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才智咖 人氣:1.41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乙己》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讀後感範文600字(精選10篇)

《孔乙己》讀後感1

星期天,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孔乙己》,印象深刻,感想頗深!

該文的主要內容是:在魯鎮的酒店裡,除了常來的長衫主顧外,還有一個人,雖穿著長衫,但卻很舊,那就是————孔乙己。在我看過的幾篇魯迅小說裡,《孔乙己》是令我感觸最深的。孔乙己是一個窮苦的讀書人,他有些文化,可是又有些好喝懶做,因此生活越來越難過,有時不得不靠小偷小摸來過活,難免會被抓住而捱打。最後,他因為“自己發昏,偷到丁舉人家”,被打斷了腿,以致悲慘地死去……

我認為,孔乙己其實就是那個社會中比較善良的底層人的代表。一方面,他的遭遇讓人深深地同情。他有文化,可是卻過著那麼苦難的日子,讓粗魯愚昧的“短衣幫”任意嘲笑,最後還被有錢有勢的“丁舉人”徹底消滅了。另一方面,他又讓人覺得實在不爭氣。接受過教育,卻因為好喝懶做而丟掉抄書的工作,最後竟淪為竊賊。

小說中的“丁舉人”代表的是統治階級,他們太過殘忍,對於窮苦人沒有一絲憐憫。而在窮人損害到他們的一丁點兒利益時,他們立刻就會毫不留情將其毀滅。還有那些讓咸亨酒店“充滿了快活的空氣”的人們,在我看來就是社會中的絕大部分普通人,他們愚昧無知,把快樂建築在比他們更加悲慘的人身上。

魯迅是我國文化革命的一大主將,他用筆做武器,向封建的舊社會發起攻擊,將那個時代社會中各色人物的生存狀態描寫得淋漓盡致,用比喻等各種手法對普通百姓的麻木不仁和封建統治者的殘酷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讓人看得激動、氣憤又難過……我推薦同學們有時間都看看魯迅的作品。

《孔乙己》讀後感2

讀完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心情不禁有些沉重。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卻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終還是被冷漠的社會和麻木不仁的人們所吞噬。

在酒館裡,長衫主顧鄙視的笑孔乙己窮酸;短衣幫麻木不仁地拿孔乙己的痛苦作為笑料;掌櫃見孔乙己慘不成樣的樣子,沒有人性的拿他取笑作樂……孔乙己當然是不幸的,分明是偷了別人家的東西,在被人嘲笑時,卻又死要面子,據理力爭,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便是一個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人罷了,然而又讀到後面,卻又發現孔乙己是個善良、熱心的人,還總使得旁人發笑、快活,但他自己卻又一次又一次在精神和肉體上受到嚴重的打擊。

孔乙己是在笑聲中出場,卻也是在笑聲中走向死亡,這樣的秋天甚是悲涼。旁人鄙視、嘲笑孔乙己也就罷了,連“我”這樣的一個小夥計也甚鄙視他,說話都不願與他多講幾句話,足見這個社會對於孔乙己這樣的不幸者是多麼冷漠,人們是多麼的麻木不仁。最後,“我”都沒有親眼所見或親耳聽到孔乙己的死訊,在這樣一個社會裡,孔乙己看來是必死無疑。

人們的自私麻木逐漸把自己本性中的善良和寬容泯滅了,人們同時也忘記了:一個人越是能寬容別人,就越是有愛心和同情心,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與敬重。

讀完《孔乙己》,心中也感慨萬千:人活在世上,必然會有坎坷,歷經不幸,若是有能力,得多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人;若沒有能力,也不能對那些更加不幸的人投去冷笑與取笑。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需要我們尊重、友愛、給予幫助……

《孔乙己》讀後感3

《孔乙己》這篇文章裡,最讓我痛恨的乃是那個丁舉人。此君屬於讀書人不假,可他雖也把四書五經研習得滾瓜爛熟(不然怎麼考上舉人呢?),於裡面的仁義道德卻未學到多少。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迫於生計,偷到他家裡,被抓了個現行。他沒有同情心,不念在寒窗艱難的情分上放了孔乙己也罷,就送官吧,孔乙己並非滿臉橫肉為非作歹之徒,可能官老爺也不會怎麼為難他。

可是不,膽敢在太歲爺頭上動土?可要出口氣!於是乎,“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於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孔乙己就這樣被同是讀書人的丁舉人“治”成了殘疾!

似要說丁舉人從來就是這般窮凶極惡可能也不符合實際。事實上,不管是生在官宦之家還是窮鄉僻壤,讀書人若不是走歪門邪道,總要付出相當的努力才能成正果。或許僅僅是幾年前,丁舉人也是一個寒酸的窮秀才,或是童生,也在咸亨酒家裡頭四文錢一碗的酒解饞,也想給小掌櫃講講“茴”字的四種寫法,也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嘲笑……只不過,他的運氣比孔乙己好得多,中了舉人。看過《范進中舉》的人都知道,在封建科舉體制下,中了舉人是何等的榮耀啊!說虛的,是光宗耀祖;說實的,是財源大開、雞犬升天。

為什麼舉人用敲門磚開啟富貴之門後便將一點仁心丟到腦後了呢?這固然與他的個人品質有關,但封建等級制度的“威力”也不容小視。在搖身一變成為“舉人老爺”後,丁舉人揚眉吐氣,對那此還在科考漩渦中掙扎的昔日同道並沒有什麼同情心―為什麼有呢?既然讀書只是為了博取功名,那麼書中的內容並不重要。“富貴”乃是我命中註定,你們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孔乙己在他眼中僅僅是一個盜賊,自然免不了皮肉之苦。

讀書人的“搖身一變”,在科舉的時代是屢見不鮮。甚至在今天,這種現象仍遠未絕滅。令人憤怒的“變異”意味著讀書人很多書是白讀了,這樣的悲劇值得我們深思……

《孔乙己》讀後感4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說時,不由得暗歎了一聲!唉,真的是一個悲劇人物!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多麼矛盾呵,可見孔乙己對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是——他讀過書。儘管是老童生,這也是他唯一有尊嚴的地方。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竟天真地以為旁人不曉得他這些錢是偷來的,相當自信地掏錢,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嚴被旁人毫不留情地摧毀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被吊著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老不到呢?”

短衣幫一次又一次地幾次刺激到孔乙己,他不是面紅耳赤地辯駁就是不屑置辯。最後呢,沒法溝通了,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小夥計以“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的思維冷漠回絕了孔乙己。孔乙己依然懇切地教小夥計四種寫法的“回”字,迂腐可笑呢。

這種惡狀他還能厚著臉皮待下去?這不是逼他往絕路走麼?他的自尊沒了,也沒人憐憫他,他除了喝酒,再也沒有物質上的享受,吃不飽,穿不暖,睡不香。餓得不行只好偷書,一旦被抓就嚐到苦果——腿被打折了。這下好了,他真走到絕境了,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最後一次酒,然後在眾人的譏笑下離去……

就這麼的結局,孔乙己的不幸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呢?

封建科舉!封建社會!簡直能害死人!但又是什麼造成這惡果呢?孔乙己這人就詮釋了當時所有的悲劇,而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反省與思考……

《孔乙己》讀後感5

除了上次說道的敘事人選擇的特殊,魯迅使用了小夥計的角度,這樣就略去了很多關於孔乙己的介紹,以及他的悲慘命運的瞭解,就在這小夥計的眼中,也沒有對於孔乙己的出場做面面俱到的描寫。在表現方法上,《孔乙己》沒有描寫,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這一點和魯迅的其他名篇是很有些不同的。

在表現方式上,《孔乙己》一文中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文中寫到“沒有他,人們也一樣快活”這裡後,小說接著寫在酒店裡,人們發現,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回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是仍舊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了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帳。

從字面上看,好像並沒有任何文字直接寫到人們的“快活”。然而從對話的語調中,仍然可以看出那個提供訊息者的心態。對於丁舉人打折了孔乙己的腿這樣野蠻的人身傷害,說話者沒有半點保留,相反給人一種理所當然、津津樂道的感覺。特別是,傳孔乙己可能已經死了的時候,說話的和聽話的都沒有震驚。“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對於一個給酒店帶來歡笑的人的厄運,居然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就充分顯示出魯迅在對話描寫中潛在量的巨大——有意不去直接點明說話者那種津津樂道的神態甚至以訊息的傳播者為榮的情緒,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

唯其平靜、平常、平淡,才顯得諸如此類的殘酷無情,由於司空見慣,而沒有感覺,沒有痛苦,而魯迅的筆墨,就是要揭示這種無形的精神虐殺的可怕。

《孔乙己》讀後感6

清末時期處於下層的小知識分子們由於當時社會的黑暗,備受科舉制度的摧殘,愈過愈窮,變得窮困潦倒,可是仍然瞧不起當地農民,一副旁若無人的架勢,使他們成為了不高不低的地位。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在收到科舉考試的打擊後,走上了偷竊的道路,在偷人東西后被發現竟還振振有詞的說:“竊不能算偷。”有一次,他偷啦一個大地主丁舉人家裡的東西,被打折拉雙腿,變得少言少語,很少出去,最終,他的生命走向拉盡頭。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百感交集,既有對孔乙己好吃懶做的諷刺也有對他可憐遭遇的同情。既有對舊社會封建教育、科舉制度腐朽的批判,對地主階級人冷酷暴虐的痛恨,也有對我們今天幸福生活的滿足。孔乙己的遭遇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舊社會的可怕,生活在那的.時代的人的命運是多麼悲慘啊,失去家庭,親人,金錢一切的一切,這是我們所想象不到的,也更加的讓我知道啦今天我們生活的美好。

在我們現今的社會,人人平等,再也沒有了地主,包身工一類的人,每個人都享有平等唸書,公平考試的權利,都能如願以償的上理想的學校,不再有身份高低貴賤的區別,即使是局長等官銜的子女和農民的孩子一起上學,他們也會同樣的享受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的平等教學。現在的法律法規,不像舊社會那樣幾乎名存實亡,貪官汙吏可以隨意犯法,我們每個人都要尊重法律,實行法律。再一次新聞報道中,一位市長貪汙受賄,是整個市區經濟落後,人們不顧權貴,勇於舉報,最終那位市長被依法判刑有期徒刑十年,審判結束後,人們高興的歡呼起來,為這次公平審判作出讚頌。

我相信,社會在逐漸進步,孔乙己的遭遇永遠不會再重演!

《孔乙己》讀後感7

生活依舊機械,迷亂的渾渾噩噩,矛盾的內心已經默然頹廢。未來真的很迷惘,現實泯滅了追求多年的夢想。我—————是否失去了追求。

僅有的一點優越感讓我自己發揮的“淋漓盡致”———自戀,繼而轉變為自負。時刻不忘賣弄自己的“文采”,跟人說起話來總是故做深奧,甚至有時候還滿嘴的“之·乎·者·也”裝什麼B啊!其實不就是虛偽。不能讓自己融入現實而逃避現實再故做清高,讓別人認為自己有多麼高深,而自己真正的現實卻很落寞·空虛。這就是人性最為骯髒的一面。———一個十足的偽君子。

讀完《孔乙己》之後,我意識到世界上最難的是莫過於認識自己,孔乙己就是失去自我的最好代表。當我們學習這篇文章時都會嘲笑他·蔑視他,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看到更深入的問題的本質。

孔乙己認識不到自己的能力,封建王朝的黑暗讓他被現實遺棄他沒有與現實抗爭和改變現實的雄心和意志,所以他就是現實的阿Q,只能以自我安慰來掩飾生活的落寞·空虛·頹廢和墮落,以至於最後成為一具荒野棄屍,漂浮的孤魂野鬼。

有些東西人都是必須經歷的,我們一路走來,也許在物質上許多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差異。但是精神思維都是由我們自己主宰,沒有人願意成為孔乙己,所以我們就必須深入的瞭解自己認真的面對生活。責人之前先責己,把挫折看成成長的機會,做人做事都要積極,每天多做一件事,每天進步一點點,日有一新,月有一進。

成功的路就在腳下,就看自己的抉擇,沒有誰能阻止你前進的步伐,珍惜生命這個奇蹟,懂得生活的藝術,孔乙己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鑑,也是我們的後車之師,所以他就是“名人”。

《孔乙己》讀後感8

說到底,孔乙己只是一個看不起底層人民卻又擠不進上流社會的一類可憐人而已。在我們讀書的時候,或會遇到這樣的一類人,他的成績比一般人要好,但是又比一部分要差。全班的成績以他為分水嶺,在他以上的學生,最差的也拉他幾十分;在他以下的學生,最好的低他幾十分。就像韓寒寫的三輪車一樣,比汽車少個輪,比自行車又多個輪,是一個尷尬的存在。孔乙己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存在!成績好的不願意和他玩;他卻又自恃清高不願和成績差的為伍。

孔乙己是自負而又自卑的一類人!他穿著長衫卻又會紅著臉和別人爭辯。他會欠酒賬,但人品又比別人好,有錢就還。

孔乙己又是一個特別孤獨的人!知乎上之前關於孤獨有句很經典的話——稍有人問,你就會敞開心扉,其實就是孤獨——到現在,我們還是會記得那句:你可知道回字有幾種寫法嗎?是不是覺得有點像往日或是現在的自己?讀書十二年,渾渾噩噩,文不成,武不就,連打遊戲都沒別人厲害。想調皮一下卻又沒勇氣,沒有早戀過,從不曠課,老師說上一句要臉紅好幾天,不敢遲到早退。想想,這些年活得還真是中規中矩啊!然後,終於混得一紙文憑。發誓老子一定要混出點人樣來,卻又被現實一點點的割碎了最初的夢想。算了,隨便找個工作混日子算了。朝九晚五,也好像不錯。到了年紀,娶妻生子,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然後,我們開始憤怒別人混得如魚得水,開始豔慕別人前呼後擁。看看自己,身後總是空無一人。嘆自己生不逢時,恨老天有眼無珠。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終於有一天,你發現,那些好的差的同學都好像過得比自己好,看他們朋友圈裡同學聚會的場景你才發現原來和他們其實沒讀過書。你一腔抱負無人訴說,壯志難酬終於又憋死在自己心裡。就像那最後消失不見的孔乙己一樣。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真的只是在說孔乙己嗎?

《孔乙己》讀後感9

這篇小說通過孔乙己悲慘一生的描寫,即反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下層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判,有力的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跟著重的表現了當時一般群眾的冷漠麻木。從更深的意義上,暴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腐朽。

文中、以短衣幫站著喝酒與穿長衫的坐著要酒要菜形成鮮明的對比。可孔乙己他卻穿著破舊的長衫,站著喝酒唯一的人。說明當時社會的剝削者的悠閒闊綽,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底下。從中還可知人們總是含蓄輕視勞動人民,羨慕上層階級,硬裝做讀書人。孔乙己經常會在酒店喝酒時受到別人的侮辱,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人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來取樂,構畫了麻木不仁。其實,他們對孔乙己的笑聲裡蘊藏著一股悲涼的意味。孔乙己有時還有點手腳不乾淨,被打了還爭辯說沒偷,偷書不能算偷竊,還說什麼“者呼”之類。他說的這些話雖不爭氣,且尚知羞辱,而顯得十分可笑,孔乙己最大的侮辱不是被人嘲笑而是沒有進學。不過,孔乙己也有本性的一面。她很善良誠實,從不拖欠錢,如果欠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還有一點,他會教小夥計認字,和孩子們說話。表明了孔乙己靜溢的清涼和心靈的寂寞。孔乙己為了生存去偷丁舉人人家的東西,要求寫服辯和被人打斷腿。後來他已經不成樣子,寫出了統治者和階級制度的凶殘直至最後,掌櫃沒有關心孔乙己卻關心孔乙己欠他的九個錢,寫出了當時社會的事態炎涼……

人世間親情,友情……是最珍貴的。我們不應該與文中旁人一樣世態炎涼,不該與丁舉人一樣凶狠殘暴;不應該把別人的痛苦建設在自己的快樂之上;更不應該與孔乙己一樣喪失做人的尊嚴。

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

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為自己也為了別人,不要互相傷害。“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會變成美好得人間”只有這樣,社會充滿祥和,人性才飄逸芬芳。

《孔乙己》讀後感10

暑假裡,我無意讀到了魯迅的《孔乙己》這篇文章,認識到了一個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社會低層,受到科舉制的毒害讀書人形象,也看到了它內心深處的善良,和它那悲慘的人生。

同時,拿孔乙己當取笑的把柄那些“看客”,體現出了他們對不幸者的冷漠無情、麻木不仁,也是導致孔乙己悲慘結局的一種原因。同是我也想到我們生活的社會裡也是否存在著那種“看客”?

想到這,我聯想到看過的一則新聞:某年7月17日凌晨,23歲跳某從工地收工回家,回家路上不甚摔倒在路中央,路人鄧某看見了想上前扶一把,但旁邊的好心人的“勸誡”,沒有上去。突然一輛裝土車險些碾壓,隨後一輛計程車撞到,拖行十米遠,最後倒在血泊中,當場身亡。鄧某聽到這訊息後後悔不已。

當一雙眼睛在無助的四處張望,希望能夠有一雙友愛的手幫他一把,但希望終究還是希望,最後倒在血泊中。旁邊的人就像在看一場電影,當車子把人拖到十米遠,電影到達了頂峰,最後濺了看客們一身血!

如果能及時上去扶一把;如果沒有那好心人的“勸誡”;如果能有一條到得底線。但如果,沒有如果,那一條鮮活的生命已不負存在。人們看著那血泊,可能還在慶幸那人還好不是我,不是我的親戚。那倒在血泊中的不只是一個正值花季般的生命,不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屍體,而是乘載著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看客”原來只是魯迅筆下孔乙己、祥林嫂、阿Q身邊的人,現在為何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當好心把摔倒的老人送到醫院,反過來成了肇事者,大善淪為大惡。當兒子在機場用刀捅母親,但沒人敢上去扶一把,最後還只有外國人敢上去幫。貓小樂在他的作品中,當阿衰看到老人摔倒時,只能和老人一同倒在地上,阿衰固然好笑,但是什麼讓阿衰只能這樣做。中國的道德文明開始直線下滑,造成了人們不做好事,不敢做好事的現象。

我最終還是希望那些所謂的“看客”始終只出現在魯迅筆下,不要在我們生活再造成血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