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600字(通用13篇)

才智咖 人氣:2.2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600字(通用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優秀讀後感600字(通用1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2

從國小二年級起,我就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就難以少勝多……到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掙很多的錢。

同時,我也認識了到嫉妒別人的危害。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說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給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發生在上四年級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他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沒有多大進步。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慢慢地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從這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也進步了一些。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劉備正是有一顆坦率的心,才得到了關羽和張飛兩位大將,才能請諸葛亮幫他爭奪天下,正是有了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怎會如此強大?一個人若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重要的,嫉妒對別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3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費了多年的心血寫出的長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朝崩倒以來,三分天下,最終以晉國統一的故事。

自漢朝崩倒以來,漢朝首領劉邦的次子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並創立蜀國,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而江東孫權,一心想統一天下,並創立吳國;而曹孟德,也想統一天下,因此慢慢擴大自己的實力,佔據北方一帶。如今三分天下、群雄紛爭,天下大亂,故事開始了。

種種戰爭與計謀中,塑造了許許多多英雄與□的形象,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司馬懿,英勇無畏的趙子龍,還有魏武帝曹操,吳王孫權??????在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林丹、令我印象最深的非劉備與諸葛亮不可。

有人說,劉玄德是一個大好人,是一個志氣遠大的人。可我不這麼認為,劉備雖然為人寬容,但會亂了軍心,導致軍中□與反賊出現。就如魏延降蜀時,諸葛亮發現他有反骨,便提議早殺為好,但劉玄德認為不必擔心,只得暫時不殺。後來,魏延果然造反,導致蜀兵大敗。向劉玄德這樣的人,如果要成大事,就必須有一顆正直的心,該殺就殺,該斬就斬,這樣既可以免除後患,又可以獲得成功,不是一舉兩得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不得不讓我敬佩,他的聰明讓蜀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說如果沒了他,蜀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勢力。草船借箭、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空城計、赤壁大戰等經典的故事都是孔明的佳作。他也吟誦了古今中外的《出師表》。可見孔明乃奇才也!

《三國演義》讓我們懂得了做人,懂得了戰略計謀,此乃佳作啊!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4

我推薦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三國演義》,另一種則正準備讀。”《三國演義》得到這樣的推薦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代表作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等。這本書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它的發行量近億萬冊,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遠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發生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為了理想和抱負開始了沙場征戰,並最終建立了蜀國,與曹操掌權的魏國及孫權主政的吳國並稱三國。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最終被西晉統一。《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英雄,這些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擷取故事中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們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一刀就把孔秀殺了。洛陽太守韓福又阻攔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嘴拔掉箭,策馬加鞭一下就把韓福給斬了。”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關羽不避艱難險阻一心想找到劉備的忠義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當我把書合上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定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同學們,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認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有了馬上讀書的衝動?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吧。相信大家讀完故事後會發自內心地說:“這是一副波瀾壯闊,金戈鐵馬,壕氣縱橫,逐鹿中原的畫卷。”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5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當世的真英雄。

就說說蜀國的漢昭烈帝劉備,他雙耳過肩,雙臂過膝,雖說樣貌平平,卻有著高尚的品德和義氣。就在劉備得知關羽被殘害時,他為失去了這個曾在桃源裡結過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龐上在也看不見平日裡嚴肅,正經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情誼。他的二弟關雲長也非常重情誼,竟因曹操有恩在華容道放過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軍法保證的。

在我看來,這當之無愧的智多星就是諸葛亮。他為劉備做過的豐功偉績簡直數不勝數,這都是靠他的智慧來慢慢積累的。三國中的許多計謀也都是他去想出來的,如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錦囊妙計也讓劉備在危急時刻得意脫救,他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是讓周瑜一敗塗地。由此可知,諸葛孔明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人。

再來說的就是眾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完全奸詐的小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親自指揮戰場大大小小30一次,卻沒有幾次敗仗,可見他在軍事方面可謂是一個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為曹操的陸軍不習慣水戰,從而使用連環計,最終,被諸葛亮解開從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從此成了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說他奸詐卑鄙也不恰當,因為他畢竟也有想過除暴安良啊。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的`事不也被人們千古流傳嗎?那為什麼現在人們就不能把他的奸詐當作是計謀呢?

三國中這麼多英雄好漢,怎麼能一聊而盡呢?我這笨筆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與我交流哦。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6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國演義》。沒看時我一直很好奇,《三國演義》是什麼故事。開啟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那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了“孫劉聯盟”對戰曹操的百萬大軍。兩軍在不斷的消耗中,漸漸的形成了合圍之勢,龐統使用連環計使曹軍大敗。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劉備趁機向北挺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說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陣、布迷谷、借萬箭、取中原、擒孟獲、入祁山、造牛馬、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只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遺憾。

龐統在“落鳳谷”死後,諸葛亮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從那時起,孫曹兩國就開始攻打蜀國,雖然諸葛亮用“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術想緩解緊急的戰況。但是關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死後,只要運用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馬,姜維不能吞曹也可以無損撤退,可是劉備早死,阿斗無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國從此走向滅亡。

也比如說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應該稱他為奸雄耿為合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率領百萬大軍本應穩贏,卻因為自高自大斷送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他如果肯接受華佗的治療,也許就不會死,更不會把已經發展的基業被司馬家族搶走。

在三國中,有很多小勢力司馬家族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遷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吞曹滅蜀一統江山。

這本書看完了,我卻有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總感覺它還沒結束。

但是它的確結束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也結束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7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鬥爭為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說說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並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裡,耳畔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深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插上了翅膀一樣隨著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源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巨集達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忠之亂到公園3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政史以一種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群眾面前,併為人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說,一部內容豐富蘊涵深刻的小說,作者匠心獨特,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三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著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確實無愧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綻開了一副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花捲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裡既有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風花雪月情誼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說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書籍真的是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

《三國演義》,一部豐富而深刻的鉅作,僅憑我的三言兩語又怎能細說?如今,硝煙散去,英雄不在,千年故事已變為塵埃,只剩下“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的淡淡哀傷。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9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知道,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羅貫中,講述的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局面。

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書裡的一些精彩內容,像《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白帝城託孤》等等。在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草船借箭》。諸葛亮那遇事不慌、冷靜沉著的性格吸引了我。嫉賢妒才的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還讓他立下軍令狀,可是三天怎麼能造好十萬支箭?我都不禁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他明知是詐卻還是答應了周瑜,這讓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過人。可他絲毫沒有慌亂和畏懼,讀到這我不得不懷疑諸葛亮是不是早已想好了對策?後來的一招“草船借箭”實在讓人拍手叫絕,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彷彿他提前就料到周瑜的故意刁難。

其中,諸葛亮冷靜沉著的性格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我們也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慌亂也許只會讓我們更緊張,害怕。諸葛亮的為人處事總是有計劃,有安排,我們也要計劃好自己的時間,要有計劃的去安排好課餘時間。

周瑜這個人物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自己的才智比不上別人,就去故意刁難別人,傷害別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諸葛亮顧全大局,所以不和他計較。但是我們不能像他一樣,我們應該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全自己的短處,做個品德高尚的人。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實在讓人回味無窮,裡面的情節跌宕起伏,細細回味,可以讓我們學到很多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好啊!”奶奶也常常對我說。寒假到了,我這個“小書蟲”可得多讀一些書。這不,爸爸給了我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風雲並起、三國鼎立的故事。書中有許多英雄豪傑: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古道熱血的張飛、亂世的奸雄曹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忠義勇敢的關羽——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說的是關羽與劉備、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又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刮骨療傷而毅然鎮定。他那勇敢忠義的品質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三國演義》裡最聰明的人物還要屬諸葛亮。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便一心一意地輔佐劉備,奪荊州,出謀劃策使孫劉聯姻。他真是神機妙算: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我反覆讀了許多遍——諸葛亮死後還用木像嚇退了司馬懿。他的機智可是令常人望塵而莫及的呀!魯迅先生曾經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這樣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最令我佩服!

諸葛亮說過“怠慢則不能勵精”,我以此為座右銘,時時刻刻都告誡自己做事要快些,不能拖拉,慢了就做不好了。以前,我是一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我常常拖到一個小時寫完。但我認識了諸葛亮之後便立志做一個像他一樣做事迅速的人,把做事拖拉的壞毛病改了。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還讓我得到了許多啟示——我要像關羽一樣忠義勇敢;像劉備一樣重情重義;像趙雲一樣忠心耿耿……這本書,真對我有益!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1

一、且說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官拜河東太守,自來驕傲。當日怠慢了玄德,張飛性發,便欲殺之。玄德與關公急止曰:“他是朝廷命官,豈能擅殺?”飛曰:“若不殺此廝,反要在他部下聽令,其實不甘?二兄要便住此地,我自投別處去也!”玄德曰:“我三人義同生死,豈可相離?不若都投了別處去便了。”飛曰:“若如此,稍解吾恨。”這段話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張飛的火爆脾氣,就像一個隨時隨地會爆炸的火藥筒,和劉備與關羽的鎮靜,而這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表現出了劉備、張飛、關羽三人的義結生死之情,表現出了三人情義的深重。

二、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綿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衝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衝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這段話我讓感受到了呂布的勇猛善戰和當時場景下呂布的英雄氣概形,真是“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三、飲酒至半酣,布請玄德入後堂。關、張隨入。布曰:“賢弟不必推讓。”張飛聽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你來!我和你鬥三百合!”這段話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呂布的謙遜、關羽和劉備的冷靜,和張飛的壞脾氣。張飛無法忍受別人對大哥的一點點不尊敬。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2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許許多多,但諸葛亮在我心中永遠是最閃的那顆星。

諸葛亮不愧是“智絕”。草船借箭中,周瑜要害諸葛亮,要他十天之內把箭造好,可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聽了,立即讓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找到魯肅說你準備20條船。諸葛亮算定了大霧之日,便借子敬二十隻草船駛往曹營,曹操因疑霧中有埋伏,便令以亂箭射之。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船輕水急,曹操追之不得,使孔明既安全借得箭,又挫敗了周瑜的暗算。

其實,諸葛亮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

他三歲喪母,五歲喪父,之後由叔叔諸葛玄撫養。15歲那年,叔父諸葛玄帶諸葛亮來到豫章以避戰亂。哥哥諸葛謹留守家中,後來南下投靠孫權。但不幸的是,諸葛玄在兩年後就病逝了,17歲的諸葛亮擔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在襄陽城西20裡的隆中山裡蓋了幾間茅屋,“躬耕於南陽”十載。10年之中,他躬耕苦讀。逐漸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成長為一個能綜觀天下時事的俊傑,隨時準備輔佐明君,治國安邦。

諸葛亮這塊金子終究被龐統的慧眼所識,大放光彩。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將諸葛亮請出山。公元208年。曹操趁劉表病重,荊州內亂之際,發兵30萬南下,“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奪取了荊州。劉備無所依附,只好讓出荊州,退往江陵。208年10月,孫、劉聯軍在赤壁採用火攻,大敗曹操。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很快佔據了荊、益兩州,在漢中立穩了腳跟。

諸葛亮一生被發現被重用,最後成為蜀國的重要人物,應證了那句話:花若盛開,清風自來,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3

寒假期間,我讀了中華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完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作為一個新世紀少年應有“膽”有“識”。

三國演義乃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裡面一個個娓娓動聽的故事,把人物的個性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把一個個場面描繪得更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過目不忘,即使拋開了書,它們也深入我心。

書中“草船借箭”中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要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對當時的周逾和現在我們看來,真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瞞“過了多疑的曹操,不費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萬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試想,諸葛亮不講究“策略”能行嗎?細細思量,我們的學習不也一樣嗎?也應講究方法,注意適當休息,勞逸結合,讓大了大腦得到調節,為下一節課積蓄精力,就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是這樣,生活也如此。有一次,家裡來客人,媽媽讓我給客人沏茶,沏茶就要燒開水,清洗杯子,以及分放茶葉。燒開水約十分鐘,洗杯子約要五分鐘,分放茶葉約三分鐘,這樣一來,就要共花將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可我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法:在燒開水的同時,就洗杯子,分放茶葉,等水燒開後,其餘兩項工作早已完成了。這樣一來,我不僅節約了時間去做其它事情,還讓客人在短時間裡感受到了主人的熱情。

是啊,我們雖是新世紀的少年,是祖國的花朵,但是如果沒有《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那樣淵博的知識,橫溢的才華,沒有趙雲那渾身是膽的氣魄,試問,我們能有“膽”有“識”嗎?少年朋友們,讓我們攜手乘風破浪,繼往開來,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世紀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