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作文簡潔點評

才智咖 人氣:2.73W

下面小編不僅給你們整理了讀後感的作文,下面還有老師的點評,你們可以參考這些來寫讀後感的,這樣寫起作文來,更加的順心,希望採納。

讀後感作文簡潔點評

讀後感作文簡潔點評【1】

《童年》讀後感

“我的童年就是一隻蜂窩,各色各樣人的知識和思想就是蜜,源源不斷地儲進來。極大地豐富了我的心靈。自然,其中不乏骯髒、味苦的東西,但只要是知識,就是蜜!”這是我在這本高爾基的著作《童年》中最喜歡的一段話。

(讀後感,援引文中之句開篇,開門見山而又自然貼切。)

今年寒假,我拜讀了這本世界文學巨人的名著。這其實就是高爾基在寫自己不幸的童年。通常,如果有人問我們:“你的童年幸福嗎?”我們都會回答:“幸福!”即使是窮困的孩子,也不例外,因為大家都擁有來自親人的愛。高爾基的童年雖然有愛他的人,但是,那些人都會打罵他,還有許多人仇視他。剛讀這本書,我很為高爾基打抱不平,不過,再次讀時,我明白了,打,就是愛。其實,我很同情高爾基,我長這麼大還從未被打過,很難想象,被打是多麼的痛苦。

(把握全書核心,發入“愛”的思索與討論,並加入自身體驗。情真意切,引發共鳴。)

高爾基的童年不僅要接受肉體的傷害,還要接受精神的傷害。他看見他的外公經常打罵心地善良的外婆,甚至還把三根髮針扎進了外婆的頭皮裡,勇敢的外婆親自把髮針拔了出來,把高爾基嚇了一大跳,把我也嚇了一大跳;兩個舅舅為了他媽媽沒有拿走的嫁妝鬧得要分家;虛偽的繼父踢打他的母親……這些事情讓小高爾基看在眼裡,怕在心裡。

(前文說到:打,就是愛。嚴師出高徒,棒打無力兒,其中有愛。但這裡描述的情景,有“愛”嗎?對筆者前後兩的描述,有點疑惑。)

可以說,高爾基童年的快樂太少了,就連跟鄰居玩一下,也得被打!相對而言,我們就太幸福了,有美滿的家庭,和睦的家人,愛我們的親人,和學習的好機會。想想高爾基的童年吧,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每分每秒,不要浪費幸福的時光,珍惜所有的一切吧!希望大家都有幸福的童年!

(對比生活後,感想隨之萌發,自然真切。對同學們發出倡議,更有積極意義。)

【總體點評】

立意:《童年》,就猶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類的勵志文章那樣,讀書筆記數不勝數。想將這樣的讀後感寫好,新的立意與構思,必不可少,而筆者無疑做到了。

選材:《童年》一書,可供人思考感悟之處甚多。一篇讀後感,不可能面面俱到。由“愛”入手,談高爾基承受的“愛”,與筆者自身擁有的“愛”,對比真切,說服力強,容易引起新時代少年的共鳴。美中不足,就如“旁批”所言,究竟高爾基得到是“由愛生恨”,還是單純的“恨”。筆者行文中有矛盾。

層次:這篇讀後感,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脫離絕大多數學生讀後感的俗套---------開篇大量文字對書籍或文章進行介紹,都是概括複述,而感想很少或淺薄。而作者直抒胸臆,開門見山,對比感悟,夾敘夾議,一氣呵成,沒有絲毫拖沓,值得廣大同學借鑑學習。

文筆:開頭引用書中之句,這種手法可以嘗試。夾敘夾議中,觀點有矛盾,有些感悟沒有說清說透,總是感覺戛然而止,意猶未盡。結尾抒情,語句成熟,但稍顯客套,如能平淡中見真,說一些質樸的言語,會更讓人感同身受。

綜上所述,作者對“讀後感”該如何寫,有著自己的思考,而且效果確實不錯。筆者已經擁有好的開始,如果對於夾敘夾議中的論點與感悟,表述再清楚些,完全可以做的更好。希望廣大同學借鑑此類較為成熟的讀後感寫法,擺脫“開篇大量概括主要內容”,隨之“稍加空洞感悟”的寫法,讀好書,訴真情。

讀後感作文簡潔點評【2】

他沒有把黃金世界輕易地許諾給人們,而是以自己燃燒的生命,成為千千萬萬追求者的精神之火。

喧囂與沉寂,歷史彷彿宿命般地糾纏著他,儘管他本人曾明確表示:作為一個歷史中間物,光明並不需要他,他只屬於黑暗,可不幸的是從五四開始,人們一再地向他迴歸,他思考的問題也一再被人丟掉又拾起,這除了說明魯迅關注的問題仍未解決之外,同時也說明黑暗仍然存在。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魯迅。百年以來,吹捧者、打殺者、讚美者、唾罵者不知凡幾。魯迅或憤怒,或沉默,或奮起還擊,或聽之任之,依然故我,不改本色。正如激流漩渦的中心,看上去永遠那麼平靜。感受魯迅我不得不將他從某些人架設的神壇上請下來,和他平起平坐,促膝而談。魯迅本來就是屬於人間的,凡人的魯迅,才是真正的魯迅。

他吐著煙霧,直立的鬚髮正如他倔強的個性,只是看上去有點老了,倦了,可他的雙眼依然綻放出懾人的光芒,能一眼看穿你,看穿一切人情世故,讓一切魑魅魍魎無所遁形。我知道,這就是那個貼身藏著匕首的男人。

他其實是個普通人,但決不是個平凡人。有人曾說過他是個守夜者。是的,因為他足夠警醒,足夠敏感。思想和感情的觸鬚根本就可以生得這麼細,伸得這麼遠。可由於過分的敏感,往往在他的內心形成一堵穿不透的牆,所以他嘆息:“人和人的靈魂,是不相通的'……”看似語言犀利的他,其實並不善表達,其苦楚更甚於骨鯁在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積在他心頭,形成一座厚重的墳。所以他時常感慨:“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卻同時感到空虛。”

他說過一句名言:“痛打落水狗。”所以凡是狗都怕他。然而可悲的是狗越來越多,人反而越來越怕狗了。有人因此罵他小氣,睚眥必報,“師爺”般的刻薄。他回敬道:“我就是這樣!”他寫道:“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人問起我來,怎麼答呢?我想一想,決定:讓他怨恨去!我一個也不寬恕。”

寬恕真是一種美德嗎?他想過,結果他覺得對惡人行善就是對善人做惡。

於是他常常不顧一切地反擊,反擊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向黑暗、不公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他是孤獨的,無人真正瞭解他,包括他的愛人、兄弟,無一例外。

“我願這樣,朋友——我獨自遠行,不但沒有你,也沒有其他影子在黑暗裡,只有我被黑暗沉沒,那是我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魯迅荷戟彷徨,專門和黑暗搗亂,以此證明他曾經存活。

夜深了,他仍抽著煙。我知道,作為思想、精神上的守望者,他必須時刻警惕。煙是提神的必須物,他的臉被煙籠著,越發模糊,直至我看不清他。

[點評]

考慮到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特別是考慮到九年級升學的巨大壓力,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這種種大環境,劉乘銘這篇考場作文就愈發顯得不同凡響。其特殊性表現在:一、他選擇了叩問大師魯迅,並與之進行深層的心靈對話這一行文途徑,這與一般的國中生作文判然有別,足以令他鶴立雞群。二、劉乘銘對魯迅的理解,表明他熟悉目前中國魯迅研究的學術前沿,如北大錢理群、韓毓海、汪暉等人的研究成果,這種深度是一般國中生、甚至高中生都難望其項背的。三、熟悉魯迅生平及詩文,使文章顯得充實、豐滿又不乏文采。特別是其引文多出自魯迅最難讀的作品《野草》,並能理解到位,這是足以讓一般中學生汗顏的。四、劉乘銘作文對中學生具有方法論意義:那就是親近大師、親近經典,熟悉其生平,詩文,並與之進行深層次的思想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