀這幅對聯:擁林萬畝眼底滄浪方悟種德如種樹;存書萬卷筆下瀚海才知做文即做人。

後院的雍睦堂,一般是內眷起居場所。整個周家大院的祠堂建築部分,到此結束,請大家跟我一起回到大門。

一路看來,我們彷彿經歷了一次傳統文化的巡遊。我們探尋建築的精美,在歷史的迷津中,找尋祖先的生活蹤跡和生存狀態;我們梳理文化的傳承,在家族發展的長途中,洞見禮儀法制的演變和文明的進步。

我們可以總結為:一門耆碩、二字德福、三院凝瑞、四俊墨香、五世同堂、六官護佑、麒麟玉兔、八屏箴訓、九日科考、十年寒窗、百福百壽。

這一磚一瓦,上面有祖先曾經流淌的汗水;這一勾一畫,有古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這一雕一刻,充滿了令人驚歎的智慧;這一匾一額,彰顯著書香門第的輝煌和榮光。

只有走進他們曾經生活過的空間,我們才真切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天地家園,什麼叫天倫親情,什麼叫忠孝仁愛,什麼叫德行善舉。

回到大門口,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培福地”和“種德門”的對聯,應該更能明白對聯中的深刻內涵。

光前振起家聲遠;

裕後留貽世澤長。

心田種德心常泰;

福地安居福自來。

在這裡祝福各位嘉賓,心田常泰、福壽雙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