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才智咖 人氣:2.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的讀後感500字(通用6篇)

人生的讀後感1

《人生的標點》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讀起來琅琅上口,它充分揭示了人生的哲理,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主要講人生必須具備的“善、信、頑強、進取、創造”這些條件,才會使人生豐富多彩。人生不可能得到句號。如果一個人一直在爭取句號,那麼,將會贏得一個樹立起來的感嘆號。

一個人如果沒有進取心,就不會克服困難,得到成績,我就有這樣的體會。

就說那次《讀寫天地杯》的閱讀選拔賽吧。賽前,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沒有認真地去做準備。比賽時,我來到考場,只見來了很多人,便暗暗一笑——這些人都將成為我的手下敗將。我走進考室,顯示出自高自大的氣勢,一位自己很厲害,差不多全會了,便盛氣凌人地坐在了位置上。老師把考卷分給了我們,我把考卷倒扣在桌上,以為考卷考得十分簡單,喘一口氣再做也不遲。過來一會了,同學們都已做了不少,我翻過考卷一看:第一題就把我難倒了,我連續看了幾題,有許多我不懂的問題,讓我頓時傻了眼。這時我才明白自己太高估自己了,一點兒頑強進取的精神也沒有。

第二天,學校釋出成績,上榜的竟然是我眼中的那些蝦兵蟹將,我名落孫山。當我拿自己的成績和第一名對比,簡直摻不忍睹啊!這成了我人生中的一次深刻的教訓,同時,也給我的人生留下遺憾。

讀了這篇短文,我知道了應該怎樣去對待人生,人生雖然沒有句號,但是經過努力,可以梳理起來一個感嘆號!

人生的讀後感2

讀《人生的51%》頗有感觸,書中說的是韓國棋手李昌鎬16歲奪得世界冠軍,並開創了一個時代。記者問其成功之道,他曰:“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棋手追求51%的效率,對人生也極有借鑑意義。當下許多人都在分分秒秒爭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跑啊、趕啊,沒有時間停下來、慢下來,看看天上的雲,地上的景,聽聽心靈的呼喚。人生的價值難道就是為了抓得更多、跑得更快?功名顯赫,富甲一方,又當如何?如果用51%的精力追求事業,用49%的精力營造一個心靈的後花園,生活會更加優雅,靈性會更加瀟灑舒展。

人們都期待成功、追求成功,可成功的誘惑也會把人引向歧途,只有具備拒絕名利誘惑的定力,才能去面對名利。有定力的人,在山下不灰心,在山顛不失態,在泥淖中不抱怨,在花叢中不迷路,能從容、淡定地對待勝負,能得心應手地駕馭自己,駕馭環境。

追求51%,是含蓄,是留有餘地。花看半開,酒飲微醺,若全開、大醉就掃興了。追求51%還是一種智慧。人們都渴望圓滿、完美,其實登山到達絕頂,面臨的多是艱險。仕途上又何不如此呢,當一個人的權力、聲望達到頂峰時,凶險或許即將來臨。曾國藩功成名就之後,悟出了萬物盈虛之理,發現了圓滿的害處,故將書齋取名為“求闕齋”,有意自損,化解官場險惡。

追求51%與追求100%相比,看似拙、是淡、是愚,可實有“真水無香”、“大成若缺”之智慧與境界!

人生的讀後感3

週末,我閱讀了《中學生是怎樣當上大學教授的》這篇文章,使我感觸深刻。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華羅庚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好不容易攢夠了錢讓他上完國中,國中畢業後便開始掙錢養家,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一邊幫父親幹活,一邊讀書學習,在數學海洋裡盡情遨遊。當他發現大學教授的論文裡有錯誤時,敢於向大數學家挑戰,並發表論文來證明,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華羅庚偏偏這時染上了傷寒,雖然他憑藉著頑強的意志活了下來,但他的左腳坡了。熊教授發現了他在數學上超凡的才能,邀請他到清華大學當教授,從中學生到教授,華羅庚用自己的勤奮和才能創造了中國科學界的奇蹟。

一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想必大家一定都和我一樣,既好奇又不解:中學生怎麼可能成為大學教授呢?可當我們讀完整篇文章時,我們不得不感慨萬千。華羅庚逆境成才是因為他奮發圖強,積極進取。

生活中,這樣的人有很多,例如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當我們遇到困難時,需要我們去咬牙堅持、鍥而不捨,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這時選擇放棄,那成功只能是夢想。

人生的讀後感4

林語堂是個融中西文化為一身的學者、作家,他的思想有東有西、亦耶亦孔。《人生的盛宴》收錄了他的中文、英文中譯本中有關人生、生活、文藝等方面的精選篇目,通篇充滿了智者風範,語氣溫和沖淡,卻意蘊深刻、見解精闢。

他說“什麼是讀書的真藝術呢?”簡單的答案就是有那種心情的時候便拿起書來讀。一個人讀書必須出其自然,才能夠徹底享受讀書的樂趣。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著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在“論讀書”中他還談到“凡人讀書必找一位同調的先賢,一位與你相近的作家,作為老師,你找到這樣一位作家,自會一見如故。”冥冥中,我覺得林語堂就是這樣一位我一見如故的老師。讀他的作品輕鬆愉悅,如沐春風。他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距今也有近百年的光陰,但是現在用來指導我們讀書、生活,仍有著現實意義。在這日新月異、科技高速發達的時代,網路媒體、各種新鮮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人心浮躁,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讀書,又有多少人是以修養個人外表的優雅和談吐的風味為目的的讀書呢?

“碎片化”的線上閱讀快速蔓延,真能取代傳統紙質讀本深層次的閱讀嗎?引用林語堂先生所說,“最好的讀物是那種能夠帶我們到沉思的心境裡去的讀物”,我很認同。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坐下來,靜心感受讀書的優雅與快樂……

人生的讀後感5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人生的感悟也不同。讀了英國詩人約翰·濟慈的一首詩《人生的四季》,我的腦海裡思緒萬千,使我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年有四季的輪迴,人生有不同的階段。其實,不管是四季輪迴,還是人生的四季,關鍵是如何看待。用美好的眼光看四季,用美好的心態看人生,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正如慧開禪師非常著名的一首詩一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天,百花盛開,生機勃勃,正像少年蓬勃向上,充滿了希望;夏天山清水秀,枝繁葉茂,正像青年風華正茂,充滿活力;秋天收穫的季節,果實累累,但秋風掃落葉的悲涼,正像人到中年,有了事業的成功收穫,卻又有許多不如人意,老大徒傷悲的感嘆;到了冬天,冰封大地,寒冷襲人,正如人到老年難免有對暮年的悲涼感傷。但是,無論是秋天,還是冬天,只要你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充滿了激情。秋天有秋天的美景。秋染大地,漫山彩虹,霜葉紅於二月花;冬天有冬天的畫卷,銀裝素裹,踏雪尋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人生如詩,人生如歌,人生如戲。人生就像大舞臺,有序曲開場,有劇中的表演,有高潮的精彩,又有劇終的落幕。每個人都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一幕劇。但喜劇、悲劇落幕不同。有精彩的落幕,也有悲慘的.落幕,更有平靜的落幕。

四季輪迴,光陰飛逝,最美不過夕陽紅。人生即使到了老年,也要享受美好生活,綻放精彩人生。

人生的讀後感6

帶著敬畏的心真正意義的讀完了第一本所謂的人生哲學書。叔本華的名字在上一本哲學的慰藉中被提到了,在那本書中提及叔本華是因為他對愛情的解讀,而這本書提到了一個人一生的一切所需要經歷的事情。

快樂,幸福,痛苦,無聊,愛情,慾望,

回憶,委屈,憤怒,正義,勇敢……各種各樣寶貴的人生經歷,無需誇大也不應掩飾,樂觀正面的分析後,再經歷或者面對,人就變得更加坦然而無所畏懼了。這就是這本書最大的意義所在

當然叔本華也指出了什麼是對的,追求精神和健康層面的滿足要遠高於滿足自身原始需要(沉迷於肉體刺激),同時對於身外之物名譽,聲望,財富也做出了註解。這些也是屬於低一級別的慾望滿足。

當然作者最後在談論青年與老年的區別時也提到了當老年喪屍體力後,也就失去了賺錢的能力,這個時候面臨貧困則是十分痛苦的事情。同時作者對老年的生活也做出了正面的肯定,因為慾望的消失,人們可以在年老的時候變得更加深刻,透徹有智慧並且更快樂,這重新整理了我所理解的對老年生活的認識。

最後,用簡介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務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對情和愛沒有過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希望每一位看過本書的人都能夠得到精神層面的自由,這也是最最寶貴的。